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历史“现场感”的审美叙事与图像建构——张峻明谈历史画创作

bK8NnuH2NqFToqJpuglNOdW4dUHUCorPahQaSHTt.jpg

​  编者按:

  由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与《油画》杂志合作推出的“中国形象”学术专题,是一项基于艺术作品(油画)、创作访谈、艺术史个案的基础性研究,围绕中国当代主题性油画创作的视觉表达与观念建构展开,以代表性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展开丰富的问题视域与理论维度,旨在贯通中国主题性油画创作与时代、社会、国家的历史逻辑,是展示中国当代主题性油画创作独立研究和自我解释能力的学术实践。

  本期专访人物是张峻明副教授,从他2018年入选签约“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班”的《新中国钢铁工业奠基者老英雄——孟泰》主题创作谈起,联系其早年的“兵工厂”系列创作,探讨历史画的人文关怀、特定的叙事方式,包括历史现场感的再造等问题,这里既有基于学院文脉传统的当代延续,也有源于个人历史感受与经验的表达,构成探寻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当代性”的一个案例。

  曾小凤:如果将历史画看作历史叙事的一种,您入选签约“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班”的《新中国钢铁工业奠基者老英雄——孟泰》(简称《孟泰》,下同)体现了您对新中国钢铁工业这段独特历史的理解与认识。就主题而言,您对“孟泰仓库”及新中国钢铁工业建设场面的刻画,让我联想到您2007年开始的“兵工厂”系列创作。“兵工厂”这个主题在现实、象征与隐喻层面,自身构成了一个非常有张力的意义结构。您为什么对“兵工厂”感兴趣?又如何在创作中把握“兵工厂”所包含的历史与现实、繁华与废墟的悖论关系?

  张峻明:最早开始构思“兵工厂”系列,是在2005年。有一次,我在山西平遥做考察,遇到了一个废弃的“兵工厂”。看到这个景的时候,我在想,过去那些人当今还在做什么?这个环境当中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因为这些兵工厂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是一九三几年的工厂,也有1924年的工厂。这个时间跨度很长,可以看作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尤其是钢铁工业起步前的雏形。在这里,我感觉到一些隐隐约约的东西,主要想画这个景背后的那些故事。这是最早遇到“兵工厂”这个景时想到的。第二个,我想到的是那个特定年代里“人”的一种精神状态。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人的状态,他们的个人命运其实是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联系这些景,其实能够发现一些过去的影子,这是一种叙事痕迹。这个痕迹一直在影响我。

  曾小凤:这里面包含了一种人文关怀?

  张峻明:是的,有一种人文关怀在里头。其中,让我特别受感动的还是人的那种精神,尤其是在很恶劣生存环境之下的人的精神面貌,这里有一种特别饱满的意志。兵工厂里留下来的那些景和物,比如经过高温烧烤的缸炉,在历经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建设后,成了有生命力、有光辉的东西。这是我画“兵工厂”系列时,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

  曾小凤:但是,您的“兵工厂”系列几乎不画人。您是如何在一个纯粹意义的景的描写中注入某种人文关怀的?

  张峻明:对,我考虑更多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细节,以及这个细节背后的那些人的故事。如果出现人,我觉得稍微有一点多余。因为我主要还是想强调那个年代带给我们的一种思考,尤其是人和人之间的那种温暖的东西。除了人文关怀以外,这里还有一种现场感。这个现场感,就是在此时此地发生的一个故事。我要跟大家讲清楚这个故事,讲清楚人在那个年代的一种精神状态。我记得,曹庆晖教授曾跟我说,“你能把一个破破烂烂的工厂折腾的很有人情味,这个是比较难的。”我想,这种人情味,就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曾小凤:对特定历史年代里“人”的关怀,恰恰是历史画特别注重的。联系到您创作的《孟泰》,需要对特定年代的人的活动进行历史性重构。您是怎么来构思这个主题的?“老英雄-孟泰”这个历史人物最触动您的是什么?或者说,您想通过这个人物表达和表现什么?

  张峻明:首先,历史画创作想要准确地表现一个历史事件,最主要的方面还是要首先对这段历史全貌作尽可能全面的认识,深刻理解它的主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寻找到当年的现场感。构思《孟泰》时,我的情绪完全被拉回到那个年代、拉回到那些真实人物的故事上。就我画的主题人物“老英雄-孟泰”而言,某种程度上,是那个年代造就了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讲清楚这个人物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精神状态,是我构思《孟泰》时的最初想法。

  随着对人物形象作深入了解,包括走访孟泰的大女儿,我发现他的影响不仅是对他的家人,而且对五六十年代整个中国社会的中青年都产生了一种影响,这是一种艰苦奋斗、忘我的、不计个人得失的集体主义精神,一直延续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

  第三,创作这幅作品,和我过去画“兵工厂”的状态很不同,它不完全属于一种个人化的创作,而是要尽可能达到教科书的高度,成为某种优良传统的教育范本。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这种社会性的教育功能,可能比我过去的个人创作更强烈一些。这也是今天历史画创作需要重新被定义、被重视的关键点。

  曾小凤:落到创作层面,您是如何来建构画面的历史场景、人物关系的?

  张峻明:“孟泰仓库”这个著名典故,是我进行画面构思的重要出发点。“孟泰仓库”讲述的是新中国第一代钢铁工人孟泰的英雄事迹。故事发生在鞍山解放初期,由于日本侵略军撤退时毁机器、炸高炉,使鞍钢工厂变成了一片废墟。孟泰凭着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几年跑遍了鞍钢几十里厂区,把已经废旧的炼钢零件一点点捡回去,慢慢建成了全国闻名的“孟泰仓库”,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恢复鞍钢的建设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什么一定要把人物放在这个背景下,就是因为这个著名的“孟泰仓库”,对于日后传播、解读孟泰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典型性的历史事件。所以,在构思这幅画时,我是以“孟泰仓库”作为背景,把所有人物安排在仓库的高炉前。画面采取一种平视的、日常化的视角,来表现孟泰所生活、工作的年代。

  曾小凤:就画面人物而言,除了主体人物孟泰外,其他工人的身份特征似乎并不鲜明,这是您有意虚化处理的吗?

  张峻明:在鞍钢恢复生产的建设过程中,孟泰几乎都是跟工人在一起,即便是他后来评上了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也是如此。这是孟泰本人真实的生活轨迹。其实把孟泰周围的工人作模糊化处理,有一种特殊的考虑。为了表现新中国钢铁工业从初建到欣欣向荣的局面,我在画面人群的最边上画了一个青年人,他好像刚刚参加工作不久,象征着钢铁工业的活力,以及一代一代钢铁工人前仆后继的精神。

  曾小凤: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就《孟泰》而言,您是怎么进行历史现场感的再造的?

  张峻明:我首先考虑的是在大的构思当中,所描绘的情节要放在什么时间段?我画的是夏天的清晨,四五点钟,天刚刚露出鱼肚白,鞍钢的工厂已经热火朝天地干开了。这是重构画面历史现场感的时间性因素。第二,是画面的冷暖关系,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关系。我刻意把画面的中、远景画的很远,跟近景人物拉的很开,使画面形成很强的纵深感。通过空间关系的营造,我是想把历史想象的东西再延续、延长一下,使观者对这段历史产生更丰富的思绪和想象。

  曾小凤:还是拿“兵工厂”和您的历史画创作进行比较,我认为,您的“兵工厂”系列包含了一种“当代性”关注,采用光影、色彩(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特写等手段将熟悉的场景“陌生化”是主要的叙事方式,这与历史画要尽力拉近人们与历史的距离的叙事方式是不同的。您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张峻明:你所说的这个“陌生感”,是我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一个是将熟悉的场景“陌生化”,一个是尽力拉近人们与历史的距离,二者之间的悖论是一个方面。但我考虑更多的,其实是它们之间共性的一面。那就是唤醒观者的共鸣,触动它们的某根神经,无论是熟悉的人、景和物,还是陌生的,这是我希望做到的。

  其次,我认为艺术家的个性化,一定要建立在某种普遍性的基础上。这种个性化,才可能是真的个性,包括个人的语言方式、叙事方式。比如,在“兵工厂”系列中,我特别希望看到阳光,希望让人感受到温暖,就会在画面当中强化阳光。在兵工厂这样一处非常冷清、很硬而且没有温度的地方,这束自然的光束,就将我希望传递温暖的感受/观念传达出来了。在这一点上,历史画有所不同。在强调我个人情感的同时,我还要兼顾特定历史环境中的真实性因素,比如当时的政治生态、人们的生活水准,包括着装、道具等,这可能是历史画需要更多考虑的方面。

  曾小凤:从您这几年应国家工程所作的主题性油画来看,无论是当代航空报国的楷模罗阳、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还是老英雄孟泰,您都特别注重营造历史的“现场感”,表现出一种平视、日常化和记录式的创作倾向。请您谈谈您对近年来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认识?尤其是,您对自己作品所呈现的这样一种个人化取向的思考。

  张峻明:我一直觉得,从事历史画创作,与我的生活经历、求学经历等密切相关。从入读中央美院第二届油画高研班,我的老师靳尚谊先生、詹建俊先生、全山石先生等都是新中国历史画创作中的佼佼者,他们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对我们的创作取向影响很大。通过这个班的学习,我主要有两方面的收获:第一是个人创作语言、面貌的变化;第二是在创作当中融入了一种时代的担当,这个时代担当就是今天的历史画创作。我们这个班中的很多同学都投入到历史画创作当中,很大程度上是受老一代先生们前仆后继的探索的影响。他们在历史画创作领域努力的结果在影响着我们,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这里有一种传承,在央美老一辈先生们的身上真的能看到好多好多的闪光点。

  曾小凤:其实,这既是一个学院的传统,同时也是艺术家应该承担起的社会责任、时代责任。

  张峻明:对,过去的传统不应该断掉,而且在今天看来应该继续得到发扬。我觉得,我们今天应该特别呼唤这种责任感,要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或者是紧紧的合拍,艺术创作才变得有意义。否则,个人化的创作,如果和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任何关系的话,我觉得还是欠缺的。

  张峻明,1966年生于山西寿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代表作品有《石窟艺术》《航空报国的楷模——罗阳》等。

  曾小凤,1988年出生于湖南新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