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09-02 15:48
《+86 18657167587》(局部) 手机 、接触式放大器 、电脑 、功放 (图片由拾萬空间提供)
时隔一年,蒋竹韵的第四次个人项目“云下日志”,在拾萬空间开启。
区别于2018年在博而励画廊的个人项目“如果,结尾在开始之前”对经典文本的引用和互文,“云下日志”更个人化和直接,艺术家通过对手机进行不同方向的内外探讨,呈现他近来对于数字技术时代中个体生存状态可能的进一步思考。
《+86 18657167587》 手机 、接触式放大器 、电脑 、功放 (图片由拾萬空间提供)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无论是资讯的获得,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亦或是影响我们日常琐碎的各种消费、支付行为,毫无疑问,手机正在慢慢成为我们的“外置器官”。
《+86 18657167587》 手机 、接触式放大器 、电脑 、功放 (图片由拾萬空间提供)
以此为出发点,在作品《+86 18657167587》中,蒋竹韵将与自己紧密连接的手机放置于展厅内,在整个展览过程中,手机将被用弹簧和绳索悬置于半空中。一方面是艺术家对过分依赖的“外置器官”的刻意割舍;另一方面,当有来电和提示时,其振动将被放大(艺术家将其设置为一段摩斯码)。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将手机与公共空间内搭建起一种”反馈机制“,当手机接收来电和短信时,震动通过弹簧传输到墙壁上的扩音器所发出的声音也会反作用于手机,影响其震动的发出。
通过割除这个“外置器官”的实验,开启一段冒险,以一种“负向”的手段,传达艺术家在当下对于人机关系的态度和疑问。
《2014.12.29 - 2019.8.31》 电脑 、显示器 、耳机、踏板开关 (图片由拾萬空间提供)
另外一件与手机相关的作品《2014.12.29 - 2019.8.30》,以当下知识分享型 Talk 的舞台模式,幽默地回应 iPhone 手机应用 Health 在五年之中所记录的个人私密数据。如他个人所说:
“遍布过时的日志,日记似乎正在消亡。云下世界,欢愉的人们,生成着关于个体的样本,一种纯粹的、离散的、可被传输的数据。在厌恶小区的刷脸门襟的同时,也暧昧与成为外置器官的手机,今天的爱恨情仇,并不来自简单的替换的关系,又或不好的用户体验,我试图想象存在一种交换(yì),且将一直存在下去,也许这会变得复杂而有趣。”
艺术家通过第三方软件Access,调用了自己iPhone手机应用Health中五年以来的计步数据;通过程序设计,用这5年的数据调制蚊虫掠过耳边的声音。
展览现场 (图片由拾萬空间提供)
在拾萬空间负责人焦雪雁看来,艺术家这种对信息的认识带有“悲剧底色”。
“如果把“人”假设成为一个数字信息体,“人”是如何被证明曾经存在过?“人”又是如何被体现出来的? 本次展览的两组作品,从不同的 角度来讨论作为“信息体”的“人”是如何生活在平行世界中。如果我们相信“平行世界”的存在,那么“工具”是让这个平行世界越发完善起来前提,在这个平行世界中,先进的工具能逐一记录下来每一个“信息体”,较之现实世界中人的“消失”,在这个平行世界中,作为“信息体”的人它可以一直存在。而有趣的是,我们当下的生活是这两个世界中的“人”在不断地相互交缠,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同时作为现实世界中的“人”又会觉得这很穿越,很分裂,是另一个程序在跑我自己的人生。蒋竹韵通过两件作品将这两个世界的缠绕提示出来,他同时期待这两个世界可以进行某种交换(yi),这个“交换(yi)”会非常复杂且有趣。”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12日。
蒋竹韵(出生于 1984 年),以问题机制为导向,涉猎媒体艺术的多个领域,装置、绘画、行为、观念、声音艺术、田野录音以及Audio Visual现场等。近期个人项目及个展包括:“如果,结尾在开始之前”,博而励画廊,北京(2018);“系统生存”,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海(2017);“风中絮语”,拾萬空间,北京(2016)等。此外,他的作品曾在诸多重要群展中展出,其中包括:中国风景: 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 (2019); 8102-和现实有关 ,上海OCAT(2018); “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广州三年展” ,OCT 盒子美术馆分展场(2018)等。
作者: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