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A4美术馆迈向“A5”:蛇形展亭永久落户成都 开启麓湖公共艺术计划

“公园城市”是成都的发展策略;“一生之城”是麓湖的建设理想;“无边界”则是麓湖·A4美术馆一直坚持的目标;虽然它们的追求各不相同,但如果把“公共艺术”作为链接点的话,三者却可以得到同步发展。

麓湖·A4美术馆自2016年搬迁至麓湖开始,就越发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经过多年的计划和实践,于2019年10月26日,开启了美术馆由“A4”向“A5”迈进的艺术之路。

这一天,蛇形美术馆A4展亭永久落户成都;麓湖公共艺术计划正式开启;A4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A5)揭幕。而这套组合拳的开启,将会引发怎样的连锁效应?

vcGmOpbYPineEOtZSLVyAsbB2RqqO3LLLtTPMOYz.jpg

蛇形美术馆A4展亭开幕现场

蛇形美术馆A4展亭永久落户成都麓湖

2019年10月26日,蛇形美术馆A4展亭在成都开幕。该展亭为原蛇形美术馆北京展亭,由北京王府中環携手伦敦蛇形美术馆联合打造,著名建筑师刘家琨担纲设计,并于2018年5月呈现于北京王府井王府中環的室外空间上。展览结束后,王府中環将其捐赠给麓湖·A4美术馆收藏,并更名为蛇形美术馆A4展亭,永久呈现于麓湖生态城的麓客岛之上。

蛇形美术馆的展亭,拒绝静态与永久性,自2000年起,每年都会邀请一位国际建筑师在伦敦推出其结构设计首秀,时至今日,该委任项目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建筑盛事。“2018年,蛇形美术馆有幸与家琨事务所展开合作,在北京呈现平行建筑项目,即蛇形美术馆北京展亭首秀。激动人心的合作,标志着蛇形美术馆首次在英国以外的地区合作委托和建造蛇形美术馆展亭。”

xTEugwUoxjGh2DZ4aC1Q9weTC4jUnmoJQ6GgKLr1.jpg

著名建筑师刘家琨开幕致辞

Nh1mpIq5XkUup9cOAKMrKEOlawHlkW7VfkBBXHYB.jpg

蛇形画廊策展人Joseph Constable开幕致辞

4qw9IGcOoapSKp5bkfIRaStbf6c2jwexJAjrnd6X.jpg

王府中環高级资产管理经理杨健开幕致辞

Gvgio2NKx6M0XqjKIwQw6JUdjHjcQ5VjjgPcvhiP.jpg

麓湖·A4美术馆馆长孙莉开幕致辞

VEJ8No2fNaZc5j78AO12YYtg96FBVEs4o8evGa59.jpg

展览开幕式由麓湖·A4美术馆助理策展人、蛇形美术馆A4展亭项目负责人曾紫络主持

TlMfK62AiPdZ4mZv2gYrcnS4ckxGlLCy9HRFUpj7.jpg

嘉宾合影

据蛇形画廊策展人Joseph Constable介绍,“每个展亭的未来对于此建筑蕴含的叙事和记忆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刘家琨在建筑委任项目的历史上可谓举足轻重,我们希望它在成都A4美术馆的新家将会创造更多新对话、新讨论、新记忆。

作为蛇形美术馆A4展亭的捐赠方,王府中環高级资产管理经理杨健在展览开幕式上向大家分享了这场捐赠的源起,在蛇形展亭的首展创意文化与城市的主题讲座中,王府中環邀请孙莉作为嘉宾出席,围绕城市发展以及新兴产业的创造进行了讨论,这场源于艺术的结识,促成了北京与成都的接力。“今天蛇形美术馆展亭有了生命的延续。希望蛇形美术馆的社会性、公众性和文化性都可以在成都延续。刘家琨所赋予的这座展亭建筑的威而不怒、内在平衡的儒家君子之道在这座城市得以绽放。”

yyhUxU8jSzlF8QPBNxpspWl5Yu907XgVa6qvlsQV.png

蛇形美术馆北京展亭 ©家琨建筑

cdRkZVrRV84FhaY9ettoSlWT9EmECIHAiYtVuUbq.jpg

蛇形美术馆A4展亭在麓客岛呈现效果图 ©家琨建筑

对于蛇形展亭的设计者刘家琨来说,自己作品最终落户回家乡成都,是他没有想到的。“但我很高兴,这是一个非常罕见难得的机会。蛇形美术馆找我合作时,他们的一句话特别打动我——‘挑战建筑学的极限’,做为建筑师,我想挑战这个极限。” 蛇形展亭《弓拱》恰是一件“探索当代建筑学实践边界”的作品。

这件作品以“力”作为主题,“力没有形状,但无处不在,并且塑造了世界的形象。但对于力的态度,东西方截然不同,西方一般是硬抗,但在东方,通常是以引而不发、以柔克刚的方式来表现力。这不光是一种技术的态度,也是一种文化的态度。”

“弓拱”表达出一种内在紧张,各方角力的有弹性的静定姿态——充满能量,引而不发。所以最终观众看到的是一组极简的力学装置:它是一组层数自下而上逐次递减,由螺栓连接在一起的叠合弹簧钢板,被端头的钢索强力拉弯,又通过底部钢梁保持恒定,利用材料的弹性和张拉力形成无支撑的自稳定结构,就像一张拉开的弓,而弓的重复排列形成了空间,放置于地面的钢梁形成了高起的地台。

trJyzwGFHx3LuR1Ba2lFvmhOdrB0OtFS2cBj0SEM.jpg

3E3AEH5FsZDyzBNlata10sGxu0FynECQ7b1eTKm5.jpg

“此外,这件作品一直没有加上遮风避雨的功能,因为它本身不是一个房子,而是一个力学装置,上面有很多螺丝钉,可以随时随地拆卸安装。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有很多年轻艺术家可以在这上面进行他们的表演,作为建筑师,我更多地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虚拟的空间,一个背景,这样创作这件作品的目的就达到了。” 刘家琨说到。

“我感觉这件作品像是真正找到家了。”对于蛇形展亭永远落户麓湖,麓湖·A4美术馆馆长孙莉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感慨到。“作为刘家琨的好友,把他的作品落地回成都,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具有归属感的好事。此外,从项目本身来说,蛇形美术馆展亭是一种建筑概念实用化的尝试,同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艺术项目和建筑师合作的一种呈现。这样一件作品,它本身天然就具备着和公共空间、社群发生联系的可能性。”

“而麓湖·A4美术馆自2016年搬迁至麓湖,从当代美术中心正式注册为美术馆之后,我们的使命也做了调整,我们希望麓湖·A4美术馆是一家更加面向公众的‘无边界’美术馆。” 蛇形展亭的特性恰与麓湖·A4美术馆的发展理念完全契合。“此次将展亭永久呈现在麓客岛上,你会发现空间和场域发生变化之后,这件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张力,以及作品本身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改变。”

rAvtuicqPI90tvS29nIXCcmf4kERy91JFM8gf0Nw.jpg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老师的川剧高腔《秋江》表演

同时,在开幕仪式上,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老师,为大家带来著名的川剧高腔《秋江》的片段。精彩的川剧表演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巧妙结合,带来全新背景之下的惊喜呈现。

qKx7OomRZkR9ygqDYRkv3J6HIIsQAC2N4hUV1KMf.jpg

开幕仪式结束后,呈现了由麓湖·A4美术馆馆长孙莉主持的对谈环节,建筑师刘家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陈巧茹、成都万华新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中心总经理詹向农、蛇形画廊策展人Joseph Constable以及王府中環高级资产管理经理杨健,为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公共艺术与文化生活”如何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相关思考。


麓湖公共艺术计划正式开启

“刘家琨项目的落地,也预示着麓湖公共艺术计划正式开启!” 孙莉馆长一直将“无边界”作为麓湖·A4美术馆坚持的艺术实践目标,与此同时,“A4美术馆的发展,是与成都这座城市共同生长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在探索现代化城市新路径的过程中,不仅城市的建筑设计在持续更新,也让艺术介入到今天的新城镇化的发展内,赋能城市美好生活,活化城市公共空间,改造社区。

WyzVSzWqJsoOvf90C8WCrzplWeVcibbzoIKFpOpy.jpg

麓湖·A4美术馆整体外观

“公园城市”,作为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策略,文化艺术将作为自然和人之间的链接起到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也将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空间、人与城市的纽带。“而麓湖公共艺术计划的开启,就是在成都建立一座面向未来、没有边界的户外美术馆,其最终目标是希望把艺术直接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实现‘公园城市’的理想。” 孙莉馆长说到。

由麓湖·A4美术馆策划并发起的麓湖公共艺术项目,通过与国际艺术家的合作,并与在地艺术生态链接,让更多艺术家的作品创作是真正植根于麓湖以及周边区域,并将有机会被永久收藏落地。该项目希望与本区域的居民建立更紧密的结合和链接,呈现的艺术作品也将与这个区域的历史文脉、自然环境、空间关系以及社群活动产生紧密的结合,同时也会促进该项目与在地性、社群之间的关系。

fiRJeISq8glSdYkeQuZbbgRJo2HN53XIk19RDFzA.jpg

vdUhEtB2KTqE2cBTl4l8ZUCqXVWlzQKu1QU7Wlzs.jpg

CecciUTsdav3zcfIgEubVzDgXNYkg6zDBA1TJ9N1.jpg

国际驻留艺术家在A5

麓湖公共艺术项目由两大板块组成,一是通过邀请制进行艺术作品的委托创作,二是通过面向全世界进行驻留艺术家项目的公开召集。该项目分别通过委托创作与艺术家驻留项目的两个维度,来持续丰富公共艺术作品,其中既有大师级的作品呈现,也会有年轻艺术家具有创造力、实验性及前瞻性的作品。

未来麓湖公共艺术项目将会通过持续不断的艺术作品落地 ,能够让这里的艺术作品不局限在固定的节日中呈现,同时表达出艺术与公众、社区的日常性,让艺术不仅是节庆的庆典 ,而是作为日常化的状态融入到生活中来。

2019年10月26日,麓湖公共艺术计划正式开启。


fD8g7hgbyYitY8U27i88966KbzpnSgimYId1wwuZ.jpg

bP03Noheo27JyzJE4vfd3YDiPy2OQF2uAvxvQ3fi.jpg

XVzMVySYIcedVzA3QEplesQBU7389fM7mOrpZ8Kz.jpg

A4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 ©麓湖·A4美术馆

A4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A5)揭幕

同天,作为麓湖公共艺术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其空间——A4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A5)正式揭幕,四位国际艺术家驻留展览同期开幕。

早在2011年,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就已正式启动,“起初我们每年只能接受一位国际艺术家驻留,但在今年,我们共接待了20余位艺术家驻留,原因是搬迁至麓湖生态城以后,地理环境的改变促使我们的推广策略发生了一定的调整,加强了美术馆的社会化和公共性。为了和更多的公共空间、社区和人群发生联系,我们加大了对公共驻留项目的投入和扩展。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原来的场地工作室和驻留公寓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所以就在今年正式拓展成为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麓湖·A4美术馆馆长孙莉介绍到。

目前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主要分为四个不同部分,分别是邀请制驻留,城市间双向交换驻留,国际国内公开招募申请以及公共艺术项目专项驻留。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5月至次年1月,可同时接待10-11位艺术家开展工作。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位于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包括12间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2个公共活动区域,1个1230平米的驻留展厅,同时在市区还有11间驻留艺术家公寓供驻留艺术家使用。

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不同国家与地区间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

在艺术家的选择上,“我们的诉求更加明确,更倾向于公共性、社会性、参与性强的艺术项目,更聚焦于公共艺术的方向。” 孙莉馆长说到。

J7DjZc1rgjP1gVDSLkGlSFfoxkMFeW3YoJfNrOay.jpg

四位国际艺术家驻留展览开幕现场

IiaE5UEeTgTYZdjVJGrtJ24pq72XnQowYtPpCPRz.jpg

麓湖•A4美术馆策展人蔡丽媛(右)与四位参展艺术家

qCQ477tJahMqQKj23nGclEXumLqe1d7AbdvNrAgg.jpg

嘉宾合影

afViJGAVOWPe64ZLdmcvTq3fBnHddgzwK8zM7LFY.jpg

10月26日下午,由麓湖•A4美术馆策展人蔡丽媛策划的日本艺术家吉野もも《犹在深处(Into the Painting)》、拉脱维亚艺术家Krišs Salmanis《建构(Construction)》、德国艺术家Pascal Brateau《云之上(Over the Clouds)》、俄罗斯艺术家Vladimir Abikh《十二首诗(Thousands of Poetry Hide)》在A5正式开幕,这也从侧面展示了麓湖•A4美术馆对公共艺术的需求。

Wvwe2V1oqx0cbhMEhWOkR7fdP855YklpU1kZWMkV.JPG

HwX88Xkc7OY9X2DrbGjB9O3WfMHIITgMdY1tIYp4.JPG

HX0cEbdSXjN41uIcMzNOaVbhAHWijrjZPG6Tdpox.jpg

日本艺术家吉野もも在走访成都市区和周边的过程中,专注于寻找那些不被人所注意的空间。“她采用视错觉,以二维绘画的方式,在社区、街头创造出不同的虚拟空间,并邀请当地居民参与其中,拓展了我们对空间的理解。”蔡丽媛解释到。

“我利用深度视觉现象进行绘画创作,结合作品所处环境,从二维式画面中开辟出全然不同的视觉空间。以作品无缝对接于所承载空间的方式,来打破绘画固有的限制;与此同时,我的作品成为了观者得以与绘画空间相互交融的媒介。” 吉野もも解释到。

eKvh6X2sCctUciqO48UsNxPA5S4bUFTlLN1x5aq9.JPG

拉脱维亚艺术家Krišs Salmanis因为父母都是戏剧家的原因,对中国的戏剧非常感兴趣,此次展览中,他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了一段川剧版的《茉莉花》,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的境遇。

Ob7Jzi2Zbh7IHWT4cmdRybgPJleisNS6Y6h2MqV6.JPG

aUyMVhzwSd8X3GhEpAJY1zjc4b5knWyKGlKWljFo.jpg

德国艺术家Pascal Brateau来到中国后,对扫码支付的便利体会深刻。“这种依托互联网的新一代支付模式我们称之为‘云支付’,云是通讯时代的新空间,人们通过智能设备拜访它。云是屏幕,通过屏幕,人们生活在云上。” Pascal Brateau把人居住的房屋建在云上,这也是新技术时代为人们建构的虚拟象牙塔。

P39RARxav5hujzfGJXn9idmTlSplGSyqOCHLqHKQ.JPG

E0NNKEFfxYFaiID252J9sPqsqDIKc0rZKJTh2fOQ.JPG

和许多国外游客一样,俄罗斯艺术家Vladimir Abikh到中国后,也面临着语言障碍的问题。他了解城市的唯一手段就是借助谷歌翻译中的图形捕捉功能,将拍摄到的物体直接翻译。有趣的是,许多图形如中国书法、草坪、花丛、楼房、街道,也可以被解读成字体,即便里并没有包含文字。“我理解这是中国文字的由来,因为原始的象形文字正是通过描述自然现象的图像转变而成的。尽管这听起来有些奇怪,可我想通过这个方式来创作一首诗歌,以描述这次中国的旅行。”

aAZGJCgap9bTHuXS2ytBPKYfccvzydLXh36mxHhG.jpg

Ri1mFu2RjlCUkRz3jSSEK0hXQ3m9ykFW1ipm7crM.jpg

vwVhsIbmWaKtyX6JdiBA1KNxppNLIBL1OhuuS0es.JPG

DW4i3CPspgkWxbq5SwpSQ1nD3qxYbO05QNyn4tQx.JPG

展览现场

驻留基地的正式推出和公共艺术作品的永久收藏落地,寓意着麓湖公共艺术项目正式启动,美术馆不再受缚于固定场馆内,边界由此延展……

作者:杨晓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手机用户1405746

      蛇形来了,a4会有哪些变化?期待
      01年前 0
    • yxmyxm890518

      公共艺术的未来空间还是很大的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