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纵观中国书法的发展史,每个时期都产生了大量的书法名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帖成为了经典名作,让后世书法爱好者不断的临摹、学习。
自古也有着“今不如古”的看法,认为自己的书法永远也没法与古人相比。时至今日,有人认为现代人更无法超越古人了,但也有人认为现代人早已超越古人了。面对针锋相对的观念,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探讨——
笔法
中国古人在书写文字时逐渐发现了线条的美,于是开始研究如何运用毛笔去表现线条的各种姿态。他们发现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可以让简单的线条呈现出形态各异的变化,这样就产生了笔法的概念。
相传汉代蔡邕把总结出来的笔法写成一本秘籍,他一直秘不示人。后来韦诞得到了这本书,钟繇听说后便屡次请求借阅。韦诞哪里肯轻易给别人看,他不但拒绝了钟繇,最后还把秘籍一起随葬。钟繇无奈便派人从墓中盗取了这本书法秘籍,了却了自己的夙愿。
这本书中究竟写了什么样的笔法绝密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古代书法的笔法始终是秘不传人的独门绝学,得道之人只会把其中的秘密传给自家人,外人是不能轻易获得的。所以古代书法家不是兄弟、父子、便是子侄。
在这种情况下,也逼得古人不断去探索新的笔法,突破前人的垄断,树立了自己的地位。颜真卿在他的《祭侄文稿》中展现了他开创性的成就,他用强烈的线条变化表示出情感的跌宕起伏,让人不但从视觉上有美的感受,还能从情感上、历史上多层面、多角度去理解艺术品的价值。这种改变让书法上升到新的境界,也是后世的学习典范。
在之后的历史阶段,书法遇到了不同的问题,造成了书法的阶段性停滞。有识之士面对问题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审视,不断地去改革和创新,发明了更加精妙的笔法,让书法继续进步呈现出更加斑斓的色彩。所以每个时期的书法都会呈现不同的风貌,也隐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书法发展到今天,出现了空前的繁盛,全国各地、各个年龄层都有大批的书法爱好者。书法界不仅有了专业的协会,在大学还有了专业的课程。在专业和爱好者共同努力下,不但对于古代的传统技法有了深刻认识,对于新的笔法也有许多的研究和开发。所以从笔法层面说,现代人所掌握的技法是更加全面的。
应用
书法的产生是随着人类的日常生活而来的,人类的文明发展需要把信息记录下来,书法便由此而生。由于在上古时期能够识字、写字的人只属于上层社会和官吏,民间百姓是不可企及的奢侈品。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逐渐下行,到了宋代一般大众都可以进入私塾学习文化,这时候书法便进入到了全社会的层面。
书法不但是日常生活的必需,也是文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已经深植人心。苏轼曾经说:“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他又继续表示,自己的书法如果写得更好,则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现代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电子时代,人们所使用的信息记录工具早已不是笔墨纸砚,而是日益高效的电脑、手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具的改变,让我们远离了传统的书写工具。不仅如此,我们长久依赖电子设备,对于汉字的书写都已经陌生,甚至到了提笔忘字的境地。
书法已经不是我们日常的生活的必需,长此以往传统的书法可能消失,它也许会像文物一样珍藏在博物馆中,我们只能隔着玻璃去欣赏它的美。所以要发扬书法,要让书法重新回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如果你的亲朋好友收到的不是冷冰冰的电子文档,而是精美温暖、乌黑发亮的手写书信,就可以让我们大家都能获得如同苏轼一样的快意人生。
修养
书法有着无穷的魅力,写得好看是基本功夫,有了刻苦的训练和专业人士的指导就能够达到这个基本目的。但是很多书法爱好者长年学习书法,却往往越写越没有底气,觉得无法超越自己。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宋代大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他还说:“学书法也是这样的。”所以古代文人并不仅仅从技法层面去提高自己,而是寻求更广泛的“字外功夫”。
启功先生就很不愿意被称为书法家,他曾说这样自己觉得很丢人。启功先生早年便追随著名教育家陈垣先生,在教育、国学、诗词、文物等等领域内踏踏实实做学问,所以他更喜欢别人称呼他教授、老师。启功先生谦逊的态度令人更加敬重,他的学识和修养无疑让他的书法更加熠熠生辉。欣赏他的书法,我们是对于他人格魅力的认同。
书法是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它囊括了艺术、哲学、人文等等内涵,是综合的文化现象。面对古人所创造出的辉煌成就不必厚此薄彼,只要我们秉持平和的心态,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为书法增添新的文化内核,也就能赋予书法新的生命力,做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