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号·专栏】疫情之下的批评写作|刘礼宾:对自己所秉持的艺术价值有了更多的反思

2020年1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神州大地,引发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性的灾难。面对这场牵动亿万人的瘟疫,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纷纷拿起画笔、打开电脑,力所能及地做出一丝行动,期待着疫情消散的那天到来。为此雅昌艺术网和艺术头条采访了诸多艺术界人士,让他们谈谈疫情期间关于艺术创作、策展、写作的思考。

下文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礼宾关于艺术写作相关问题的采访。


2PvvxMT2A6oc5IwIfTyMiNMdMmNYh50gsuayIzJ5.jpg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礼宾

雅昌艺术网:最近疫情期间在干嘛?

刘礼宾:最近疫情期间宅家一个多月,至今已经做了100多次一日三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调动家人状态——主动学习,积极锻炼,应对疫情。此外,读了一些其他领域的新书,期待对中国未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并在此语境中,调整自己的状态和研究方向。此外,继续进行绘画创作,对绘画背后的思想架构以及主体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雅昌艺术网:这段时间是不是更有利于艺术的写作,有什么思考?

刘礼宾:这段时间对于艺术方面的写作有利有弊,疫情之后,或许大家对所处的时代,自己的思考会有非常不同的认识。说得深入一点,清算和考量之后,一个新时代或许会到来。

疫情的紧急使很多艺术从业者感觉到了无力。这涉及到艺术创作的有效性问题。即时性的反应,适合一些艺术从业者,但对一些艺术从业者未必适合。我倒是希望静待时间的沉淀,艺术创作、艺术策展、艺术批评会对这个灾难有更深沉的反映。现在呈现的创作者的热情无可否非,也没有必要做诛心之论,但也应该反思各种艺术形式在这个疫情中的“局限”。比如“主题性创作”的孱弱以及网络的反感应,绘画相对装置、摄影、纪录片等艺术形式的局限,这些问题都呈现了出来,需要更细致的梳理。

微信朋友圈、各种群,大家更多的是情绪的表达,简单立场的重复,很多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是随波逐流,在混乱之中呈现着自己更加混乱的的状态。

雅昌艺术网:觉得疫情来临,对于批评家们的写作和思考是否产生影响?

刘礼宾:会有影响。疫情让自己更沉入现实中,对自己以往的批评,身边的艺术现象,所秉持的艺术价值有了更多的反思。

——刘礼宾(批评家,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副主任,研究员

作者:刘礼宾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