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王郁洋个展“Oblivion”开幕现场
时隔147天,麓湖·A4美术馆于6月14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也是疫情之后迎来的首个线下大展,A4开启全新沉浸式体验,以全新姿态迎候观众的到来。
此次A4美术馆呈现了中国著名艺术家王郁洋的个展——“Oblivion”,展览由A4美术馆馆长孙莉担任艺术总监,策展人李杰和蔡丽媛共同策展。
艺术家王郁洋
开幕当天,艺术家王郁洋与A4美术馆馆长孙莉进行对谈,二人关于此次展览中的新媒体装置艺术作品中关于“光”的创作思路和面向受众进行探讨。
从王郁洋作为“后感性”这个极具标志性与话题感的艺术群体之中的一员开始,“光”便成为其创作中使用重要的材料之一。
王郁洋个展“Oblivion”现场
在“Oblivion”展览中,艺术家王郁洋从“光”与“系统之下的数字逻辑”这两个方面向观众立体地展现不同系列的装置作品,它们共同制造了一个极富未来感的现场,最新大型新媒体装置作品《人造月2》更将观众体验推向高潮。
关系,装置(电机、LED、微型电脑、电线),尺寸可变,2020,图片由麓湖·A4美术馆提供
一组排列有序的灯管平铺在展厅中央。灯管听从不同的指令前后翻滚旋转,原有的秩序被每个随机的命令打破,并产生了新的秩序和关系。
在圆形轨道上吊装着一台监视器,监视器中播放着一段弧形发光的灯管。屏幕内的弧形光管始终与圆形轨道保持一致,无论监视器的运动快慢如何,屏幕如何旋转。
王郁洋的作品异常丰富,在认知上也是无定形的,他避开了人们熟悉的艺术工具,引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与人类主体无关的作者身份、有利于另一种巧思的创造力,以及颠覆批判传统的概念异端。
王郁洋展出作品导览:
光环, 影像装置(电机、监视器、电脑、不锈钢轨道),200x200x50cm,2020,图片由麓湖·A4美术馆提供
《光环》
在圆形轨道上吊装着一台监视器,监视器中播放着一条弧形发光灯管。屏幕内的弧形光管始终与圆形轨道保持一致,无论监视器的运动快慢如何,屏幕如何旋转。最终,这台监视器在电脑随机的控制中完成了圆形的自转运动与公转运动,虽然期待伴随着偶然,但是屏幕内的弧形发光灯管终将完成一个完美的圆形光环。
王郁洋,字典——光,雕塑(透明树脂、钢架),200x150x260cm,2015
《字典——光》
将汉字的32个笔画经过软件转换成0和1的二进制编码,再将这个编码序列导入三维制作软件3ds Max。3ds Max便会被转换的0和1序列所控制并生成相对的三维模型。那么这个生成的三维模型便成为了汉字的笔画。笔画无个人主观的被电脑逻辑转换成了形象。之后使用这些“笔画”进行“书写”与“造字”,并组合具有语义与观念的词汇与语句。同时“文字”在空间中形成了除其自身外的其它语义与表达。《字典—光》是使用了生成后的笔画组合而成的,它的结构与汉子光的结构一致。光既带来光明也带来了黑暗,所以它也被赋予了透明的黑色。
王郁洋,嘴,互动装置(金属骨架、电机、硅胶、电脑),17x10x8cm,2015
《嘴》
展厅的墙面上安装着一个仿真的机器嘴。当观众走近它时,触发感应器,墙面上的嘴将口水吐向观众。这时嘴的无理之举却赢得了人们的欢心。
关系,装置(电机、LED、微型电脑、电线),尺寸可变,2020,图片由麓湖·A4美术馆提供
《关系》
一组排列有序的灯管平铺在展厅中央。当展览开始时,灯管内的程序启动并同时驱动灯管两头的电机运转。每个灯管根据不同的命令在展厅中向前或向后滚动也伴随着旋转。原有的秩序被每个随机的命令所打破,并产生了新的秩序和关系。每个灯管如同有生命般的在寻找与它者之间的或平衡或对抗或和谐的关系。链接灯管的电线在这里即供给灯管以发光,又同时参与到灯管的运动和新关系的建立之中。
王郁洋个展“Oblivion”开幕讲座现场
《未来退去的现在》
灯管被放在了黑色的画面上,它们不是为了照明,却是为了让黑色如时光流逝般的退去。这些极具威力的紫外线灯管最终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在等待自然的时光去消耗它和剩下的黑色。
人造月2,装置(电机、屏幕、电脑、电线),直径400cm球体,2020,图片由麓湖·A4美术馆提供
《人造月2》
一个由多个屏幕组成的直径4米的球体悬浮在空中。每一个屏幕都被改过,所以尽管它们显示不同的颜色,但眼睛只能看到白光。屏幕的发光球体被许多旋转的偏光片所覆盖。偏光片对光线的折射与反射给观者呈现出无法预计的似彩虹般的色彩。每一个片的运动是随机产生的,所以观众看到的球体是不断变化的。
《人造月2》作品细节
《王郁洋#——不适》
编写一个可以生成作品的程序,于是这个程序便是艺术家。首先建造一个巨大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中包含有图像资料库、视频资料库、文字资料库、声音资料库、三维模型资料库、动态捕捉资料库、算法资料库以及这个程序所运行时产生的任何数据库。这个信息库将成为程序阅读的内容或是使用的素材。其次,设定一个可以自由阅读网络信息的程序。接着, 程序可以阅读网络信息与信息库的信息,并且自行决定何时抓取何种及大小的信息。抓取后的信息,程序根据不同的需要处理信息,使信息变成命令或是所需要的不同形势的文件(图像、三维模型、文字等等)。同时,参照艺术史中的艺术作品,分类与归纳后编写成不同类型的算法。最后,根据创作的思维习惯和路径总结归纳了一套创作的规律、逻辑和步骤。将这套规律、逻辑和步骤编写成一个程序操作所有的部分程序及算法。当这个程序开始运行时,它不再受控也不再被预知。它随机进行选择随机,随机确定后再次选择随机,随机的内容也是随机组成的,最后随机的时间产生随机的结果并为随机的结果随机的命名。随机是思维方式、是性格特征、是知识背景、是工作方法。随机使其成为了创作者。当这个程序以它的逻辑和习惯生成创作出了不同类型的作品时,艺术家随后变成了作品的实施者。依照要求,实施并完成整个作品。 最终,艺术家被还原成为了观众,欣赏阅读并尝试去理解作品的全部。
王郁洋个展“Oblivion”现场
《惚恍》
伴随着不同角度的观看,一个颜色发生了完全不同的改变。这些可以改变的颜色被随机的喷涂在一个个平面上,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可以使观众置身其中。
常规的阅读经验在这里被摒弃,观者根据自身的特定观看角度从而获得了不同与他者的视觉体验,也许艺术家也不曾得知与获得。同时伴随着移动,不断获得不同的体验和认知。这里的每个平面的对象需要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去理解,观者将试图在脑中建立它们空间中的状态,即便如此也无法获得全面。然而它们又被复杂化的组成了空间,不确定被再次模糊和不确定,也许这时观者可以获得一个自身的却无以名状的具体认知。
王郁洋个展“Oblivion”现场
从一个线索的逻辑开始,试图在有限的空间与语言中把问题说清楚,这并不太容易,“光”与“数字逻辑”的线索也仅仅只是王郁洋工作网络的一部分。然而,艺术家并不如我们猜测中的首先强调作品的特性,而是饶有兴趣地向我们描述起他所一直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双缝实验”,这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极为基本而又相当著名的实验,此后还有进阶的变版“量子擦除”与“延迟选择”。它们神秘而令人着迷,而其引发关注的重要原因也是来自人的意识与物质的关系,这是有关于世界的终极问题。如同王郁洋这样的艺术家,探究了人与物、世界与人、人类与非人类的关系,并将问题的接口扩展到社会的源头,削弱甚至去除政治化与民族性的范式,尝试回答我们观看宇宙的方式,以及存在的意义。由科学实验所讨论并解释的普遍的存在与运行机制正是这样的背景与灵感来源,这一刻,他是一个“天真”的追求者,如同千百年来的面对未知与神秘而勇敢迈出脚步的人一样,以绘画与雕塑、以逻辑与信仰,以智识与判断给予回应。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