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题记:春暖花开时,别来无恙否?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整个世界停摆。此时的艺术圈沉寂消极,在封城、隔离、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我们反思,我们警醒,思想与情感在尘封的世界里自由飞翔。“危机之下,艺术仍具有凝聚和联系的力量”。在这个寂静的春天里,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特殊日子里的感动、泪水与勇气。——基于此,瀚阳携手艺术头条推出系列艺术访谈,是为记录,更在深思。
我们终于有时间冷静思考“未来”
文/袁由敏
Q:您工作室为什么取名为“九月九号设计事务所”(Studio 0909),有什么由来吗?
A:曾有很多朋友问过这个问题,其实主要就是好记(笑)。我是在08年回国后注册的公司,一开始想的名字叫“我们一起工作”,然后是“九月九号设计事务所”(Studio 0909),注册的时候工商局都没有通过,最后是以我的名字注册了。我们所有的设计案例都是团队集体工作的成果,用我的名字不太合适,所以对外推广时我们用“九月九号设计”这个名称,但在签署正式的文件时,我们还是会用注册名称确保法律效应,该严谨的地方不能马虎。这几年因为校内工作缘故,我已经完全退出了商业范畴的项目,仅选择性参与部分比较重要的设计内容。
九月九号设计事务所
Q:您是著名的平面设计师,也是本次项目受访的第一位设计师。您一直在美院,身边也有着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朋友,您认为设计师和艺术家的不同在哪?
A:这是我的荣幸(笑)。设计师和艺术家很不一样。我刚到美院读书时是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艺术家,但我通过好多年的沉淀,才慢慢认识到我选的这个专业方向不是艺术家的成长方向,自己设计专业是致力于“服务”。
设计师与艺术家的使命就不一样。但现在我会心怀着做艺术创作的冲动,来做设计的工作,在解决了很多具体的社会需求之后,我也想向借机社会抛出一些问题。
至于与其他艺术专业的老师有什么区别?如果说一样,我们都是在完成我们自己的工作;如果说不一样,是由于我们所处的具体位置不一样,所以承担的社会职责不同。
《观看之道 feelingstyle》, 海报 ©️ 袁由敏
《首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 海报 ©️ 袁由敏
Q:您有着多重身份:是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执行馆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也是“九月九号设计事务所”(Studio 0909)设计总监,同时您也参与承接社会项目,经常出席社会活动,工作如此繁忙,您是如何切换不同的角色的?
A:我首先是一位设计师,再之后的身份是设计专业的教师,也是一个平面设计事务所的创立者,做为设计总监带领团队,近些年又开始从事设计行业社会公教的工作(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执行馆长),这是有逻辑串联关系。我挺喜欢这样的工作状态,比较多元。我觉得一个人如果从20岁到60岁退休一直从事的是单一的工作,会是很糟糕的事情。经历不同的岗位,接触不同的人群,对自我的成长很有帮助。这种多元体验可以让我不停地转换视角,这个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移步换景”有些相似,让我的人生阅历更丰富。
《从制造到设计》, 海报 ©️ Studio 0909
《林泉--书画与造园》, 展览主视觉 ©️ Studio 0909
首饰艺术三年展,主视觉过程 ©️ Studio 0909
但是无论我处于哪种环境和状态,都从来没有放松对自己设计专业的研究和追求;不管是在什么岗位上,自始至终都没有脱离平面设计学科方向的轨道。我只是换了一个视角,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在坚守。
《人在草木间》,海报 ©️ Studio 0909
Q: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是否遇到非常多的挑战?从专注创造力、创意的工作状态转变到行政决策的工作会耗费您很多精力吗?
A:在过去的两年其实是比较艰难的,尤其是我们刚入博物馆的时候,就像职场小白,很多东西都不懂。国际博物馆有很多涉外的合作,譬如与国外合作方的合同签订,艺术品的保险、海关的运输及清关等等,但经历这些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职场经验,让我拓展了视野,以前一直是做乙方,现在做甲方,体会到甲方要面对的问题,这个招投标流程怎么走,怎么样是单一来源采购,怎么样是竞争性磋商……这些事情是在我的学科里面是没有的,引领我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我挺享受这个过程。
Q:让世界聚焦杭州的两次盛会(2016年G20峰会和即将举办的2022年亚运会)主logo设计都是由您和您的团队完成的,这无疑是非常高的荣誉,也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尤其是G20会徽家喻户晓,但是再好的作品也会引发一些不同的声音,您是怎么看待这些不同的声音的?
2022年杭州亚运会logo
左上角为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签名 ©️ Studio 0909
A:每个人对作品的解读,是建立在个人过去的经历和喜好上的,大家经历的教育不一样,价值观也不一样,现在是自媒体时代,人人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所有的声音我们应该都能包容。做服务设计创作和自由艺术创作不一样,需要解决具体的问题;需要讲逻辑关系。设计更关乎逻辑认同,概念理解清晰。波兰海报大师亨利·托马耶夫斯基(Henryk Tomaszewski)曾经说过:“我一生致力于寻找人人都能理解的符号”,我深以为然。G20的logo大家能够接受,选择的符号人人能懂,而亚运会的logo大家纷纷热议、戏说,这是个好事,从推广宣传上来说没有一件事情能够让所有人都喜欢。保持分歧,正是这个世界最有趣的地方。
我最感兴趣的其实是未来有太多的可能性和未知,就像我们工作室的logo,是一个进度条,后面还有一部分是在loading(如下图),这是未知的,给后面留下了无限想象和可能。
Studio0909 动态logo ©️ Studio 0909
Q:您一直提倡在设计中“做减法”,“无设计”的概念,您的思考和体悟是什么?
A:我觉得现在的很多设计是被资本裹挟了,设计被“神化”,剩余价值过多,这些设计生产其实本身没有需要,掺杂了资本赋予它的冗余价值,就是过“度”。尼采说“上帝已死”,神不存在了,一切就开始“以人为本”,原来过于繁复、纯装饰的设计对于我们都是浮云,我们需要的只是功能完备、尺寸合适、质感舒服的物品,这是实用的。“无印良品”就是在当时日本“低欲”的社会背景下,孕育而出的产品,他是成功的。不多不少,既不过度的装饰也不会出现功能上的欠缺,这就是一个“度”的把握,我认同这个观点。
我们做设计,最早开始讨论方案,会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加进去,到最后就开始 “做减法”,田中一光先生前助手及合伙人太田彻也说过“你一直往后退,退到再退一步你就会掉下悬崖,这就是度”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状态,“退无可退”这是一种“选择”的智慧。
《毕业展》,字体装置 ©️ Studio 0909
Q:您为绿城集团“凤起潮鸣”项目设计的logo ,是否体现了 “极简设计”的概念?
A:“凤起潮鸣”这个项目,当时甲方告诉我这是绿城的一个收官项目,这就意味着圆满;其次,项目的建筑风格是极简现代,因此视觉设计也考虑是当代极简风格。在设计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信息收集梳理工作,我们把绿城过去20年的所有logo每个设置1%的透明度,叠加在一起,得出了绿城logo的大基因就是圆形。潮汐是由月球的吸引力造成的,我们做了动态logo,是潮水渐升,月亮由缺到圆的过程,潮水最大的时候就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最终这个动态设计打动了甲方。
我们不想设计中带有太多复杂的元素,让居住的人们感受到太多的符号,这就是信息过载了。居住的空间,希望是宁静舒心的惬意,尽量减少信息的干扰,这是我当时的设计初衷。
《凤起潮鸣》, logo ©️ Studio 0909
《直排与横排研究报告》, 书籍设计 ©️ 袁由敏
《朗克罗色彩生活》, 书籍设计 ©️ Studio 0909
Q: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春节假期寂静且冷清,疫情期间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A:疫情之前,我一直期盼着早日退休。而疫情来临之后,我的作息时间都混乱了,晨昏颠倒。我想还是不要退休的好,这种过度休息的方式不适合我。从2月10号开始,我们就处在工作状态了,现在团队着手正在做的项目是2022杭州亚运会的“单项体育图标”系统,这个19年八月启动的项目因为疫情停下来了,疫情之后我们推翻了已经基本成型的方案,另辟思路,到上周方案被确认,对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个漫长、曲折但是很知足的一个周期。
我喜欢做很多事情,但是有句话说,“如果你想做很多事情,就不要一下子做很多事”,这段时间,可以很安静地去做一件事情,整个工作室都很平静,尽量把亚运会项目做到理想的程度,我挺满意这种状态。
我们这30年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少见的快节奏,从我95年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是处于高强度,高发展的状态,社会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的变革,都在这一个时期发生;疫情突然让整个世界停了下来,也终于让我们有时间冷静下来去思考“未来”。
九月九号设计作品总汇 ©️ Studio 0909
袁由敏
1971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和生活于杭州。
知名平面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执行馆长。
国内视觉传达专业课程“图形语言”的先行者与实践者之一;2006-2008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特邀教授,主持并完成「直排与横排—汉字古籍版面与拉丁版面的比较研究」课题;“九月九号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艺术创作总监。
他与“九月九号设计”致力于文化、商业、教育等多领域设计工作,旨在通过多元、系列的实践、教学、研究、公教等途径,用设计服务具体社会生产,将东方传统智慧融入当代设计日常,让设计文化进入社会公教体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