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上世纪20年代初,年轻的张大千和溥心畬,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在机缘下几乎同时与湖湘文化结下深刻缘分。
百年之后,“南张北溥”与湖南再续前缘。
2021年1月29日,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四川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联合承办的“南张北溥——张大千、溥心畬早期书画特展”在长沙博物馆特展一厅开幕,展出张大千、溥心畬与湖湘名家书画作品84件(套),涵盖山水、人物、花鸟各个门类,揭示张大千、溥心畬早期绘画风格的发展脉络同时,也探讨两位大家与湖湘艺术的渊源关系。
长沙博物馆青年策展人黄爱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和溥心畬书画作品共68幅,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张伯驹先生担任吉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期间,从各地征集并亲自审定而得。张大千作品则以其早期为主,涵盖花鸟、山水、人物、工笔、写意各个门类,为研究张大千晚年以前绘画风格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轨迹;溥心畬部分带有“嘉榞”上款的绘画作品,是作者渡海前客居杭州时,为了报答时任浙赣铁路局局长侯嘉榞的供养庇护而作的一批绘画精品,避免了世传溥心畬代笔之嫌。
而湖湘名家书画作品均出自湖南省博物馆和长沙博物馆,精选何绍基、王闿运、曾熙、齐白石等人皆与“南张北溥”颇有渊源。
进入展览序厅,右边展线以年表的方式回顾了张大千和溥心畬的艺术生涯。从张氏家族子女关系表,可看出张大千早年名字“季爰”的由来,而在溥心畬的介绍中展示了恭亲王家谱图,可得知他是道光皇帝的曾孙,恭亲王奕䜣的孙子,与末代皇帝溥仪是同曾祖父的从兄弟关系。
《出则为孔明图》117cm×68cm 年代不详 吉林省博物院藏
年表对面为《出则为孔明图》。这幅作品描绘了诸葛亮的坐像,画的右上方有张大千隶书题“出则为孔明”, 左侧有溥心畬用草书写《出师表》全文,右下方有张大千的弟子何海霞题“门人何海霞画几席”。由此而知,人物形象由张大千所画,而桌几和蒲席是由何海霞所绘制。这件作品不仅集合了近现代以来三位中国画艺术大师的心血,也是此次“南张北溥”中两人合作的唯一书画作品。
张大千:探索青绿山水早于敦煌之行
展览第一单元“大千篇:化古为我法”以张大千的39幅作品,展示了张大千以黄山、华山、青城山、峨眉山等地为主的创作,以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张大千与门人、子侄远涉敦煌临摹的壁画《敦煌画初唐璎珞大士图》《晚唐伎乐菩萨图》等,彰显其师法自然,印证古人技法的探索历程。
《新安江秋色图》120cm×51cm 1934年 吉林省博物院藏
张大千早期的绘画向个性派学习,学习对象包括石涛、渐江、倪瓒等,尤精石涛。仿作几可乱真的同时,张大千还效仿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饱览名山大川,于1927年、1931年及1935年三游黄山。创作于1934年的《新安江秋色图》是张大千所作的一件浅绛山水。右边落款用的是张大千本人的书法风格,而左边的落款为典型的石涛风格书法。
《白云绕山图》 97cm×40.5cm 1940年 吉林省博物院藏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初期,张大千从石涛上溯董其昌,学习董其昌集大成式的仿古,开始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技巧。创作于1940年的《白云绕山图》,可以说明张大千对青绿山水的探索早于敦煌之行。张大千早期没骨与青绿山水的探索与运用,对他晚年泼彩风格的形成,具有最直接的因果关系。
临摹初唐画璎珞大士 191cm×85cm 裱长288cm,宽101cm 1941-1943年 四川博物院藏
敦煌之旅对于张大千的意义不言而喻。1941年至1943年间的两年零七个月,张大千率子侄和众弟子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敦煌临摹了两百余幅壁画。从他临摹的画稿来看,均精细严谨,所下功夫很深。敦煌壁画的线条和色彩对张大千之后的人物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画风逐渐走出前人影子而形成其独有的风格。
《白描仕女图》 83cm×41cm 1944年 吉林省博物院藏
《白描仕女图》也是张大千开始受到敦煌壁画影响的表现。用线松灵,造型严谨而生动,介于工笔、写意之间。张大千的仕女画曾经受到过清代末期费丹旭、改琦等人的影响,但这幅画已经将明清以来仕女画头大身子小的病态之美,演变为一种敦煌壁画中的健康壮硕之美。
《荷花鹡鸰图》 83.5cm×38.2cm 1946年 吉林省博物院藏
《荷花鹡鸰图》是张大千所作的一幅写意花鸟画。从荷叶的用笔技巧来看,与其晚年的泼墨泼彩荷花有承上启下的风格相通处。张大千对荷花的创作取法既学习徐渭丰富多变的用笔,又兼学八大山人注重浓淡相兼的用墨技巧 ,还结合了敦煌画中所吸收的妍丽的色泽,最后再加上自创大笔如篆的气势,成就了后来具有现代装饰性的荷花主题绘画。
溥心畬:“旧王孙”的“南人北相”
第二单元“心畬篇:远白末尘埃”通过35幅作品呈现了溥心畬山水画的多种面貌。溥心畬书画始于“南宗”,取法“四王”、董源、巨然等人,淡墨勾皴与浓墨点苔相间,颇具南方山水空蒙深秀之致。后来绕开董其昌“崇南抑北”的南北宗论,取法被文人画家所贬斥的南宋院体,主要承袭南宋马远、夏圭的边角构图与刚健遒劲的笔法,浑厚华滋之中尽展刚峻冷峭之美。
《鲍照诗意图》 104cm×36cm 年代不详 吉林省博物院藏
《鲍照诗意图》是溥心畬送给时任浙赣铁路局局长侯嘉榞的一件山水画精品,是典型的“北宗”风格的山水画,构图多马远、夏圭雄伟的崇山峻岭与边角之景。
《秋山望远图》 132cm×64cm 年代不详 吉林省博物院藏
《秋山望远图》是溥心畬尝试改变“北宗”山水刻露缺陷的代表作品。他尝试学习元代王蒙厚重的用笔,使用粗拙而有力的的短条皴、披麻皴和折带皴,勾皴结合,墨色丰富滋润。
《秋风暮色图》 132cm×27.5cm 年代不详 吉林省博物院藏
将山水与楼宇界画自然地融为一体是溥心畬山水画的特色之一。《秋风暮色图》将工写结合的楼台殿阁构筑在崇山峻岭之间,将“南北二宗”的精髓融合在绘画里,画风既有南派山水画的秀丽含蓄,又有北派山水画的势状雄伟。
《雪阁栖鹤图》 127.5cm×61.5cm 1941年 吉林省博物院藏
《雪阁栖鹤图》是溥心畬的一件雪景山水画,他的山水画并不是通过画雪来表现荒寒之气,而是使用烘托氛围来表现冰冷的意境。整幅画面不画一片雪花,却处处都是雪。在意境的表达上,溥心畬首屈一指。
《奚官调马图》 68.5cm×34.2cm 1948年 吉林省博物院藏
在溥心畬居住恭王府的30年间,恭王府早期收藏的书画对其艺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此次展览中展出了溥心畬多张临摹之作,这些受其家藏唐宋名画影响而作的人物、鞍马与花鸟画等,寓兴闲放又直抒胸臆。
《奚官调马图》中的骏马形象为临摹唐代《照夜白图》中马的而来。以精细的线描勾勒出马的轮廓,并以淡墨略施晕染,纤巧的笔墨配以充满动感的造型,营造的气氛紧张激烈,留白处理恰到好处,给观者以想象空间。
“南张北溥”的湖湘渊源
第三单元“师友篇:与湘为徒矣”精选湖南省博物馆与长沙博物馆所藏何绍基行书、曾熙晚年山水画、张大千画友符铸的花鸟画以及齐白石等人书画作品一并展出,有助于梳理张大千、溥心畬早期书画的发展源流,推及二人的师承取法。
1919年,张大千在上海经人介绍拜在来自湖南衡阳的曾熙门下。曾熙书法主南宗,当时与吴昌硕、黄宾虹、李瑞清并称“海上四妖”。曾熙为张大千取学名“猨”,后改为“爰”。1930年,曾熙病逝上海,张大千专程扶师灵柩回老家安葬,并在墓旁筑庐守墓一月。
在曾熙门下学习这段经历,让张大千眼界开阔,领会了古书画中的奥妙,为其书法与绘画夯实了基础。曾熙喜欢何绍基书法,张大千亦受影响,以颤掣崎岖的运笔结合纵横倾斜的体势,形成了既宽博纵逸又奇趣横生的书法风貌。
曾熙《山水图》 131.5cm×44.5cm 1928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行书 池上篇
同样来自衡阳的书画家符铸也与张大千交往甚密。1926年, 张大千与符铸、汤定之、谢公展、王师子、郑午昌、陆丹林、谢玉岑、张善孖成立“九社”。九人常聚一处,谈诗论画,抨击时局,史称“民国九友”。
符铸 《红梅竹石图》1937年
缘分很奇妙。几乎是同一时间段,1922年,26岁的溥心畬离开恭王府后在北京戒台寺专心研习书画,结识了来自湖南沩山密印寺的永光法师,因志趣相投而交往渐深。永光法师来自湖南沩山密印寺,曾师从湖南名儒王闓运,与齐白石有同门之谊,书风类明代书家王宠。
王闿运 《行楷书七言联》
齐白石 《对虾图》
溥心畬书法、诗词深受永光法师的影响。启功先生认为溥心畬“碑底僧面”的书法途径,主要的运笔办法是从永光法师俊逸书风中得来,而后心畬先生又将这种具有疏秀、开阔之气的行草用笔以书入画。
很遗憾的是,目前尚未确认有永光法师真迹。
书画艺术形态多样,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裹挟在时代潮流中的两位大家,皆以开阔的视野继承传统,借古开今。虽然“南张北溥”的故事已成为往事,但是他们的艺术和故事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也是“南张北溥”展览多地巡展却一直热度不减的原因。
本次展览免费开放时间为2021年1月29日至2021年4月18日,逢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入馆参观采取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现场取票与网上预约结合的方式,全程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