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小沣老师19岁,从潮汕来北京备考,他说话很轻,我有时听不清,他说算是集训吧,读到一丝丝的紧张和压力。他说请假出来看展的,我开玩笑说:“这么好,可以请假出来看展!”但他其实没有特别放松跟开心,刚开始请他分享时,身子有些倾斜像躲着,声音很小,后来再分享时,身子站直了,声音也渐渐大了,整个人舒展多了。
分享《无尽灯》时,我说:“您看为什么这明明是两个黑球,却叫‘无尽灯’呢?”他说这两个黑球像阴阳鱼的鱼眼,显出来的是黑,没显出来的是白。
又一起来看《天机》,我看是树,他看是山,他说左下角的壶代表了一个视角,或者说是画者的所在。我则说出了自己一直没有说出来的感受,就是我不觉得这幅画是画上去,而是它自己“浮现”出来的。这也让我想起米开朗基罗创作“大卫”时所说的:“我在大理石中看到了被禁锢的天使,只有一直雕刻,才能将他释放。”不同的是,米开朗基罗需要一直雕刻,而这幅画却像是本来就在纸上,水墨落下,“拓印”一般自然呈现。
分享港澳展的画册,他喜欢其中的《坐忘》,我则说不清喜欢什么,整个都喜欢,很期待见到原作!
小沣老师像是有心事的少年,也许是压力太大,人生地不熟,临走时递给他一杯茶,他有些意外,随后坐下喝完了那杯茶,没有告诉我们,轻轻地走了。
这位少年在展厅逗留的时间比较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他内在的丰富与矛盾,但谁又不是呢?也只有足够丰富的内心,才需要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表达,画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