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群展“折叠”现场,站台中国
抽象艺术发展沉淀至今,对观念的无限渴望与探索决定了艺术内容的基础,形式感的可能性给了观念更完整的视觉表现。
2021年7月30日,站台中国推出群展“折叠”,特别邀请四位在抽象艺术领域挖掘“折叠”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有共通的视觉抽象与直觉叠加的审美特征,又有各自独立、完整的观念意图、表现方式及形式美构成体系。“折叠”为我们呈现了在面对当代精神的框架中,各种表现形式的边界溶解下,抽象艺术以何种状态存在着。
群展“折叠”现场,站台中国
德勒兹曾对折叠的多样性进行阐述——“不是要还原某个时空范围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是要假定一种陌生的无根基的维度,然后再插入可以创造自身时空的事物。”
群展“折叠”展出作品,站台中国
此次参展的四位艺术家,有来自日本的物派艺术灵魂人物关根伸夫,也有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可,以及毕业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吴杉,以及在绘画领域有诸多探索的闫博。
吴杉《沽美酒》,80x60cm,大漆、麻、木板,2019
(局部)
展览“折叠”,即为重新审视抽象艺术作为问题所展开的讨论和提出问题的方案,提供了新的维度伸展空间,引导着艺术发生后的追问、再追问……
关于艺术家
关根伸夫
1942年出生于日本埼玉县,1968年于多摩美术大学油画系,师承艺术家斎藤义重和高松次郎。是日本物派艺术的灵魂人物,被视为“物派(Mono-ha)”创始人和领军人物,其《位相——大地》是日本“物派”艺术运动的开端和象征。
刘可
1976年出生于湖南宁乡,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广州。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油画系主任、教授、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执行馆长、广东油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近期个展:“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每一天都是第一天”刘可个展,K空间,成都(2021);“原乡的抽象与具像:刘可艺术展”,慕尼黑国家工作室展廊,慕尼黑,德国(2019);“通道:刘可个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2019);“原乡•时间轴:刘可作品”,肯普滕美术馆,肯普滕,德国(2019);“圣维克多山,刘可”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深圳(2018)。近期群展:“折叠”,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21);“珠三角当代——单元三:空白存在中的魔幻世界”,牛房仓库,澳门(2020);“聚变的日常”,成都K空间,成都(2020);“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9);“天桥交叉的经验”,武汉美术馆,武汉(2019);“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合美术馆,武汉(2019)
吴杉
1960年出生于中国杭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83-1986年就读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芝加哥中国艺术中心担任策展人。2006年回国,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德艺术研究生院教授。曾在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芝加哥海德公园艺术中心、芝加哥艺术学院、印地安那州南本德美术馆等国内外机构举办展览。
近期个展包括:《吴杉2020》,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2020);《曲径》,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2018);《如梦令》 ,杭州瀚阳艺术空间(2016);近期群展包括:《折叠》,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2021);《迎春画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2021);《策展课Ⅱ:故事与结构》华•美术馆(2020)。
闫博
1970年生于北京,1996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2002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在北京。
近期个展:《闫博》,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20);《闫博个展:莫名》,狮语画廊,香港(2019);《一念之差—闫博个展》,狮语画廊,香港(2017);《焕象》,央美术馆,北京(2016);《焕象》,长宜空间,北京(2015)。部分群展:《折叠》,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2021);《迎春画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2021);《记忆》,狮语画廊,香港(2019);《小是美丽·7》,艺术登陆新加坡,新加坡 / 狮语画廊,上海(2017)。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