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08-11 08:43
2021年,“郑州”成为国人心中最沉重的那把刀。
众人均叹暴雨与疫情多重叠加之殇,但我信这座城,定有自立之勇。
逐鹿中原,未来可期。
8月5日黄昏 郑州人的朋友圈齐刷刷集体“晒”晚霞
回溯过往 方见新章
国人素喜“中”。
如国名为中国,做人讲中庸,而郑州,便地处吾国之“中”。
伸手一摸即春秋,两脚一踩见秦汉。
这片国之心脏既拥8000年裴李岗文化、6000年大河村文化、5300年河洛古国、5000年黄帝史诗、3600年商都文明,被誉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又惯握时代脉搏,聚东西南北之多元,如一条穿越时空的彩链,一头连着传统文化,一头接着现代审美。
它似整个中原之缩影,于历史前行中努力寻找自己的路。
此地现拥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1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近年,如西雨艺术中心、彩虹盒子艺术馆等当代艺术机构陆续亮相,郑州美术馆新馆启用,与中央美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每年举办一届郑州设计周等,更为郑州注入艺术新活力。2019年,郑州正式入选“2018年WFBA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榜单,获世界认可。2010年,由嵩山地区8处11项历史建筑组成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第3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辟地戡天今胜昔,人文初祖且开眉。
这座城的每一步成熟、每一点发展和每一步铸造,都在不断寻觅、认同、继承与延续,恢弘大气中透着淡定安宁,让人心生畏惧。
中原大义,黄河之魂。
王者灵魂:商代王城遗址
“郑州”为城始于商,故亦名商都。
3600年前,商汤在这里建立了商代第一个都城:亳都,周长约七公里的内城城垣跨越岁月屹立至今,作为商代王城遗址核心板块与当下繁华交融相错,独显郑州不可想象的深厚底蕴。
它,因此成为考古郑州的灵魂。
华夏定鼎,国灭则鼎迁。出土于城墙外三座青铜器窖藏坑中的“杜岭方鼎”则成为郑州挺进“中国八大古都”的重要力量。此鼎是目前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共两件,一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因为有了这座鼎,郑州的商城遗址才不再只是普通遗址,而是一座真真切切的王者之都。
杜岭方鼎
如今,城墙两侧砌筑了挡土墙,千挑万选的石材选用更为接近古城墙的大黄色石材,园里石板小路都美缝过,景观绿化也是精心设计,整体空间既保护了文物的真实性、又创造了具有历史沧桑感的绿色开放空间,充满人文精神。
3600年的历史够厚,王者之都的底气够足。
少林 少林
我从小有个梦,想去嵩山少林学武功。
当然,只能是梦而已。
千年古刹气派逶迤,禅宗祖庭奥妙神秘。嵩高维岳,峻极于天。少林宛若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太室山与少室山相接的山口中,尽览二室之胜,气魄之大,山林之幽,令人叹止。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天竺僧人跋陀落迹传教而敕建少林寺。寺院常住院中轴线有七进建筑,阶梯升高,高差22.61米,其中千佛殿面阔七间,殿内墙壁满绘壁画达300多平方米,甚为珍贵。各大主殿与附属建筑内宝藏同样琳琅满目,如白衣殿绘有少林拳谱、十三武僧救秦王、紧那罗御红巾等反映少林武术和历史的壁画,常住院内保有宋代释迦塔、下生弥勒佛塔,历代碑碣174品及秦槐、树龄1500多年以上的银杏等古树名木,共构一座深山中的艺术殿堂。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1981年,安徽少年刘应成来到少林寺,礼行正住持为师,法名永信。1987年,行正方丈圆寂,释永信法师全面主持少林寺工作,承继师业。近三十年来,少林文化之人类共享理念已赢得国际响应。
温起沤灭,花落花开。
历千年逶迤,少林寺在新时代迎来春天。
儒学中兴:嵩阳书院
郑州历来重教育,嵩阳书院可谓最优代言。
书院,乃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而嵩山之阳,则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后沿用,历是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其建制古朴,名列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书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北宋时,儒学恰处历史性危机中,名儒程颢、程颐推行改革一举扭转局势,此二人学术阵地—嵩阳书院藉此成为儒学中兴之地。
此处文化赡富,文物奇特。如“中原第一碑”-大唐碑,全称“大唐嵩阳观纪圣德盛应以颂碑”,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通篇碑文1078字,内容主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的八分隶书。字态端正,刚柔适度,为唐隶代表作。及明石刻“登封县地图”,刻于万历癸巳年(公元1593年),图上详细刻制着嵩山地区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和山川、河流、道路、村镇等名称,是难得的艺术珍品,也是研究登封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今日静立其间,仿佛仍可听得琅琅书声。
与天对话:最古天文台
2021年7月,耗资6亿、历时4年建造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而在郑州,则有一座我国现存最古老天文台、世界现存最早观测天象建筑之一-登封观星台,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卓越成就,1961年就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据考证,观星台始建于公元1279年前后,恰是元朝初年。当时,元世祖忽必烈任命郭守敬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天文测量,史称“四海测验”。郭守敬在全国27个地方建立观测站,郑州因地理优势成为天文观测的理想坐标原点。
整座观星台由坚硬青砖石建成,分为高达12.62米的“台身”与平铺在水平地面之上的“量天尺”两大部分,历经700多年依然屹立不倒。除测量日影的功能外,当年的观星台上还有观测星象的设施,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和计时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埃塞俄比亚召开的相关会议上,将“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观星台则被定为二十四节气核心发源地,自此有了“双遗产”的殊誉。
今时,“四海测验”之其他观测站早已无迹可寻,独剩登封观星台矣。
地下宝藏:打虎亭汉墓
1959年12月某日,郑州打虎亭村村民在田间取土时偶然曝露出一段券砖和盗洞,好奇的人们从盗洞中探入,发现了一个尘封地下近两千年的世界。尽管墓室已被洗劫一空,但一些更珍贵的遗迹幸运地留存下来。
此墓分为东西两部分,规模宏大,于1988年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汉代厚葬风靡,走进墓室,便可亲见近两千年前的生活习俗、礼仪风情及那时人们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如表现墓主人宴请宾客观看杂技表演的《饮宴百戏图》;表现墓主人各种迎来送往、路边车骑来往不绝的《迎宾图》;绘制各种珍奇走兽和东汉贵族行猎场面的《骑猎图》等,还有《制作豆腐工艺图》,生动描绘了东汉人完整地制作豆腐的过程,这不但在国内绝无仅有,也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有关豆腐的记载。
出行图 河南新密打虎亭东汉二号墓壁画
宴饮图 河南新密打虎亭东汉2号墓壁画
打虎亭1号墓内景
打虎亭2号墓内景
此汉墓壁画文艺价值之高、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全国仅有,对研究汉文明、历史、绘画与雕刻等均意义非凡。
出圈典范:河南博物院
牛年春节,河南春晚凭舞蹈《唐宫夜宴》成功出圈,其原型彩陶伎乐女俑就在河南博物院第七展厅。
这档现象级节目使河南博物院一战成名,热度同比大涨500%,吸粉无数,文化内核加上科技外衣,文脉的巨大能量如核裂变般快速释放。
然岂止《唐宫夜宴》?考古盲盒卖到脱销、古钱币巧克力声名鹊起,远古乐器演绎《凉凉》《烟花易冷》让观众“上头”…当下的河南博物已是文博界热议之“豫博现象”。
何况,不入河南博物院,岂知五千年!
其有九大镇院之宝:“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距今9000年;“中华第一剑”玉柄铁剑,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200年;妇好墓出土宝藏中的宝藏“妇好鸮尊”;首批64个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的“莲鹤方壶”(还有一个在故宫博物院);刷新考古界对郑州商城遗址认知的“杜岭方鼎”;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级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四神云气图”。
我滴天,什么神仙馆藏!
河南博物院前身河南博物馆创建于1927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经九十余年励精积累,其收藏文物已达17万余件(套),为文物收藏大馆。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河南博物院从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荣誉。
它的“出彩”密码,即厚植文明基因,亦擅守正创新。
故我信,底蕴丰厚的中原,定会如此般不断出彩。
图源“郑州发布” 摄影 马健
注: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
作者:邹萍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