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年至2016年,两年的时间中戴莹创作了一批“特殊”的作品,它们是一些似人非人的头像,可以看的出来,她的内心极度的痛苦和挣扎。
当时,戴莹的父亲病重,在内心极度抑郁中,艺术成为她的出口,救了她的生命。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的艺术发生了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佛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戴莹说,如果没有佛法就不会有今天的她。
戴莹
“它让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同时从小我的状态走向平等的状态,万物与我无有分别,所以一切都通了,所有的身份、标签对我来说都没有障碍。比如商业,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工具,艺术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工具,是我表达社会、世界的一个语言。”
现在,戴莹的创作不拘泥于任何语言,而她的身份也非常的多元,既是艺术家,现在又兼任艺术总监甚至是策展人的身份,对于戴莹来说,艺术承载着她生命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她在做艺术工作的时候,包括推广年轻艺术家的时候,特别享受这个过程,丝毫没有觉得很累或者不愿意、有难度,佛法是这个事情背后的力量,最早进入艺术行业做艺术家的时候,戴莹不知道还能做什么,现在她知道了,能把艺术这件事情做好,戴莹就觉得圆满了!
戴莹《B1》,国画颜料、丙烯,50×100.5cm,2016年 ©DAIYING 2021
戴莹《A2》,国画颜料、丙烯、油画颜料、彩铅,50.5×50.5cm,2016年 ©DAIYING 2021
雅昌艺术网:首先谈谈成立微斯艺术中心的初衷是什么?
戴莹:我是以合伙人和艺术总监的身份介入到微斯艺术中心的运营。
微斯艺术中心的定位有三个板块:首先,我们是一家致力于支持年轻艺术家发展的非盈利性空间,当下,国内的年轻艺术家们非常缺乏展示的机会,另外一方面,因为由于资本的介入,使得艺术家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很难保持自己的初心和对艺术的向往,这也是我们做微斯艺术中心的初衷之一,就是让年轻艺术家们能够保持初心,对他们的创作或者项目进行支持、赞助。
比如,上半年微斯艺术中心在北京昌平一座废弃的医院里面做了一场活动“大医院”,邀请迟世林、蒋仲夏、杨健、张云峰、王恩来、孙宇、张永基、齐乐、七幺、大鑫、肖迅等青年艺术家,在这里进行为期7天的创作,在展览第七天的最后半天,作为开放日邀请公众参观并举办现场的音乐类艺术表演,由卢明、孙一舟和梁浩单位艺术家演出。
“大医院”项目现场
项目性质有些类似于驻留,在此期间并不要求艺术家们必须产出作品,我观察到作为艺术家在当下艺术系统诸多层面的规则中被赋予的思维固式化,之所以本次去做这样一个看似毫无要求的、非常规的空间项目,其实正是源于我希望能够试图打破许多行业内的既定游戏规则。
其次,在这个月我们参加了北京当代艺博会,很多非营利性机构会排斥商业,我们不排斥商业,甚至商业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北京当代现场
这样做,也是希望我们在艺术的整个生态中能够做全面的推广,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其实离不开资本。想要做好非营利性项目,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艺术中心能够正常的循环,而商业板块是对此的支撑。
北京当代我们的销售非常好,我们带了王恩来、张永基、齐乐等艺术家参加,其中齐乐的作品全部售罄,张永基的作品《风景》系列非常受欢迎,我们是第一次参加北京当代,有这么好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接下来如何将艺术家的而市场做的更为成熟,让藏家以及大众了解到艺术家创作背后的思想和逻辑。
“意向 X 艺术”当代艺术展现场
第三,我们与地产的合作,比如23号在缦合·北京举办了“意向 X 艺术”当代艺术展,此次展览是缦合·北京与微斯艺术中心(VIS ART CENTER)共同合作举办的首届当代艺术展,也是“缦合艺术派”的首场活动。
当日,特邀艺术家谭平、马可鲁、王易罡、戴莹四位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界的艺术家出席,并从现代设计、当代绘画、自我探索等多个维度,开展缦友围谈。这是自然与艺术的多元样态大赏,更是探索宁静艺术的归心之旅。
雅昌艺术网:能否具体的谈谈,在青年艺术家的推广上面,对于艺术家会有选择吗?还有与地产的合作,作为艺术总监您的规划是什么?未来会进入到其他领域吗?
戴莹:青年艺术家的选择我们遵循实验性、多元性、革新性,而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方面,目前定位就是顶级豪宅。
雅昌艺术网:您的身份非常的多元,既是艺术家,现在又兼任艺术总监甚至是策展人的身份,对于这种多元的身份你是如何看待的?至于您的艺术创作又有怎样的影响?
戴莹:我是以艺术家的身份进入到艺术行业和系统之中的,现在又在担任微斯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和合伙人的身份,同时又是艺术策展人,或者艺术项目的负责人,多重身份对我来说是一种滋养。
对我艺术创作也是一种滋养,我曾经说过“艺术不要谈论艺术本身一定是在艺术之外产生。”所以身份的多重化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也是非常适合的状态,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为了忘却的纪念”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您的艺术创作也非常有意思,就像您的多元身份一样,也非常的多元,并不局限于一种题材或者一种媒介,比如去年您的个展“为了忘却的纪念”,能否谈谈这个主题以及您的创作?
戴莹:我的创作是从绘画开始的,与我自身的关系非常紧密,展览“为了忘却的纪念”展出了很多装置作品,这些作品呈现的是与社会的链接和介入,随着身份的多样化,我觉着自己完全打开了。
现在,我的创作不拘泥于任何语言,我一直想要做一些非常积极和前卫的尝试,艺术家要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就是不被材料、语言所控制,不被系统所控制,不被任何集体无意识所控制,做一些更加有深度和思想性的表达。
雅昌艺术网:您所讲的这种状态该如何实现呢?
戴莹:我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特别是作为女性,今年6月份我做了一个个展《画画》,展出了我创作于2015年和2016年的绘画作品,画面中呈现的是一些似人非人的头像,那个阶段我内心极度的痛苦和挣扎,我相信每位艺术家在做艺术的过程中都与死亡有过对话,这批作品也是我如何走到今天的一个见证。
我现在的作品《M》系列这种圆满形态作品出现,就是从当时的那个状态走出后的呈现,对于我来说,是人生的一次蜕变。
因为当时经历了父亲的去世,至亲的离开使得自我内心成长,而在这一过程中,佛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佛法就不会有今天的戴莹。
它让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同时从小我的状态走向平等的状态,万物与我无有分别,所以一切都通了,所有的身份、标签对我来说都没有障碍。
比如商业,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工具,艺术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工具,它是我表达社会、世界的一个语言。
我做作品也一样,不管是布面、纸本,还是油画颜料、丙烯颜料,都是同等,商业、艺术、社会、女性、身份,所有的艺术概念和标签都是材料,而最后达到的就是一种圆满、就是一种无有分别的状态。
《M》系列作品
雅昌艺术网:在展览中有件作品特别的感动人,就是一件跪在地上的雕塑,能否谈谈这件作品?
戴莹:个人在社会中存在,总有一种内在的思想和意识指导着你的行为,佛法是指导我活着、生存的道理,作品中自然就会流露出相关的气息。
那件作品叫做《延绵》,雕塑的原型是我自己,呈现的是我对父亲的祈祷。作品创作的背景,是我的父亲当时在重症监护室,我在重症监护室的地面上以这个姿势跪了一个小时,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感激父亲对我成长中引导和帮助,那一刻,我知道父亲在世界中的肉身消亡了,但他将永远的存在我的精神世界和心里,那个动作是跟他的一个道别,我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可以去纪念我的父亲。这是我作为女儿唯一能够做的。
《延绵》
雅昌艺术网:作品非常的触动人。
戴莹:我还年轻,父亲已经不在了,对我来说有太多的遗憾,也非常的痛苦,《画画》展览中呈现的作品,创作于父亲病重时,当时的心里非常抑郁,不知道有什么出口,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救了我的生命。
艺术也承载着我生命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在做艺术工作的时候,包括推广年轻艺术家的时候,特别享受这个过程,丝毫没有觉得很累或者不愿意、有难度,佛法是这个事情背后的力量,最早进入艺术行业做艺术家的时候,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现在知道了,能把艺术这件事情做好,我就觉得圆满了!
作者:陈耀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