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陶冬冬的水中世界左右了我们的视觉,甚至是我们的思维,他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提出了西方绘画中的基本论点:画作可以作为一面镜子或者一扇窗户吗?一面放大自我(感觉)的镜子,或者一扇折射爱慕对象的窗户?陶冬冬利用完美的清晰度提出了这个问题——应当将事物放置于清晰度稍差的环境里,但这并不指的是他写实主义的风格;而是我们欣赏的方式,我们欣赏他的作品的方式。陶冬冬的油画就像是幽灵:所见并非所实。我们的眼睛告诉我们这些事物的存在性,之后我们的大脑又会告诉我们这些事物分别是什么。当然,这些事物的确是存在的,这只不过是颜料汇集所产生的一种效果。但是我们识别出这些形象只是瞬间的反应(几乎是一瞬间),我们会联想这些形象的相关认知,会牵连到我们的感觉,甚至是所有与之相关的信息。这时,陶冬冬的作品可能就会在我们的脑海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所有与之相关的事实和感觉,在我们的想象视野中浮动。不论陶冬冬赋予这些作品怎样的清晰度,作品中的形象终归是虚幻的。但不论是陶冬冬怎样运用水影的效果模糊这些形象,最后他们又会变得无比的真实,甚至比我们日常经历还要真实。这就是我们的愚昧——亦或是,自欺欺人。绘画只不过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一种方式,但陶冬冬的作品让这个目的变得如此清晰。
作者:彼得,弗兰克(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