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 你作品中的女孩都有一种沉溺的状态,她们是你对这个已经逐渐物化的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表现吗?如果是的话,你个人对这种社会现状所持的态度是什么?是反思还是批判,抑或仅仅是想把她们表现出来,而不带有任何个人情感在里面?
对,这种状态很普遍。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时代,速发展也同样带来了反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那就是虚荣浮华,在这个充满泡沫的年代,海选、虚假投票、庸俗政治、数字经济、美女效应、美好广告让人们忘记了危险和痛苦的存在,人习惯用包装来评价人或物,青春无度的女生希望用爱情换珠宝。报纸的正面是房市与金钱背面是整形丰胸,不协调的东西因泡沫的覆盖显得五彩美丽,但真相总会浮出水面。我个人对某些过度的现象主要还是批判态度的,这一点上与中国传统价值观有关,我们小时候的正统教育是勤劳、俭朴、节约、但时尚和奢侈成了反传统价值观的东西。
2、 珠宝、香水、时髦女郎……这些消费社会的符号营造了一种自我享乐、自我陶醉的氛围,那么这些符号象征着什么?
象征对美好富有又轻松的生活的追求,可惜并不是每个女孩都能实现这个美梦,虽然切不实际但也不忍责备。这些符号带有对女性的怜爱和对虚荣浮华的讽刺。
3、 你作品里的这些长着精致外表、浓妆艳抹但又天真的女孩,看上去就好像芭比娃娃。你觉得她们快乐吗?是什么让你一直关注并表现这种女孩?
我常常在一些场合静静的观察生活中的这样一群女孩,她们很美很青春,但我觉得她们在某种程度上是自恋自怜的。我曾经在模特公司做业余模特的时遇到太多这样的女孩,她们好像更是代表当下一些社会问题的典型。充满自恋与自我的情愫。这也恰恰是这个时代带来的感受,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被商业化、网络化、全球化所模糊。在这其中,人们往往很难找到自我,虽然他们是那么的追求个性和自我。被物质所异化,已经不是像玛丽莲梦露那样的明星所要面对的事情,而是每一个出生在这个年代的人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4、 你为什么要夸张对这些女孩表情的表现,并且使用了一种卡通化的处理?
这些形象的来源并非是卡通,更接近时尚流行文化,初衷是对流行美学的提炼和夸张变形,和卡通一样都是颇具时代特征的东西。这也是信息时代的造型。这种造型在科幻中固然是高智商的代表,但在现实中又常常是痴呆的象征。智力与愚性,乃是一对矛盾。又以最最时尚流行的化妆术,表现一种充满矛盾、异质甚至带有一点病态的青春美。今天的年青人并不只有消费快乐和青春残酷,在个人心理的冲突中他们常常是迷茫的。人物形象非真实化,象塑料玩具一样的头像不仅原型相似,又有一种复制性,抽离了人的主体性,但情绪却很真实。
5、 你的一些作品带有情欲的味道,包括经常出现的鱼和水,以及对女性身体的表现,但这好像并不是你所要表现的重点?
这些内容通常是具有隐喻性的,代表的是欲望,压力,脆弱的神经。。。。想创造一种氛围给观众,但不能太直白,因为有太多的作品是在一种压抑痛苦的氛围中寻找感染力,我想用看起来美好的东西来映射出一些敏感的问题,借助“通感”的方式让观众从氛围到物体,皮肤到触感,表情到情绪直接感受。而且我相信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理解层面不同,立场不同会从画里读出不同的感受,这也是有趣的地方,好像心理测试一样。我喜欢这种空间带来的可能性。
6、 你的新作里经常出现的水隐喻着什么?它好像马上要把女孩淹没了,但这些她们又是不自知的。这些水是不是代表了某种力量?比如在消费社会里,人们很难意识到过度物质化和拜金主义所带来的危机。
水隐喻着压力和恐惧,当人快被水漫过时,胸口会有强大的压力让人呼吸短促,而生活中的压力虽然是抽象的,但同样让我们有水压的感觉,只是这种抽象的水更让人迷茫,诱惑就像水怪让人越陷越深。
7、 你的新作似乎要传达出一种醉生梦死、如梦如幻的情境,这种情境表现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上,女孩淹没在水中,周围是一片不可思议的荷塘或者令人恐怖的毛毛虫……这与你之前的作品有很大不同。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也许是从学校的环境到社会的大环境,重庆到北京,从经济繁荣到危机,身边的人和事都有更大更快的变化。
8、 你在画布上营造的这种氛围,很容易将观众带入一种心理体验的感受中,这种表现方式与女艺术家的身份有没有关系?
我想是有关系的,之前一直不想承认自己是女性,觉得男生能做的我都可以,后来发现这种固执和强硬只对是男权文化的逆反。后来发现男女真的不一样,不管是身体还是思维。最近还看到本有趣的书专门从科学角度分析男女的各项不同,各有所长是显而易见的。女性对美,对感受情绪上更是具有先天优势。
9、 你怎样看待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作?你认为自己的创作有代表性吗?
我认为好的作品应该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年轻艺术家从上一辈那里学来的的东西应该被消耗吸收,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创造出有新的个人特色的东西,表达新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特征,而不是复制,挪用,没必要创作自己没有体会的题材和内容,更没必要去迎合某个理论或派别。因为真正属于我们的学术基础,派别还无从建立。我们的自由度很大,尽量发挥。
我的作品有没有代表性该有时间和观众来证明,但我相信我的东西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力量,也是有时代特征的。
2. 你会从时装潮流中汲取灵感,并把这些元素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吗?
不管是设计师还是艺术家,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当然会受到大环境和时代影像,我们的眼睛时刻关注发现能让我们兴奋和产生联想的东西,我有时会因为看到了服装上某块漂亮颜色而出现想画一张什么的冲动。吸引我的还有女孩的漂亮的瞳孔和细腻的表情,在我看来这也是细微的时代特征的呈现。
3. 你如何看待艺术与时尚的关系?
在我看来,艺术和时尚都属于宏观的艺术类,前者更倾向于理想化和思辨,后者更多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应用;时尚设计常常会取材于纯艺术,而当时尚融入在生活各处时返过来影响艺术家生活的环境从而影响同时代艺术家的创作。
你是如何解释你的创作特点?
中国的快速发展也同样带来了反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那就是虚荣浮华,在这个充满泡沫的年代,海选、虚假投票、庸俗政治、数字经济、美女效应、美好广告让人们忘记了危险和痛苦的存在,人习惯用包装来评价人或物,青春无度的女生希望用爱情换珠宝。报纸的正面是房市与金钱背面是整形丰胸,不协调的东西因泡沫的覆盖显得五彩美丽,但真相总会浮出水面。
我的作品形象最早是从写实一步一步做变形处理得到的,与卡通、漫画没有太多关系,更多的是来自身边的真人和真实现象。为了讽刺身边年轻女性无度的减肥风,我把NANA的身体变瘦和模特一样,她们希望胸部丰满,我就画到极为丰满得到她们所谓的梦想身材,把当今最流行的五官组合在一起,表情充满诱惑迷离,陶醉的神情、妩媚的眼神背后则流露出一种独特的青春情绪——青春既是完美的也是残缺的、既是娇艳的也是病态的、既是幸福的也是凄美的。迷幻的色彩、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对青春主题的表现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个性——那是一种充满矛盾的、异质的、内省式的青春表达。
单纯地从画面角度上说,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刺激是我目前的主要偏好。另外我也不能停止去体验不同色彩带来的兴奋感。
2:2008年你最满意的是哪次展览。在2009年有什么计划?这个全球性经济萧条对你的市场有影响吗?
最喜欢08年在上海MOCA(当代美术馆)的《蝶变》。很全面,展览从广义的角度阐释了“动漫”,并使其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理论和实际参展作品都提高了观众对“动漫”的理解。
09年的计划已经有了一些,还要留出一些空间来对应变化。
艺术品是在衣食住行,甚至是奢侈品之上的特殊消费品,它代表高端的精神层面的消费,通常人只会在满足一般物质需求之后才会消费艺术品。同时,它也有类似股票的投资价值。
很明显,在经济萧条时,人们的消费萎缩,股市不看好,艺术市场当然受到影响。
对我来说影响不大,可能我今年画画时心会更静些吧,因为我画得慢,之前大家的产量都很高,感觉整个艺术圈的节奏特别快,我会有那么一丁点压力。我想,今年会更合我节拍。我可以更享受我的绘画过程,画得更满意。
3:你被陆蓉之称为明日之星,杨纳式的“芭比卡通”是你创作的主要手法,这个手法会继续沿用吗?
目前会吧,30年以后谁知道。我想我画里的“她”也会和我一起成长吧。
4:你的创作会从架上绘画衍生到雕塑吗,你考虑过你的艺术衍生品吗?
我考虑过。我的雕塑差一点就做出来了,但是我在最后一刻决定暂停,因为我换了个角度想;从专业雕塑的角度看当时那个雕塑稿,它是不完整的,还要继续完善。我也不喜欢有的艺术家单纯的把画里的东西直接翻成立体就当雕塑作品,适合平面呈现的东西不一定都适合一成不变地转换为雕塑。所以,任何一件能称得上艺术品的东西都一定是智慧结晶。
请期待我用新的方式表达的新作品!
我有一些小艺术衍生品,这个我觉得我的作品很适合,也很开心去做。
之前和台北的清廷还有北京的今日美术馆都有过合作,他们都是精明和一丝不苟的团队,值得学习。
7:你的风格是80后动漫代表之一,你如何看待中国动漫艺术与日本动漫艺术的区别,你更看好的是什么?
卡通,动漫可以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从古文明开始人们就对动物人物变形以得到一个更容易亲近的或是更使人畏惧的形象,不管是中国动漫,日本动漫,还是美国的欧洲的动漫,都是这个领域的一部分。而又因为日本与中国同属亚洲有文化历史渊源,所以我们更容易看到“同”,又因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在先,人们容易把“动漫”狭义化,成为日本风格代名词。日本的动漫是比较发达的动漫产业体系,中国也开始发展动漫产业,并积极学习日本经验,在杭州,上海,广州,北京比较明显。
但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带“动漫美学”色彩的艺术与之大相径庭,除少数刻意模仿者外,大多真正的这类艺术都是作者在特殊时代特有成长环境下的真情流露,不少作品带还有类似青春残酷,文艺青年特有的不得志,中国文人气或是现实批判讽刺色彩,在表现手法上,大多作品有明显的中国学院派痕迹,并重视笔触间的气韵,这也是中国特有的。说得通俗些,这类作品更接近人们心目中的“艺术品”。
日本后来的动漫艺术是直接从产业中分离的,工业化和精致度高是他们的一大特色,因为日本工业发达程度高,许多作品的材料和工艺较中国动漫特别,内容上比较平稳。但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使艺术品工艺品化。
4.你觉的什么样的人能理解你的作品?
只要看过我的画,产生过想法的观众都算能理解我作品,每个人的经历大相径庭,来自不同的背景,所以他们看到作品产生的联想勾起的回忆可能完全不同,我希望能做到的是尽量抒发感情,在画面上给出情绪和气氛或者一定的情节去调动观众的想象和经验,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在意画微妙的表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