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展览海报
多少年之后,我们也许才会意识到,三年疫情,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了多大的变化。依然在疫情中,一切看似如常,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表面上看,我们的教与学时而在线时而线下,不仅没有耽误常规教学,反而借助网络优势,让先前一直力推的云课程有了一次大规模的实践机会。
我们在云端与或远或近的名师“面对面”交流,似乎显得更加便捷了。然而,人终究是自由的动物。没有机会郊游爬山,没有最爱的艺术考察旅行,没有阶梯教室的大型讲座,没有了名人访校,没有了笔墨与纸张画笔接触时的真实感觉。
赵海鹏 抗疫
我曾就艺术院校外表华丽,内在空泛的形式主义毕业展,撰写过名为《教学体系不改革,“毕业展”花样再多也枉然》的批评文字,批评学院教学不在专业基础上花心思、搞研究,而注重形象面子工程,致使不同院校的毕业展作品光怪陆离且“趋同化”严重的问题。
今天,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更伴随着日益严重的抄袭“并发症”。但在本文中,我赞成书法展览形式的多样化、开放性及在展呈时与空间的有效结合。当代语境下的书法艺术展览,也应该与其他艺术展一样,让简单悬挂在墙上的书法活起来,只有让对书法艺术有兴趣的观众走进展览,才有机会让“隐藏的读者”了解书法,进而热爱或推广书法艺术。
韩梅瑜 怀念小西街
尤其是举国上下都愈来愈重视书法艺术,日益认识到书法艺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的重要价值的时候,就更需要提高对书法艺术的批评。这其实是常识问题。有些书法展览只关注笔墨、纸张、装裱、钤印等与书法本体相关的问题,自以为是地认为书法就是在合适的纸张、绢素上写出技艺精湛的书法,多未考虑过观众抑或说通过展览对观众接受的主导。
但凡艺术,都涉及到艺术创作、艺术传播与艺术接受的环节。书法史常识告诉我们,艺术接受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接受者、鉴赏者,更是艺术创作的参与者,甚至它会反作用于艺术创作,主导构建艺术史的书写。
胡清 培养交流群
今年4月份,辽宁沈阳一位隔离在家的女孩,在窗玻璃上写隽秀的书法,表达抗疫精神,期盼疫情早日散去,致敬防疫人员。明窗、浓墨、蓝天交相辉映,给人以透亮愉快之感 ,她的书写行为,可以说是将书法艺术的认识、教育与娱乐功能的进行了一次恰如其分的综合展现。
难怪图像会在网络上热传。这则新闻也让我们知道,并不是焚香沐手后的书写才是书法艺术,能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媒介,依然会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艺术体验。书法与其他艺术类型一样,并不是仿着经典的字形,写几句标语口号,就算是积极介入社会了。
辽宁女孩在玻璃上写书法“抗疫”
以上的诸种问题,与全国其他书法专业的创作一样,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书法专业的毕业展中也无法独秀于林。稍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以“春山可望”为主题的毕业展,较之往届,无论是学科带头人、专业主任、指导教师还是毕业生,都已经意识到展览形式之于毕业创作的重要性,并践行在具体的呈现之中。
细究其原因,并不是书法学专业一拍脑门的决定。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中、日常常规教学中很好地贯穿了这种理念。具体到每门专业课的结课考评,都需要学生认真手工托裱、上板,然后在教室或走廊布展。
流沙坠简
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以“新美育”理念为引导,鼓励学生尊重自然,发现自我,积极探索当代艺术介入高校艺术教育,以“教室+工作室+教师”的三位一体管理新模式,给学院师生在教学与创作中一种暗示:既艺术必须与时代、与数字科技、与人文及自然生态紧密相关的,它是有机的、可持续发展且多元的。
本届书法展览最大的特点是考虑了空间、媒介、形式、艺术接受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书法专业学生对当代语境下书法艺术的理解。如毕业生韩梅瑜以非专业的毛笔书写,在学校旁商业街正在拆除的残垣断壁、砖石瓦砾上留下汉字墨迹,用以怀念疫情之前,自由出入商业街的美好时光,它既是韩同学个人的记忆,也是本届学生、整个学院的记忆。
朱璇 信时代
本届展览的“春山可望”主题,也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作者:薛亚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