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是城市魅力的体现同时也是核心竞争力之一,作为意图为城市文化氛围注入新鲜活力的机构,MoW無用博物馆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推陈出新。我们希望以一个更加开放的态度和视角去发现和探索艺术与文化此类软性力量的可能,跳脱出固有思维、吸纳和拥抱更多不同观点思想切入点,打造出一个具有弹性、可塑性的文化交流场所。
每次由我们策划的艺术驻留展览皆是我们围绕某个关注主题精心创造的共同体验(对于参与的艺术家和前来观展的公众),这也将我们引向关注“策展”本身,并在本次做出了极其大胆的尝试——推出策展人计划,与非策展专业背景的年轻策展人合作。
近年来“策展”一词更加频繁的进入大众视野,无论是代表城市文化平台的美术馆博物馆还是公众人流往来频繁的商业场所,“策展”作为一种内容生产和传递的方式方法开始被讨论、研究、应用。与艺术作品无异,策展即是创造,创造交流方式也创造体验。
通过本次艺术驻留策展人计划,我们意图构建一个包容可能性的“柔软空间”。使用一个确定的物理空间,经由来自不同知识背景的策展人的思路和观点去塑造展览,将抽象的概念用展览具象化诠释,用策展思路和展览脉络进行“空间”的描形,并交由观众去进行解读。
尽管我们尚未脱离出任意一个现实中的物理空间进行活动,但与空间的交互和能量的交换,却会因每个人自身对世界的认知而产生差异,精神世界影响着个体与周围环境和眼前人事物的连接。
作为2022长沙公共艺术计划METALOOP“混音”中的参展机构,此次成果展构筑了一个“柔软空间”,是为了汇聚并呈现对人类境况与社会环境所进行的多样思考与反应,挖掘和创造交流对话的契机,同时引向更加深刻议题的讨论。
本轮策展人计划的投稿方案筛选中,我们也将选择的着眼点落在是否关注和探讨人与某种空间/环境/场域/关系的连接与变化及其深意和缘由,最终为大家呈现《不规则的圆》、《绿火:物罗生象》两个展览。
展览前言
展览即是剧场。
很难想象的是,一个展览会不存在作为“人”的观众、艺术家和策展人。而作为客观存在的空间,展览所搭载的是依托于人基于自身对空间所投射出的情感,并赋予该空间意义、并含有某种指涉,从而诞生了我们所说的场域。换句话说,场域是指涉任何基于某种原因对于某人有意义的地理处所”(Prieto, 2012: 13)。场域既蕴含一种意义,又指涉一种关系。
而在场域的生成下,人们对于意义和指涉中存在的关系与定义将会产生新的冲突,即当下所谓平等地、规则地传播语言、言语这一叙述结构的诞生,其是意义的消散、亦或者对个体的结构规化。
本次展览将借以通过物理空间的形式、构成不规则的环形剧场(场域),以展场内部结构的分割作为跃迁——失序——失重——质点四个不同主题、以及13位艺术家带来的17个作品进行探讨。
在当代网络与媒介时代之上,意义和指涉在规定、质询和确定主体的位置、身份、立场中,诞生了某种新的瓦解群体与个体领域区分的机制;而这样的机制在无限传播和大众文化泛滥下致使日常生活被似乎毫无意义的指涉所干扰,但意义是意识与事物世界的关联,一切没有意义的意义都将诞生于人们对于意义世界的热切渴望。
策展人 / 晨星
199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摄影艺术专业背景,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在当代的视觉文化与历史转变下,以多元的方式呈现具有观念性的概念输出。意图利用多种形式呈现艺术的概念性主题与理想性效果。
学术顾问 / 郝 青 松
批评家、策展人,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担任多项国际艺术展览艺术顾问及评委,及多家媒体专栏撰稿人,批评写作聚焦当代艺术转型与思想史转型问题,倡导当代艺术的价值观更新。
参展艺术家
*排名不分先后
曹钰婕 | 柯兰焰 | 卢柏年 | 李墨储 | 李诗倩 | 苏妙 | Vivian Wu | 王梓航 | 徐立霜 | 月月月月月五 | 月寸部 | 张博文
部分参展作品图示
月月月月月五
《庆典》插画 雕塑, 2022
张博文
《巴别塔计划》玻璃雕塑,2018
徐立霜
《前进的,后退的》行为影像 双通道影像装置,2019
卢柏年
《夜幕低垂》装置,2021
苏妙
《秩序》VR影像,2021
Vivian Wu
《告解室》电子游戏,2022
展览前言
在当今世界,技术的高度介入与后工业化“物的丰产”已成为日常生活的普遍旋律。而在这之中,我们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自然”,似乎已被我们遗忘。
自全球化形成以来,当自然体系中的某一部分与人类社会发生关联时,资本会以利益循环的产业价值链来代替原有自然循环的古老方式:它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一环不断巩固着自由经济对社会的支配统治,而自然本身也被剥夺了生命应有的权利,仅以货币化与商品化的形式存在于世。
随着生产和复制的大规模运作,“自然”原真性的概念已经渐渐不再重要,我们开始以接触自然的“复制品”——那些人为或技术介入并驯化过的景观成为我们获得自然知识并以此代替我们接触自然的通路。在这之后,人们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消失的自然秩序不再有任何怀旧情绪,从而迈向了一个更贪婪地利用大自然的过程。
本次展览作为绿火系列展览的最后一部分,16位(组)艺术家及作品希望通过自然物、人造物、技术物的交织来警示人类所面临的自然与生存危机。在资本的蔓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异化”,大量的人为景观阻碍着我们对于“真伪”辨别的困惑,而这场展览想要诉说的,即希冀通过艺术之力来重塑个体与自然的联结,以生命作为纽带,由内向外地修缮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的关系。
策展人 / 田 翼
1999年生于北京,湖南大学文学院在读,展览策划者,省级SIT创新项目负责人,2021年秋加入QUICK影像社区,为展览活动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与环境、NFT加密艺术、城市“公共性”研究。
策展人 / 胡 议 中
天津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学士,近期致力于研究日常生活中人与社会及自然秩序的关系、个体在场域中习得并相互辅益的精神能量状态变化、人的情绪起伏和压力阀调节的关系等课题,倾向于以植物汲取物质能量的方式,将所见所思整合重构,借助艺术实践从荒诞的日常中找寻到诗意的平衡点。
学术顾问 / 王 帅
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摄影艺术系主任。
参展艺术家
*排名不分先后
张钧溥 | 王皓宇 | 可持续小组(肖靓、甘艺震、金晟旭、⻩嘉杨、王竞哲) | 宋天佑 | 印梓汐 | 陈勇 | 达腾腾 | 王译萱 | 李宝泰 | 田明宇 | 冯冰凡 | 周思武 | 张璐 | 黑莲 | 王佳琪 | 吴子豪
部分参展作品图示
可持续小组
《植物自治》影像,2021
田明宇
《命运 The Birth of FATE》动画,2021
宋天佑
《绿化》综合材料装置,2022
张璐
《一粒米的自白》影像装置,2019
张钧溥
《共生》摄影 装置,2021
陈勇
《被困住的日子》摄影,2021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