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04-20 12:06
2023年4月18日,“薪·源”--李付彪、姚岚双个展在马利美术馆正式开幕,上海市文旅局非遗处处长陈平参加了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现场
“薪·源”--李付彪、姚岚双个展依托学校科研创新基地建设,并将近年来“长河器韵”跨界玻璃艺术创新基地、陶瓷材料美学实验创新基地的最新成果进行社会发布。此次展览也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科研处继“精工美艺”科研创新基地成果展之后,又一推动学术繁荣的举措。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主题为“薪·源”,谐音心源,意为在“薪”为底色的火之技艺中,展开对“源”的思考和探究。在道家思想中,事物对立而统一,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有无相生,计白当黑,指穷于为薪,火传不知其尽也;流由源而出,实为一体,生命不息。因此,“薪源”李付彪、姚岚双个展暨学术研讨会,既是两位艺术家对过去的回顾与总结;亦是同道间相互切磋技艺、借鉴学习、思想碰撞的一次难得机会;更是开启未来创新之路、展望新征程的一股清流。
展览现场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们的艺术创作逐步进入黄金时期”,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本次展览策展人章莉莉说:“李付彪的玻璃作品带有一种中国风骨,寄情于山水之间,宏伟沧桑,一眼千年。姚岚的陶瓷作品则具有浓郁的摩登都市气息,冷静机智,洞察世界,又带些诙谐幽默。”
此次展览设有“长河器韵”与“遇见自己”两大主题,聚焦特色专业的艺术家个案进行不断深入探索,并增加了学术研讨会,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元。
长河器韵
李付彪老师的个展主题“长河器韵”,不仅是他在工艺美院的创新基地名称,也是他在玻璃艺术实践中所坚守的一个方向,旨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脉“长河”中,探寻当代玻璃艺术的时代号角,意在通过玻璃艺术技艺,承载华夏大美。
《河书》 李付彪 2023
展厅现场一件大型玻璃作品非常吸引眼球,是艺术家李付彪专门为主题展览"长河器韵"创作的作品《河书》,采用平板玻璃和景泰蓝釉料两种材料为主,将传统书法、浮雕,与热熔玻璃工艺进行融合,以装置的艺术形式语言予以呈现。是艺术家长期探索传统、跨界、时代等艺术概念的又一见证。作品在形式内容将唐代著名书法作品《书谱》写于河水波纹之上,寓意黄河、书法这一源远流长的自然与人文相融合,作为中华文化传统血脉的时代呈现,暗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作品底色为水的表达,水为万物之源,故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关东海说:“李付彪作为中国当代玻璃艺术界少有的独具个人风格的成熟艺术家之一,其创作是以玻璃艺术为媒介,在当代语境中追寻传统文脉中的东方审美韵味,以一方“长河山川”为器,将传统文脉“长河”中提炼的静谧幽寂的精神美感,物化于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东方造物的思想—-“器以载道,物以传情”,实为难得。”
作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玻璃专业负责人与“长河器韵”跨界玻璃艺术创新基地项目的主持人,李付彪老师有着丰富的艺术创作、工作室建设和管理经验,并一直从事着玻璃艺术的社会宣传工作。他深谙玻璃艺术技艺,在艺术的创作中物我合一,运用工艺语言对话材质审美,以当代玻璃艺术语言对话传统文思。李付彪老师强调:艺术家需要研究的不仅是工艺技术与造型手段,更要深入研究其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扎根于民族土壤,尊重材质属性,开拓工艺语言,结合时代生活背景及个人审美追求,探索个人艺术发展的新空间。
遇见自己
“遇见自己”的展览主题则反应出姚岚老师当下的艺术状态与境遇,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处她完整的艺术特质,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她的细腻不在她的作品表层,也不在她的生活表象,而需要去深入洞察她的内在与作品背后那个真实的自己。随着感性经验的积累,通过不断地理性蜕变,她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地靠近内心深处的自己,在技艺中与材质对话,尊重材质语言,在实践中感受着泥土自身的气息。近几年,她的作品不断地呈现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面貌与材质机理,显示出粗犷老辣的审美特质,似乎通往更为遥远的陶韵。
《这世上另一个我》姚岚 2023
《框内框外》 姚岚 2023
作品《框内框外》是由陶、玻璃与漆艺综合制作而成。陶艺塑造形体的方式经常产生一个封闭式的空间,想打破这种封闭空间,利用孔、洞的表现形式在原本封闭的空间中产生另一个空间。它们是穿透似的,可以呼吸,可以与环境重合再造一个空间。
“从她的作品里我看到她面对生活的真诚,也许在工作室的她不经意间抬起头看自己的作品时,就像遇见了她自己”,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刘颖睿说:“翻看她发来这次展览的作品,我能理解现实中的她随着年龄的增长看透更多,作品中那个不变的圆圆脸女孩,也在材料运用和语言表现上更加成熟,更加自我。”
展览现场
姚岚老师作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玻璃专业负责人与陶瓷材料美学实验基地负责人,她在教学、科研、生活陶瓷的商业化皆有突出表现,陶瓷材料美学实验基地是她依据专业发展需求打造的科研基地项目,而艺术创作则是她内心的独白,感受着当下周遭的一切,并将这些感受融合于材料美学研究。这个过程也正说明了材料美学研究价值,不仅承载着自身的美学意义,也充当着人类情感表达的媒介。
上海宝龙美术馆馆长王晓松说:“在李付彪的作品中,通过物像嫁接探索玻璃语言的可能性,将对象作为方法在一条窄路上向纵深处推进语言本体性的研究可能会有普遍性意义;姚岚则是把内容落到女艺术家对家庭生活的细腻感知中,把平面视觉思维转印到陶、瓷、玻璃中。后者强调情感引领的个体叙事或个人情境营造,而前者虽然落脚在中国文化意象中但核心是讨论抽象语言。但显然这不会是作品的全部,也无法准确地构成作品的意义,这是不在现场切身感知而只能隔着图文资料来理解作品的风险。”
展览将于2023年4月18日至2023年5月5日在马利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