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08-16 11:36
展览信息
《无人之境》
2023.8.19-2023.10.19
北京798艺术区-南门停车场东侧 F04 院
“人工智能”,如今的人类已经对它毫不陌生。关于它的讨论早已不仅是科技的陈列,更多了许多对人类文化、创造力和未来的思考,无数人借由不同方式重新审视人类的创造力、情感和意识,探讨我们与人工智能共同塑造的未来。
若想前往一个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创作空间、亲眼目睹这一领域中艺术与科研的精彩碰撞,不妨前往深澜 AI SPACE,在首个大型人工智能艺术展——《无人之境》中见证人工智能在艺术文化领域中引起的化学反应。
2023年8月19日至2023年10月19日,深澜 AI SPACE邀请公众走入一段畅想,欣赏人工智能影像、交互装置和3D雕塑构造的未来魅力,共同探讨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对于人类艺术体验的改变,探索一场人工智能与创造力交汇的艺术之旅。
策展人语
无人之境
当Open AI公司推出的ChatGPT在短短两个月用户突破一亿时,人们都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时代已来临。凭借人工智能强大的计算与数据处理能力,无人货运码头、自动驾驶、无人演播等生产模式在现实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许多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正不断变为现实,其中也包括艺术创作领域,我们毫不怀疑人工智能将对艺术创作与艺术生产产生巨大影响。
目前人们在谈论人工智能时经常会困惑于其是否会替代人类,甚至有相当多的人倾向于碳基生物的人类终将被硅基生命所代替,人的个性与创造力似乎不再重要。然而事实相反,人工智能作为以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并完全由人类进行设计和定义的技术,最不能离不开的恰恰是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它并不能完全复制人类的智能,而是基于人类的智能思维方式和方法,利用人类产生的庞大数据与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某种任务性工作。在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更像编剧兼导演,提供自己创作思路,之后将其转变为人工智能所能够理解的“文本”,与人工智能算力系统“合作”便可以获得依此“文本”生成的作品大致或全部。
虽然人工智能艺术家创作的底层逻辑与思维已脱离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路径而建立在数据与算力及网络环境之上。但其背后的主体仍然是艺术家的天才想象和惊人的创造力。
在这场科技与艺术,想象与感知,脑波与数据流交互的视听盛宴中,来自中美五位先锋艺术家以12件人工智能艺术作品,向公众展现了AI在艺术创作中的宽广空间与无限可能性。这些作品或许可以引发我们对于“无人之境”背后的发问,人类存在何处?人类思想又处于何地?引发人与技术交织的伦理关系以及人类生存的边界。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最新的创作成果更是他们探索和思辨之物。
“无人之境”背后究竟有否人的存在?人在哪里?人的思想又在哪里?
——陈天禅
策展人介绍
陈天禅是一位拥有近10年数学、编程和人工智能学术背景的跨媒介艺术家、国际策展人。毕业于麻省理工苏世民计算机学院机器学习项目。
凭借在阿尔弗雷德大学电子艺术系,纽约大学数学系和伍伦贡大学数学系的学术背景,他的艺术作品致力于展现深刻的前瞻性和理性之美。2019年至2021年期间,陈天禅作为北京澜景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员,参与了xR技术软件的研发以及艺术市场的拓展实施。他在文本翻译、跨文化交流、品牌管理和数据分析方面具备出色的技能,并在艺术与技术领域展现出卓越才华。
其他参展艺术家
蒋旎,艺术创作人和创意产业博士,同时担任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以及移动媒体艺术系副主任。她在国家艺术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的课题中担任负责人,同时还是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委员会的委员。
作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的入选者,蒋旎专注于光影与空间的叙事创作,深入研究文化与媒介的融合与传播。她的多重身份和广泛研究领域表明她在艺术和创意产业中拥有卓越的影响力和专业知识。聚焦虚拟现实与先锋思想多元结合,以更开阔的空间语境来表现艺术与文化的创新。她的作品聚焦哲学与人文,以创新媒介打造当代美学的深层浸润,实现先锋艺术向大众认知的演绎与传播。
迈卡·阿尔哈德夫(Micah Alhadeff)是一名专门从事3D艺术的数字艺术家,人工智能(AI)是其创作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他使用AI生成纹理和图案映射作为构建和填充构想中的充满活力的3D世界的基石。
他将AI视为一个跳板,一个关键的起点,从这里可以建立他的创意。它作为一个转化的桥梁,让他能将抽象的思想转化为有形的视觉构建。AI显著增强了他纹理沉浸式环境和风景的能力,同时也为3D时尚设计引入了创意元素。
黄恩琦,专注于艺术与科技融合领域的研究与创作,本硕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目前为央美人工智能与数字图像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
他在获奖与参展方面取得了多项成就。他曾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全奖,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UCCA 新锐艺术家计划 2022”竞赛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前十强。他的作品也广泛展示于各个艺术展览中,青岛的黄盒子美术馆,深圳的关山月美术馆以及北京的“合成生态”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均有展出。
王子昭,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博士研究生,硕士毕业于美国罗斯霍尔曼理工学院(RHIT)电子工程专业人工智能硬件方向。他拥有超过15年的软硬件开发及多项计算机视觉(CV)技术的商业落地实践经验。
参展作品
✦江南四时
JN’s Memory
▲作者:蒋旎
类型:人工智能交互影像装置 10min 可循环
尺寸:3x4m
江南可以被如何记忆?
“江南”对于作者有着特别的含义:“原生地”、“共有的名字缩写JN” …
作者以出生的1984年12月为原点,以AI回溯那年对四季key data,利用AI生成关键值,测算光照对虚拟画面实现渲染,将江南四季融入,制造偶入景致之惊喜。
以可园记之,呈四季。
若走近,便惊起涟漪。
江南是一处神奇,以数据与光影重塑,迁移这份景致,无论经纬,皆是惊喜。
✦星云星场,2023
Nebula Starfields, 2023
▲作者:Micah Alhadeff
类型:人工智能交互影像装置
年份:2023
使用Unity游戏引擎创建的交互式3D环境,使用AI纹理生成器创建的世界纹理映射。
✦地外融化,2023
Extraterrestrial Meltdown, 2023
▲作者:Micah Alhadeff
类型:人工智能交互影像装置
年份:2023
使用Unity游戏引擎创建的交互式3D环境,外星人聚集在一起的设想装置是使用AI生成的图像,并在Blender 3D软件中进行建模。
✦破碎三十八,2023
Fracture Thirty-Eight, 2023
▲作者:Micah Alhadeff
类型:人工智能3D雕塑
年份:2023
数字雕塑系列的一部分,探索数字身体的碎裂,内部“晶洞”纹理使用AI纹理生成器生成。
✦故障人偶X11,2023
Glitch Doll X11, 2023
▲作者:Micah Alhadeff
类型:人工智能3D雕塑
尺寸:100x200cm
年份:2023
数字时尚人偶系列的一部分,模特的背包、配饰、夹克和裤子的纹理使用AI生成的图像。
✦热情好客的背叛
The Betrayal of Hospitality
▲作者:黄恩琦
类型:人工智能数字影像
年份:2023
《热情好客的背叛》是一部无人电影。作品以《乌盆记》的故事为起点,其中剧本、对白、影像、音乐等均由人工智能生成,电影在人工智能的介入下处于不断生长迭代当中,每次重播都会有些许元素被替换,叙事逐渐走向不可控。
《乌盆记》讲述了一桩无证之罪,原剧中角色因为行凶时心虚而挖去身后画像的双眼,矛盾的是,每每此时舞台外观众的无数双眼睛正注视着现场。这场没有旁观者的事件因为窥视的需要不断上演,我们今天即生活在这样的“剧场”当中,事件经由网络、手机等科技媒介转述,替代了现代人体验的真实感,事件也逐渐失去了其自身。乌盆似乎隐喻了黑箱中的事件,作品的思考也由此出发:不可知的事件将如何存在?
✦九歌纹章
▲作者:王子昭
类型:人工智能交互装置,可变时长
尺寸:200x300cm
《九歌纹章》将中国汉代的艺术风格和《楚辞 九歌》的精神融合为一体,致力于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此作品的主体是一个大屏幕,其背景持续呈现出由我自行设计和开发的"秦汉纹章生成器"所生成的纹章。大屏幕两旁共摆放了九台iPad,屏幕上滚动显示的是中国古代诗歌《楚辞 九歌》的诗句。《九歌》中每句诗也经过"秦汉纹章生成器"产生一个独一无二的汉代纹章,并根据观众的互动在主屏幕的背景中浮现,使观众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力量和纹章的韵律。每一种纹章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诗歌中的每一句词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在《九歌》纹章这个作品中,作者试图通过观众的互动,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找到他们与《楚辞 九歌》的独特联系,并在观察和感知过程中,体验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以及由此产生的美感和思考。
✦未来前史—物质与意识
Prehistory of the Future: Matter and Consciousness
《巨人之力》 55x55cm 人工智能数字版画 2022
▲作者:陈天禅
类型:人工智能数字版画
尺寸:55x55cm(画心)x50
材质:德国蚀版纸
年份:2022
版数:1/100
《未来前史—物质与意识》的灵感来源于中世纪时期的达芬奇手稿。很难想象在距今 600 年前时,人类杰出的艺术家就已经开始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在未观测的情况下展现出事物的本质。
整套版画作品总计五个章节,以微观到宏观的形式分为:《微尘篇》、《造物篇》、《飞升篇》、《异形篇》和《无量篇》。以人工智能绘图的创作工具和对于位面世界的大胆想象相结合,以某种横向叙事性的排列方式逐步展现人与自然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作为手稿高潮部分的《无量篇》也在无形间隐喻着作者对于人类探索科技需求的猜测:对于科技探索的归宿,终将变为对宇宙基本法则的解读。
50幅作品均由人工智能生成,以数字版画的形式呈现在德国蚀版纸上。
✦顶点
Apex
▲作者:陈天禅
类型:人工智能数字影像
尺寸:400x600cm
年份:2023
《顶点》虽然融入了艺术家的想象力,但底层逻辑是基于“向量场”的数学概念。这些概念在数学和物理领域传统上是复杂和抽象的,艺术家过在人工智能中使用视频技术,让原本冷酷的宇宙法则变得生动活泼。
时间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我们常常漫不经心地浪费它,只是在宝贵的时光溜走时才为它的损失而哀叹。然而,在浩瀚的宇宙中,时间可能不仅仅是一条线,而是一个环,一个永无止境的重生和更新循环。那些我们曾经细细品味的转瞬即逝的美丽,我们逝去的挚爱灵魂,终究会与我们重逢,不是今生,而是在遥远的未来,在我们的身体经过无数次消融和重组之后。可能是从现在开始,4亿年、4万亿年或 400亿年之后。但准确的时间间隔无关紧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将再次相逢。
✦先知
The Prophet
▲作者:陈天禅
类型:人工智能交互装置
尺寸:400x400cm
年份:2023
《先知》将毕达哥拉斯之树以彩虹渐变几何图形巧妙镶嵌在人脑结构中,令人自然联想到古希腊哲学中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提现了人类对生命意义的不懈探索。这一对生命本质的追问自洪荒时代至信息时代,从未间断。
作品以生物信号感应装置交互,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控制灯光,展现出人类心理强度与现实的关联。
✦无限极
INFINITUS
▲作者:陈天禅
类型:人工智能数字影像
尺寸:890x950cm(沉浸式空间)
年份:2023
作品《无限极》通过空间镜头展现了宇宙的浩瀚。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沙。在现实中,当我们在加州的海滩上沐浴着温暖阳光时,我们身边的某一颗砂粒中也许就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和宇宙。
✦尘归尘
Ashes to Ashes
▲作者:陈天禅
类型:人工智能数字影像
分辨率:920x4096
年份:2023
《尘归尘》这部作品,通过时间的维度,阐明了宇宙的规律。无论一座城市或文明看起来多么辉煌,甚至已经摒弃肉体实现机械飞升的种族,也可能在瞬间消失,被战争的烈焰或自然的愤怒所吞噬。世间万物,尘归尘,土归土。这看似残酷无情,却体现出宇宙无边无际的慈悲,在生生不息的生灭轮回中孕育万物。
空间介绍
深澜 AI SPACE是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文化创新空间,汇集了技术与创作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作为数字化艺术创作与展示的平台,旨在将人工智能与艺术紧密融合,实现科技与文化的深度交融,探索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深澜 AI SPACE将会长期邀约人工智能领域的不同创作者,与大家共创人工智能艺术,解读艺术与科技相融后的时代思考。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