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10-09 09:32
“太初之境”是一场沉浸式的多媒介艺术展览,包含了四位艺术家围绕后人类境况创作的数字影像、行为表演、装置作品。这场为期七天的展览邀请观众置身于一个嵌合现代科技的原始场景,将时间的刻度拨回人类作为族群存在之初,共同思考人类存在的本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之间的原始联结。叶浩宇作为此次展览的艺术家,通过其装置作品探讨了后人类(主义)的共识特性,以及当下分隔的趋势、重建联结及社群概念。本文将通过艺术家对话的形式,揭开Z时代艺术家创作的昼与夜,揭开叶浩宇创作的真实状态。
Q:你是如何理解“太初之境-解码后人类主义”的?
A:其实最开始听到太初之境,我会自然联想到盘古开天辟地、旭日东升,一切混沌虚无被冲破的感觉。在和策展人讨论过后,我觉得这个概念确实是挺符合我的第一直觉,是一种回归原始,回归远古,回归已知去寻求后人类时代解法。
《波,笼子》 综合材料装置,2023年
Q: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这次呈现的作品吗?
A:我主要想突出“爱”这则真理。爱,是人类主义(Humanist)的核心主题之一,被视作为解决当代各种死局(dealocks)——从人际间的“撕”、立场间的“怼”到民族间的“墙”——的根本答案。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爱却常常呈现“结构性不诚”,不容易被具身化(embody):在理念上提纲挈领,在实践中被彻底悬置;在大众话语层面大行其道,在现实层面却无处可觅。那么在后人类时代,具有变态结构(perverse structure)的爱是否还能被置于核心位置,是否还能视之为解决问题的坚决药方,化解冲突与矛盾,是我的作品想要探讨的议题。
正如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所强调的:爱,并不是作为句号的最终答案,而是一个悬在我们头顶的最大问号。只有真正回应了“什么是爱?”这个永恒的哲学问题,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妥当地“礼赞爱”,并用爱这个已然成为人类主义地平线上的至高价值去赋予人全新的生活意义。
在形式上我希望用这个作品去展示一个开放性的结构,那么这个结构是一种回应,对传统二元对立,如人与非人,文化与自然等。在我的这件作品中植物作为实体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呈现的是一种非常规的状态,我希望这种状态能引发观众的思考。
作品局部
Q:为什么会选择植物和金属作为创作材料?
A:我一直都想尝试用植物这种充满生命力的物种进行创作,我偏爱于每天将窗帘拉开,植物新长出一片叶子带来的欣喜,这比起各大媒介中轮播的社会议题和宏大叙事更让我感受到“真实”的存在。植物带给了我非常正向的能量,它让我直视生命的脆弱性,让我直面从生长到枝繁叶茂,再到最后死亡的生命过程。用植物进行创作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执念,我也非常荣幸在这次太初之境的展览中可以完成,我希望把这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融合到我的作品中。
而对金属的使用是因为我想要发挥一个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直接改变观众对植物的感受方式。我觉得最有效最简洁的一种方式就是对植物展示形式上的一种改变。通常植物都是从下往上长的,而我想要人为地打破这种常规,想要引领观众去感受非日常的另一种可能,而这种人为引导的实际执行便是金属。因为金属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代表着人为干预,指向的是我们人类的日常活动。
展览现场
Q:为什么选择装置艺术这条道路,它与其他形式相比,吸引你的点在哪里?
A:这就不得不提到对我创作道路影响颇深的艺术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他以使用巨大金属板创作极简、抽象的雕塑而著称,他的作品在真正地与空间和观者发生关系。他的经典作品“倾斜的弧”(Tilted Arc),竖立在纽约联邦广场(Foley Federal Plaza)的一个高达三米五,长达三十多米的巨大弧形铁板,以其巨大的存在感“迫使”人们第一次注意到了这个每天都要穿过的空间。而钢片的微微倾斜造成了一种视觉上的不稳定感,时刻影响着走在其身边的人们的心理感受。当人们围绕作品走动时,这种来自物理的“刺激”触发感知上、理解上的改变,人们会体会到狭窄处的压迫感、开阔处的释放感……这些体验都会最终影响到思维模式上的变化。
我觉得这就是我的艺术创作想要达到的效果,我希望将生活中微妙细小不易察觉到抽象感受凝聚在具象的艺术装置中,去带给观众实质的“刺激”。除此之外,我的作品也在寻求着一种共识,展示一种共性。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挖掘出在日常生活中,好似缺失的深层次情感链接,并将其无限放大,在作品中形成一种共鸣的“震撼”。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Q:创作过程中觉得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A:因为我本人不能够亲临现场,亲自去组装我的装置,所以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也是存在于一个缺失的状态。我目前是在英国完成这个作品,但它的最后落地是在福州,这种空间跟时间的割裂,让我无法把握最后作品的呈现结果,一颗螺丝钉的安装或者一点角度的细节变化,都会使得作品呈现的效果天差地别,进而影响到观众的观感,这个是我很担心的事。同时,在整个创作期间,我都需要通过模拟具体情境去完成我的创作并尽可能保证我的观众也可以从我的作品中体会到一种共性,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感受力的赌博。我甚至有一种这个作品对我而言仿佛是不存在的状态。
结语:
眼下,全世界似乎都在翘首以盼技术出现新的突破,带领人类走向新的发展期、走出资源紧缺、矛盾升级的社会困境。然而,在充斥着变化与可能性的当下,我们希望回到原点,去回望人类存在之初,去思考人类原始的身体传播,去厘清人类文明与自然的互动进程去回溯人类仪式创造的社群联结,进而对这场后人类技术革命做出精神和价值上的批判性回应。
叶浩宇 (Haoyu Ye)
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硕士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纯艺术专业。叶浩宇从事多媒介艺术实践,包括操控冰块和水等自然物质元素、声音错置、采用反射、替身、阴影等技巧。他擅长从事概念性的实践,通过运用多元化媒介,创造出开放性的艺术形态和艺术体验,去探讨文化、经济等社会存在的现有状态,并试图通过艺术实践表达对现实的人为干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