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自7月23日以来,“入湘随溯——钱海源湖南40年艺术回顾展”正在湖南美术馆展出中,分为“黑白塑形”“绚彩铸色”“抟泥写相”“汲古研新”“雕镂文心”5个部分共展出来自艺术家钱海源的作品128件,还有作为文献资料呈现的钱海源与老师、同行的书信往来以及批评文章出版物,既展示了钱海源老先生艺术生命中的创作成果,又梳理了老先生艺术生命的脉络,是其艺术水平与生命历程的完整呈现。
开幕式当天上午,"入湘随溯——钱海源湖南40年艺术回顾展"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美术馆一楼113会议室召开,由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第二届和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林木主持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批评家、艺术家出席,就钱海源的艺术定位和对地方的影响等展开了深入探讨。
研讨会现场
一个完整的钱海源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个展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钱海源在不同门类的美术创作以及美术理论所取得的成就,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和完整的钱海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邓福星认为,钱海源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钱海源在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勤奋、激情、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在创作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贡献很多。特别是理论和美术评论方面,他的成绩在全国美术理论界独树一帜。”邓福星回忆,他和钱海源相识于1987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美术研讨会,并在90年代初期创办《艺术观察》时收到了钱海源的投稿,讨论艺术家韩美林的雕塑问题:“钱海源敢讲实话,敢于直面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他的性格是激浊扬清,他讲的不是个人恩怨的事情,都是对大是大非,文艺方向、一些乱象、风气的批评。这种在理论上的敢于直言和激浊扬清,也体现在创作上。本次展出的雕塑作品大多以老师或者同学为对象,直率真诚,充满了感情。 ”
在“黑白塑形”单元中展出了钱海源早期的素描、速写作品。
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名誉主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文联荣誉委员黄铁山用“立体的人生,大写的人字”作为对钱海源艺术人生的总结。黄铁山认为,这个展览展出了钱海源的立体人生。从艺术创作来讲,雕塑、素描、速写、水彩画、彩墨画各方面都有涉猎并保持着他自己的艺术个性,表现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钱海源艺术的可贵之处。还有展出的书信让人感动,是商讨中国整个美术道路、方向、大计的书信。钱海源的艺术融在中国现代美术史发展的大方向,在考究中国美术发展的道路方向方面取得了他自己的作用。
“作真正的艺术家,首先要做一个真诚正直的人。我认为钱海源先生在这个方面做得很好,有胆有识,敢于直言一切不好的东西,很多批评的文章都是不改名不改姓。我作为第一读者看过钱海源的很多文章。与很多偏重吹捧和应景文章的理论家相比,钱海源仗义执言,可贵之处就是大写的‘人’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表示,从本次展览也深刻体会到钱海源的人格精神在艺术上的充分转化和呈现,尤其喜欢雕塑:“雕塑是他的老本行,他把人物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塑造的朋友、同事以及所尊重的先贤和伟人,既抓住了人物形的特征,又凸显了人物的气质以及社会对他的价值判断,站在作品前能够感受到穿越时空伟大的精神传递。”
吕品田对钱海源敢于直面美术领域的纷纭现象、为是非曲直拍案而起、秉笔直书的个性印象深刻,甚至用“威猛”来形容其人其事。吕品田回忆,钱海源曾受邀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讲学,以“当代艺术迷雾”为题指出了当代艺术的很多问题,尤其是放在国际文化的背景中来看中国艺术的发展,批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的。“他所发表的批评文章像新闻一样直击实际,振聋发聩,这个很难得。”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原《美术观察》主编李一先后参加了钱海源在广州、南昌和长沙举办的三次个展。他表示,三次看展览“心潮逐浪高”,展览的空间越办越大,展览越办越好——展品数量越来越丰富,布展越来越讲究:“钱老一手拿笔,一手拿刀——拿刀是搞雕塑,拿笔是画水彩和水粉、练书法,在将平面的绘画和立体的雕塑打通以及将批评和创作打通做了很多探索,将各种艺术融会贯通,非常可贵。”
其中,最吸引李一的是那批雕塑作品——他为身边的老师和朋友雕塑立像,待人的真诚就如同他对艺术、对时代的真诚一样。尤其是在展览中看到潘鹤先生为钱海源创作的雕塑作品,让他感受到一个文脉的传承。同时,钱海源晚年的书法实践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此次展名就由钱海源自己题写:“钱老非常方正,文章也好,艺术创作也好,追求正大气象,方正的东西。”
中国美院绘画学院水彩专业外聘博导、刘海粟美术馆艺委会委员潘耀昌则表示,以前只关注了钱海源的雕塑和文章,本次通过展览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一面,这批用国产保定纸创作的水彩作品给潘耀昌留下了深刻印象:“国产的纸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也有很多显而易见的缺点比如容易发黄、不容易涂改等等,但是那个时代的画家恰恰是利用了纸张的难度,从容驾驭和发挥,让我们觉得那样的水彩画有味道。钱老的小画比较多,毛笔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笔性很强,灵活潇洒。与严谨工整的大画相比,多了很多可以细细品味的真情实感。”
潘耀昌回忆他跟钱海源的相识,源于90年代初创办《美术报》时就收到很多钱海源的投稿,文章犀利又精彩,在今天看来很有前瞻性。“钱老一直对西方保持谨慎的态度,在80年以后出现的出国留学潮中,他清晰地指出在学习西方的风气之下,东方的传统被忽略,并对这种风气明确说不。他一直思考大问题,能够指出社会美术界的弊端,把弊端摆出来讲,涉及到中西交流当中的险恶的问题,让我们警惕的问题,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思。”
入湘的四十年
钱海源把自己85年的人生历程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部分,在江西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广州美术学院求学为后来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持基础以及喝着三湘四水的水扎根湖南的40余年。钱海源由此成为湖南重要美术活动、艺术事件以及美术历程的重要参与者、亲历者。来自湖南的艺术家和批评家既是钱海源多年艺术实践的同行者,也是见证人。
湖南省文联名誉副主席、省美协名誉主席朱训德表示,在各位专家的回忆和发言中回顾了这几十年的美术风潮和思考,每个艺术家都身处其中并产生了很多变化。但是钱海源一直性格鲜明,有非常鲜明的倾向,也有非常鲜明的风骨。他将他对国家的爱与忠诚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作品中,也表现在他的评论文章中,每一件作品和每一个文字都是他对国家美术事业忠诚的体现,怀揣赤子之心,几十年没有改变。这样的艺术家是值得大家敬重的。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旷小津回忆钱海源与湖南艺术家的交游往事,并串联起他在湖南的艺术创作脉络。1981年,钱海源与陈行、詹鸿昌、刘端度、邱均毓、陈白一、吴自忠、姜坤、郑小娟一行赴甘肃兰州和敦煌考察,在此期间,他大量地临摹了敦煌壁画、佛像雕塑,吸收前人作画的方法,学习众多优秀的造像艺术的形象特点,在传统艺术上打下了扎实的根基。近两年,钱海源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不减,在80多岁的年纪多次通篇临摹《爨宝子碑》,用饱含力量的字形抒发心中浓厚、真挚的情意。旷小津表示,“钱老是湖南美协的副主席,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很大,不仅是在专业技术上给予指导,更是对艺术创作中的理论和方向也给予了很多的指导。这次也是我们向钱老学习的好机会。”
在交通不发达的上世纪60年代,钱海源骑着自行车穿梭在长沙的大街小巷,画具就放在车筐中,看到想画的地方就停下来挥毫落笔。这部分的创作以水彩为主,记录了钱海源对于生活的热情以及对艺术的真诚,直接面对生活有感而发,也是钱海源艺术风格的最直接展示。这批作品给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湖南省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周功华留下了深刻印象:画如其人,色彩对比强烈、浓郁,色彩简明,造型精炼,笔法上有峻岭锐利的感觉。周功华表示:“从纯粹谈水彩的角度,在钱老这里没有任何的技法,从品格来讲超越了对水彩本身的认知,在色彩以及率性方面得到了真正的体现,钱老的水彩承续了西方色彩的精髓。”
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姜松荣以“真正的美术家”来定义钱海源,并用四个“真”作为评价:一是真心,无论是他的艺术创作还是理论批评,都是出自于真心实意;二是真正,做人正直、正气,刚正不阿;三是真诚,对艺术、对人是非常诚恳的,尽管有些观点会得罪人,但是很坦诚;四是真率,这是钱海源的为人风格,也是他的批评风格和艺术风格,有话直说,没有转弯抹角。
作为钱海源的老朋友,湖南省九歌书画院副院长、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张楚务表示,钱海源作为批评者,在湖南工作的40多年对湖南美术界的生态平衡做出了自己很大的贡献。仗义执言、敢说敢做,成为朋友们对钱海源最为突出的评价。湖南省美协第六届副秘书长张祖平回忆,在评审全国美展的雕塑作品时,钱海源非常认真且一直保持着公平、公正的态度,看到好作品就非常激动。中国美协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孙泉对钱海源敢讲的勇气和魄力表示赞同,艺术家需要直面现实、直面社会的勇气。
个案的意义
湖南美术馆馆长、湖南省美协副主席田绍登在发言中介绍,这是钱海源近年来的第三个个展,大家给予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湖南美术馆工作的肯定。本次展览是在湖南省文联指导下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经典,继往开来的具体体现,并在广泛研究老先生艺术生命的基础上。钱老在湖南美术界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为湖南美术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是有口皆碑。尤其是本次展览收到了钱老捐赠的60件精品力作以及260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知名艺术家的通信,意义远远超过一般的收藏,为湖南美术馆未来做的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的基础。
作为湖南美术馆隆重推出的艺术家个案,钱海源的艺术实践给人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副主任黄啸表示,对于年轻一代来讲,最值得践行的是钱海源的敢于批评。很多事情都是在批评中往前发展,看起来繁荣的美术现状背后其实有很多水分,批评可以帮助行业去除水分。 “现在还有一个现象要引起重视:轻视文化而更多看重技术层面。艺术是将哲学思考的过程和成果通过美术的手段呈现,美术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在这个开放的时代,谈文化自信首先是要对中国文化进行全面了解,同时适当吸收外来西方文化,才能对艺术创作有指向。钱老对艺术家的批评也是敦促艺术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景德镇陶瓷大学博物馆馆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赵传玉表示,20岁时到钱海源家里拜访时,心里就非常仰慕,后来在工作中与钱海源建立了联系。此次受邀前来看展,更是对钱海源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钱海源是我父辈的年纪,我很赞同他这种执着和专业的精神,有信仰,有思想,有严格的审美标准。此外,他在80多岁的高龄还能继续创作,也让我很感动,我认为艺术家就是这样的。”
展览现场的出版物展示
湖南省画院创研部副主任、湖南省美协理论艺委会主任李辉武表示,钱海源一直是后学们研究和学习的对象,他通过本次展览得到了三点启发:“一是立体美术家的自修路径是什么,这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第二点启发式在我们心中,钱老是一位雕塑家、美术理论家、批评家。这次展览中还看到了他的油画、书法、素描,甚至有一批与美术理论界前辈的通信,我得到的启发是什么?立体的美术家自修的路径是什么,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启发,也是值得我学习的。第二点启发在于钱老建立了新的批评路径。当文章不能被刊物顺利发表时,钱老采取了写信的方式与业内大家们交流,有效地参与了艺术批评;第三个启发是批评方法,《艺海弄潮》对当时热点、风口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始终坚定坚持了一个原则,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立场,很多的观点很有借鉴性。钱老的精神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人品与艺品统一以及个性和心性的统一。”
“钱老师的艺术评论充满了辣味,敢于直面假丑恶,还有他在评论和创作上的双重成就,给我们后辈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廖少华如是说。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李哲则表示,在批评环境越发困难的当下,钱老的精神尤其可贵。
在研讨会最后,林木做了陈词总结:“各位专家一方面高度肯定了钱海源的人品,兼具正气、骨气、锐气且具有独立品格。对于一位85岁的美术家来说,非常难得;同时,大家对钱海源作为美术家的成就给予了肯定。激浊扬清是钱海源的批评态度,他的艺术批评向来都是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文化主体性是他坚持的原则和根本。此次展览是钱海源艺术人生立体的展示,包括书法、水彩、雕塑、速写的各种艺术类型,再加上美术批评,总体来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有风骨的美术家。 ”
作者:江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