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带你看展览&视频 | 通过信笺手稿走进徐悲鸿与廖静文的人生故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4f9c71d337ececdc4bd3f1ce612b905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07500a47309e689ecadded9ecc9923b2.jpg

展览现场

2024年7月30日至9月15日,由廖静文公益基金、戴泽艺术基金主办的“回首风尘甘息机——徐悲鸿、廖静文手札展”在北京槐轩展出。这是一个通过信笺手稿走进徐悲鸿与廖静文人生故事的展览。

展览分为序章、上篇和下篇,每一版块都承载着不同的主题。序章以珍贵的历史照片为引,带领观众穿越时光,感受徐悲鸿与廖静文的艺术生涯和时代背景。上篇则通过五个部分,展示了徐悲鸿一生中的重要历史贡献。下篇则转向徐悲鸿的家庭生活,通过三个部分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艺术大师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62e884ac47488848d71154ee68b6fe3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e400c3ea482a1776213051419512cd94.jpg

展览现场

据策展人宋金明介绍,本次展览的名称“回首风尘甘息机”,是杜甫晚年返回成都途中写的一首诗。诗中的“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反应了杜甫当时的心境。一九三七年,徐悲鸿在广西桂林阳朔漓江之畔的居所中,提笔写下了这两句诗,是对他心境的一种映照。杜甫与徐悲鸿所面临的境况非常相似,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使得他们在精神层面上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关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bf6580e8694f4c670641fdd9c785f16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546fd17df12ca79556ebcc47b903726f.jpg

展览现场

“历史的瞬间在快门声中永恒定格。”展览以历史影像为序章,通过30年代以后徐悲鸿的历史照片,以及与徐悲鸿和廖静文相关的家庭照片,引领观者缓缓步入展览的氛围当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1d31215d28ec1aa2c54ebfbcb27b89cc.jpg

展览现场

在展厅的一隅,静静摆放几排透明玻璃瓶,每个瓶子装着三颗色彩不同的水果糖。这些糖果,以另一种方式,诉说着徐悲鸿与廖静文之间的故事。

“我从他的旧衣服口袋中,战栗地摸到了他那块用了三十多年的旧怀表。它曾经日夜不停地伴随悲鸿,度过了三十多年艰难的岁月。现在,由于它勤奋的主人去世,它的指针也停止了转动,悲伤地沉默了。紧挨着这块怀表,放着三块水果糖。这一定是悲鸿在宴会上没有吃,留下来准备回家时带给我和两个孩子的。这是三块极普通的水果糖,但是那上面有着悲鸿对我和孩子们多么深沉的爱和思念!”这段文字摘自廖静文所著《徐悲鸿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40637c5f3524338426406fd55d3c37d2.jpg

展览现场

这些细节,如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徐悲鸿对家人的深情和牵挂,“三颗水果糖”不仅是物品,更是情感的载体,传递着跨越时空的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eb5d6258e1bb1a679e0ecc660321dc16.jpg

展览现场

上篇集中呈现了徐悲鸿一生中重大历史节点和主要贡献,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乱离”“劳国”“复兴”“传道”和“新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f5f0775dfcccdd391dcd88acc9ffba7c.jpg

徐悲鸿 侧身回首联(杜甫诗句)

“乱离”部分通过信札手稿呈现了徐悲鸿在抗战期间忧虑时局,感怀故友。其中一件重要的作品,就是此次展览题目的来源。此外还有徐悲鸿自叙心境的诗札,有他写给齐白石等友人的诗稿,还有他在赴广西途中,从汽车如何通过窄路,谈绘画上大胆的问题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92fc6a4923dea6209082a0e236f23116.jpg

展览现场

“劳国”部分集中展示了徐悲鸿在抗战期间赴南洋举办筹赈画展,以及他受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发扬国光的事情。展览中还展出了徐悲鸿写给弟弟的信,信中写道:“我自去冬由印度返星,至顷四月底止,凡为吉隆坡、怡保、梹城三展,得星币四万余元,合国币三十余万,而前年星洲之万余元尚不计,尽用以赈济难民。我之旅费及画件运费,皆自备。心力交尽,可以无愧于神明矣。”他举办展览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资助国内的抗战,赈济难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0c141ac742e1b25e6ca9bb1de9aad92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eea369e0ce3175fcdda95b1b84ae6389.jpg

展览现场

“复兴”部分有两件重要的作品,一件是《复兴中国艺术运动》,另一件是《马与美术》,这两件作品清晰反映了徐悲鸿的艺术主张。其中,《马与美术》是第一次面向公众展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267700d4c286d6633359786755f548c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5812f5e843975401c8cf65600efc6fb1.jpg

展览现场

“我之画马并非专业,一如治西洋画必须工画马。然者,我于家禽鸡、鹅、鸭,野兽如狮、熊等皆写之,猛禽则写鹫与雕。顾吾之写马,必自1940居西马拉雅山数月之后,乃始能确定其形。英之统治印度欲令印度土王有狗马声色之好,故土王多养马,并选佳种。一过年龄,则鬻于肆,故大吉岭市上多佳骑。”这是徐悲鸿《马与美术》片段的节选。《马与美术》是很珍贵的一篇历史文献。在这篇手稿中,徐悲鸿谈到了中国画马的历史、西方关于马的造型的历史,以及他对画马的认识等相关情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3f0c910c0e379d8a060e80deebf67220.jpg

《马与美术》(请将手机旋转查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01815070614677b59f717c59747e53de.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9c2c4fe29956682fb8af37f7e10c8aa0.jpg

《徐悲鸿致滕固信》

传道授业是徐悲鸿一生的事业。“传道”部分展示了徐悲鸿教育方面的一些主张,以及他对学生的关心和对后辈的提携。如《徐悲鸿致滕固信》中谈到了学生转学的事情,帮助学生在战乱年代继续完成学业。此外,还有他介绍比利时美术的手稿等。

“新章”部分展出了徐悲鸿的几件手稿,其中一件谈到了北平艺专与华北大学三部合并为中央美院的事情。他在手稿中简述了两个学校的校史。还有一件手稿谈到他对解放后中国画发展的认识。另外还展出了两件长卷,是徐悲鸿亲眼目睹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写下了感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7fac96994532430abd0f0e07ab573a86.jpg

展览现场

下篇分为“相濡”“天伦”“怀鸿”,展示了徐悲鸿家庭生活温馨的一面。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廖静文对他的悉心照料,会给弟弟妹妹写信,唠唠家常。展览还展出了《徐庆平出生一周年记》,以及徐悲鸿怀抱儿子的照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482110459fb9b377c4ff4a4e77237e0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adbc2b5414a017e56042566e90309cd0.jpg

展览现场

在展览中有一件廖静文1999年写的手札,表达了对徐悲鸿的思念。“悲鸿:下雪了,我想你。你是最爱雪的。我又听见了你在叫我:静静,快起来,下雪了!我看见你跑到院子里去,用铁镢铲了雪进来,把它们放在花盆里。你的棉袍上,你的花白的头发上都洒上了雪。你笑着,眼角绽开了花朵一般的皱纹……亲爱的悲鸿,为什么这一切都要永远离我而去?你现在在哪里?到我梦中来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f9b5d98eaee4d137c781a61b47b0852e.jpg

廖静文 《怀念徐悲鸿(下雪了)》

徐悲鸿充满传奇的一生,因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对教育的杰出贡献,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展览中的信笺手稿,仿佛一把钥匙,开启了时间的大门,让我们与徐悲鸿和廖静文一同漫步在他们曾经走过的岁月长河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859fa2d39a4fbd757227c1b2d8f2d62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d6dd1a5944a3bcaf5a56e651f400f078.jpg

展览现场

这场展览,不仅是对两位艺术巨匠人生历程的深情致敬,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不仅展现了徐悲鸿作为艺术大师的光辉形象,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和廖静文作为普通人的温情与真挚情感。在展览中,既能目睹作为艺术大师的徐悲鸿为艺术理想奔波、为教育事业操劳、为国家发展贡献的伟大身影;又能领略作为平凡夫妻的他们之间的浓情蜜意,共同构建家庭的温馨与欢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37022ef6820c5ff916929e623b810f33.jpg

展览现场

徐悲鸿之子、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在展览开幕式时回忆道:“看到我父亲的诗作、诗作的稿子、还有文章和信件,特别是他写给他弟弟的信、写给学生的信,就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看了每一件展品,觉得就像看到了他一样,能想到当时他是处于一个什么境况。这些诗稿、信札,虽然很短、虽然很小,但是里头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美术史、研究中央美院的历史、北平艺专的历史和整个中国的艺术进入现代的过程,有着极大的参考和启迪作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8d930707cc615cba48e922be888930d4.jpg

展览现场

信札和手稿,如同一扇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了徐悲鸿与廖静文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献,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家国的深沉爱恋,以及对家人的无限牵挂。

展览中的每一张照片、每一张手稿,都是对徐悲鸿与廖静文立体、生动、真实形象的呈现,是对一个时代记忆的致敬。这些展品是情感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更加真切地理解和感受徐悲鸿与廖静文的艺术人生和故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d915b8d46ed300d3f72cd20840c848f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aea05cb0906d597138792527956385b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75e2146f0c1bb3a47100877b9d9deee2.jpg

作者:王丽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