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弃?与不弃!

  当人们不断对当代全球化的艺术提出质疑时,当人们对当下的艺术失去方向感时,我们有理由怀疑,为什么艺术家的自由被市场所牢牢主宰,为什么会出现一个成功的题材与风格后面跟随大量蜂拥而至的模仿者。

  但无论人们对当代的艺术多么悲观与失望,在目前的艺术氛围下,此次展览的作品论述了这一理想:自然界中仍然有艺术价值与魅力。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见证了这么一个事实,在面对时下充斥物质主义与消费文化的时代,弃?与不弃!

  他们仍然坚守的艺术理想,同时拥有敏锐,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素质。

  向荣、玉坤、赵文三位艺术家来自惠安,他们在面对满山遍野废弃的石料所表现的不仅是内心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朴素的普世价值观,更是用艺术家敏锐的感觉和探索弃石中可能的艺术语言,并强化弃石中不被常人注意的内在表现力,解构弃石造型,顺势而为与雕琢,重建石料魅力,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对材料的探索,每一件作品都负载着他们对生活深刻的认识与感悟。这些来自建筑工地废弃的材料,在他们三人手中被赐于鲜活的生命,弃石从此变腐朽为神奇。

  三位作者在基层一边工作,一边充分体验生活,并努力学习运用一种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进行个人化的艺术行为与创造,并把作者的个人感受转化为一个文化的感受。

  此次作品或许可以以归纳的方式解读他们

  作品《货真价实!》、《不要让我流泪》、《开着一座山》、《41℃》、《心电图》、《王与后》、《镜子》和《非自然伤害》都是具有评判性的作品,针对现实的问题如:消费文化,物质欲望膨胀,以及带来的以生存环境为代价赢取的“物质文明”。尤其是王向荣的《王与后》与陈玉坤的《开着一座山》用一种略微带点荒诞的手法呈现出这种现象背后的虚妄和无奈的特质。

  作品《石舞》、《里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宝藏》、《地平线•片段》、《九宫格•再现本质》、《?》、《似山•似水•是石头》和《残石•天书》除了都使用石材材质的不同进行对比,摩挲出带有不同表情的艺术语言,作品更侧重表达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内心感受,把作者对社会发展带来的默认次序所产生的不平等关系的愤怒进行了一种委婉又平和的表达。

  赵文的作品《高速竞赛》、《消逝》抓住了当下社会生活节奏的快速割离和浅表的特点,这在作品里面得到很好的体现。

  向荣的作品《对话》改变了空间的陈列方式,它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变成为一种展开的更强调作品现场感和体验效果的身体经验的空间关系。

  三位艺术家在作品中间流露出来的自由情感的表达,自由洒脱的探索,自然状态心灵的感受,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当代艺术还有艺术家继续着朴实的理想。艺术在延伸,生命在扩大,观念在更新,艺术载体在变化,形式在多元,这就意味着现实必将变革。因此,对当代艺术的重新诠释,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不弃!

  罗小平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教授

作者:罗小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