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奥(奥岩):你是黄大师同龄又同行的朋友,你对他的艺术风格有什么看法?
陈(陈健):他的作品风格已经很成熟,也很个性。最让我欣赏的是,他用的工艺都很传统,创作题材基本上也都很传统,可是每件作品却又散发着创新的气息,明确地传达出他所要表达的理念。而且他不是那种发现自己擅长做哪类东西,就不断自我复制的人,我们总能看到他将自己在生活中吸收、思考、沉淀过的信息与知识糅合在了作品里,我想这跟他学过素描、油画,系统地接触过西方美术的一些知识,以及始终开放的创作心态有关。
奥:你所谓“黄大师开放的创作心态”具体表现在哪里?
陈:别看黄大师在人前好像总是沉默寡言,但是在真正有艺术共鸣的朋友面前,他是不吝惜表达自己创作想法的。我们这一行,很多人不愿意跟别人过多地分享自己的艺术创想,生怕被别人借鉴了去。但是黄罕勇在这方面一点都不保守,他也不怕别人模仿他,甚至认为有人模仿他反倒可以促使他产生危机感,进而更努力地去提升自己的创作。而且玉雕圈里有任何好的活动,比如评奖、展览之类的,或者其他跟美术相关的活动,只要黄罕勇知道、都会发信息告诉我们这些朋友。有些人说“同行是冤家”,但是黄大师的心态没有那么狭隘。为什么他的作品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总是让你感受到不同理念的兼收并蓄?原因就在这,艺由心生。
除此之外,我觉得他的开放心态还包括他对多种艺术形式的主动学习和钻研,比如他自己去学习素描和油画,还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动物标本,做一些泥塑小品,看一些建筑设计、装潢设计的书……总之他对很多艺术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强的“吸收力”,像块海绵。
奥:在你所了解的黄大师作品中,你个人觉得最为有意思的是哪件?
陈:呵呵,最有趣的是一把小壶。其实他做玉雕,最初是做人物,后来转做动物,没有专门学过做器皿;而且器皿有很多手法、工艺上的讲究跟其他题材是不一样的。可是他做得很好,大形和细节上都非常工整。我之前还问过他:你又不熟悉器皿的雕刻工艺,突然做个壶,跟那些专攻器皿的人相比,你能有什么优势呢?他说:我的优势就在“没做过”。我听了还以为他开玩笑,后来我看了他的设计图稿,像工业设计图一样,我很意外,他这的确不是常规做玉雕器皿的路子。但是最后出来的壶,艺术效果很好,你根本看不出是没做过器皿的人做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