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缘起
康剑飞并不是那种在圈子里很显眼的艺术家,但可以算是我最近几年特别关注的一个艺术家。尽管我自认为与剑飞相知相识颇深,可一旦真想针对他近期的创作写点什么的时候我却感觉几乎无从下笔,那是因为他的创作几乎不能提供给你一种表象的东西去用于归纳和总结,而这也正是让我觉得特别挑战的地方。我知道剑飞最近的这个小展览将是他即将展开的一系列大动作的一个序曲,尽管声势不大却也异常重要,因而我也就硬着头皮试图总结几个解读他近期创作的关键词吧。
追溯
身为70后的康剑飞并没有机会从小就背上传统的包袱,但他却始终认为真正的当代艺术创作是应该建立在一种可以追溯的传统之上的,否则就是一种空中楼阁,不管多么辉煌华美终究会成为一种稍纵即逝的幻象,而当下弥漫在中国当代艺术圈的那些刻意迎合西方中心主义审美趣味,为了满足后殖民的他者想象而简单挪用中国符号提供“异文化消费”的浮夸风气既催生了令人瞩目的市场泡沫也暴露了中国艺术家在价值建构方面的集体缺失。这也正是康剑飞始终质疑并不愿与之为伍的主要原因。
中国这个历经千年曾经富甲一方的东方大国,因为在近代文明演进和生产力变革的竞赛中缺席而沦为人尽可欺的弱国,因备受那些受益于工业革命与制度变革而迅速强大起来的西方列强欺凌而引发“五四”以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全盘自我否定,一百年来中国的现代性改造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废墟之上的,没有根基更没有缘由只有自信被摧毁后的急功近利。而剑飞更喜欢尝试以一种纯粹民间以及传统的技艺及方法用于自己当下的艺术创作,探索一种将文脉以及传统方式中核心的精神性续接的可能性。
康剑飞一直痴迷于中国最为本土化、最传统也最朴素的木刻版画的创作。其实中国的木刻就像作为中国国粹的水墨画没有在材料、颜料、写实技法等形而下的层面上进一步研究一样,也停留在最初的质朴与直接上面,但其表现力与传递内在信息与能量的功能丝毫没有受到材料、技法和媒介的局限,这一点非常像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的发展轨迹,一直追求“神似”,而“形似”常常被认为是等而下之的“奇技淫巧”。中国的精英文人总是追求用最少的笔墨达致最深远的意境,有点像中国世俗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高手过招,真正的高手一定是在举手投足之间一招致命而非花拳绣腿大战三百回合,这与西方后现代的“极简主义”的艺术理念很是接近。中国文人崇尚“文以载道”,所以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如何将“文”做的更加精致华美却更加看重所载的“道”之高深虚渺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思考,那么即便一种历经千年的传统技艺未尝不能用于“载道”,这种实验的价值更在于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实践打开了很多尘封已久的传统文化资源储备,开启了一种重新评价和挖掘传统资源以及重新建构自有文化价值体系的机遇与可能性。而一直执着于木刻创作的康剑飞正是这种实验的先行者与实践者。
交叉
身处学院的康剑飞并没有将自己的创作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孤立出来,相反看似刻板枯燥的教学有时往往也能带给他一些触动和启迪,而最近一年有一个课程对剑飞特别有启发性,尤其是与现在他正在做的试图在纵向的传统轴线上追溯而期望在形式语言上有所突破的实验方面有重要的启发。这个课题正是中央美院要求他进行研究与教学延伸的“作为插图的版画研究”,本来剑飞对这个看似牵强的研究命题兴趣不大,但随着一些研究和深入,他突然意识到这种跨学科跨媒介的交叉实践实际上有可以给创作提供更多语言探索和创新的可能性,可以使已经挖掘贫乏并且一定程度上已经固化了的绘画语言表达因为这种交叉又拓展出新的空间。无意中这种交叉的尝试又与剑飞以前的一些实验不谋而合,剑飞也曾一直困扰于在越来越丰富和完善的架上绘画语言体系中再图谋发展的艰辛与困难,似乎各个媒介的种类都需要借他者来重新反思自己,比如他曾尝试的在版画语言中寻找油画可资借鉴的方法与逻辑,或者在油画中移植雕塑的语言要素,或是用版画语言对装置与现成品进行改造。这种交叉带来在表达语言上新的空间和可能性让剑飞异常兴奋,自然也在他近期的作品中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和样式。当然剑飞并不会仅仅沉迷于这种交叉带来的语言游戏中,他更着迷的是每种语言样式背后的思维方式和表达特质。
介入
从上学一直到工作,康剑飞始终没有离开过中国典型的美术学院体系,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以其个体的当代艺术创作以及独特的介入角度渗透进当下的社会生活。这从他从求学一直到现在的创作轨迹中可见一斑,刚毕业的时候创作基本上偏于抽象表达,对形式语言的探索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后来慢慢开始比较重视强调个人感受了,而最近一段时间剑飞觉得应该更多地把个人的感受与思考与公共思考关联起来。康剑飞为人直率爽朗、热情仗义,与社会各路豪杰多有交往接触,有时他是一个矛盾体,既是一个特别入世的人有时又是一个刻意的疏离者。对于眼前的一切康剑飞的内心总是会保持足够的警觉与距离感,他的内心像是自己的另一个旁观者,面对这个光怪陆离足以使其身体沉溺的浮世幻象往往看到的只是一种终极而末世的荒芜和冷寂,这在他近年一系列的油画作品中可见一斑。这次以“宜家家居”产品作为创作媒介的尝试更多地是出于一种介入的愿望,他希望自己近期的创作走出学术藩篱,进入日常的社会生活,假借通俗的消费符号形象以自己独有的创作方式对于当下快消时代人们所面临的标准化、模式化、同质化的生存处境,同时处于价值感丧失、经典缺位、精神异化的集体焦虑之中的现状提出质疑。
剥离
这次他以宜家家具及用品作为载体的创作实验就充分体现了他的准确的直觉与把握能力,也展现了剑飞深层的智慧与谋略。在现代生活中“宜家家居”几乎就是家居用品中的“可口可乐”与“麦当劳”,它以廉价的材料、简单的设计、标准化的工艺流程以及快速更新淘汰的特质变成了家居产品中的快消品,宜家家具消解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关于家具的存在感、价值感和经典期望,因此剑飞选择宜家是有其观念针对性的,我们甚至还共同探讨过在“宜家家居”附近直接销售经过他再创作的家具的疯狂设想,可以让人们更加强烈的面对他所提出的赤裸裸的问题。
这种大胆的尝试就是要将艺术创作中的核心要素首先从原有的媒介及解读语境中剥离出来然后再寻找具有符号指向的典型事物进行再附着,这一出一进就可能迫使我们清晰地看出来什么是艺术真正的本体以及艺术价值的实质,而往往在我们的既定的审美经验中,常常被诸如技法、材料、新媒介、图像符号等表象的要素所左右其价值判断而忽略作品内在的精神之核,我想这正是剑飞希望假借其创作警醒我们的吧。
后记
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有能力通过以上的粗浅文字把康剑飞最近一段时间的创作和思考围合出一个相对清晰的轮廓与脉络,我想优秀的艺术家总是会让人言说不尽的,作为康剑飞生活中好友与艺术中的同道,面对他多年来不懈的思考与不断推陈出新的创作实践我也只能不自量力地总结几个试图梳理和概括他艺术思想与创作实践的关键词吧。
2009年9月16日
完稿于韩国首尔
作者:梁克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