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朱元更的书法艺术

  书法是东方最平常也最神奇的艺术。几千年来,大凡识写汉字的人,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涉入其艺术实践中。既使当时人们不以为意,但当后人发现这些字迹之时,识读之下无不以艺术的眼光加以审视。所以在东方,书法几乎是所有文化人的基础本领,也因此,书法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公认为非艺术或准艺术。近百年,人们经过中西文化的交流,艺术的种种新概念深入人心,人们发现书法既依附于汉文字,也处处独立着自身的艺术品质。它可能大部分的功能在于传递文字的信息,但同时也明白无误地表现着书写者的精神面貌,乃至生命状态。而这些相关个人的绝对真实和个性化的信息,正是现代艺术概念所追求的普世价值。

  因此,书法在很多时候不仅是审美的,给人以视觉愉悦的,它很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借助书写来表现作者人格的。当然,这里的人格是装饰性的人格,所谓装饰性,像衣裳、像名片,在审美的外衣包裹下,里头隐藏着作者的精神诉求。这精神诉求包括许多方面,比如性格、气质、学识修养,以至折射着作者的人生观、心理状态以及人生命运。书法的元素构件是结体与点画,结体又有大结体与小结体,大结体是指字距与行距的章法,小结体是单字的结构。结体的变化和差异是构成作品风格不同的最主要的因素。三千年汉字形体的演化与历代书法家的书体变化看似已穷尽,但实际仍无止境。在张扬个性的时代,对结体的形变是理所自然的,而形变的幅度大小,将取决于作者对共性和个性之间关系的认知。如果对共性的认同强烈,摹仿能力强于形变能力,其创作也不无存在艺术价值和个性价值,因为既便很完美的摹仿,也不可能完全与被摹仿者一样,这也是书法神奇的一个侧面。

  朱元更先生的书法是属于传承型的,是比较典型的明清主流风格的延续,具体的师承虽不是很明显,但整体的风格模样却很清晰。温和平顺,不失刚强遒劲,端庄饱满,兼有灵活和理性,一派儒家审美思想的形象表现。朱先生的精神诉求正通过他的书法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有一种书法理论认为:如果你较好地掌握了书写技巧,你正常的书写其实正是你生命状态的“心电图”,所有相关你的个人生命信息都基本纳入其中。所谓“字如其人”确是事实存在的。假如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书法与艺术是略有些距离的。所谓艺术,是将审美附加于正常书写,使这种书写既是个人精神的诉求和生命状态的表达,又同时是技巧、意识、才华和想象力的展示。在这一点上,朱元更先生的表现不俗,他的作品充分把握着“字如其人”,又不竭余力展示着对字结构的探索与笔法。也可以说,在总体定局的情景下,以不断变化来充实自己的审美理想。虽然有些许变化仍有不断改进的空间,但这种追求本身对年届60的

  作者来说,是异常可贵和值为钦敬的,书法在王羲之的时代,几乎都是寸楷小字,唐宋时期也大都如此,以大字标榜的米芾,其字径也大不过一块面包。直到明末清初,流行大条幅,张瑞图、王铎等才见有大字作品,但其字径仍很少逾尺的。字径过尺,甚至逾米的超大字是清代榜书流行后才大量出现的。然而,大字书法只要工具适当,对书法家来说不是很有难度,但如果驾驭有方,写出高品质的作品就太难了。朱元更擅写大字,如集子中许多对联字径都过尺,而其笔法的把握既是寸字的放大,又尽力展观大笔的特长,同时还必须不断克服大笔所带有的乖戾。因此,朱元更的驾驰大笔便完全超越了一般人拉道道的庸技,进而总结前贤经验,渐臻得优弃劣的境界。然而纵观书法史,前贤给予的经验实在有限,而且也未必完全成熟,因而留给朱元更探索与实践的空间既大也任重道远。

      书法在抒发审美、表现和暗示人格之外,还在某种程度上折射着作者的道德操守和人生命运。说道德操守是传统书论的一种观点,认为书品与人品相关。这当然与儒家学说有一定关系,但撇开儒学说教的成份,仅从审美心理和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当艺术审美与社会心理相联系,艺术审美就很自然附着了部分道德理想的诉求,因此也往往设限了审美的宽度。在当今没有迷信的时代,这种设限已被打破。而书法能折射作者人生命运的命题,在古人是很自然的逻辑关系,如今则被视作迷信的范畴。但问题似乎没这么简单,当艺术审美的接受区域被绝对分成大众与小众的时候,代表大众的一方则代表了社会的普世价值。而小众一方则往往被无情地漠视。书法在中华大地上至少有近两千年的觉醒期,这期间注入了太多的民族审美理想和道德诉求。今天,我们可以将书法独立出来,作为纯造型艺术来关注和创作。但也不从研究的角度,去整理古人将其与社会心理相联系的边缘部分。也许就会发现所谓“结字乖张必导命运乖舛,点画枯索必致气竭神的论说”,固然未必是因果关系,也同样未必是迷信的说法。

  朱元更书法的审美取向是主流大众一类,平顺、圆融、亲和、从容这些字眼与他的作品密切相关,独特、霸悍、个性、强烈或与其无缘。在专业领域强烈鼓吹个性,表扬另类的今天,而大众审美顽固坚持传统主流,排斥异端的局面与之并存的态势,也许还要长期对峙。我们不知道朱元更的作为专业人士的选择,是否足够智慧。但仅从朱元更几十年来的艺术审美追求不变的态度,我们至少得出以下几个结论:朱元更的书法创作是真正由心而发的,他不曾动摇过他的审美理念。他的审美理念既是他阅历和心性的最佳结合,又是不断进取的人生理想。他的创作毫无掩饰、直抒胸臆,充分展现出一个仪态从容,丰衣足食者的平和心态。由平和心态与大众审美相结合的书法创作,既是个人生命状态的写照,也是我们民族多种文化形态的一个侧影,此言应不过分。

  庚寅六月北京记

作者:石开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