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世纪的中国艺术展现了绚丽斑斓的景观。思潮的巨大变化的确给中国画家一个相当的冲击,同时也将中国绘画推进了一个世界范围的全新格局,也造就了20世纪中国艺术的新观念,并产生了新的变革。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吴冠中先生迈出的中西融合一步,是极其成功的,也是存有很多争议的。单从吴冠中先生提出“笔墨等于零”的论点后,众多画家、评论家在此焦点上大做文章,并以种种强势的“观点”驳斥或论证。本人不想加入这方面的口战,但对吴冠中先生其人其作有一些肤浅的解读。
吴冠中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之价值是有相当认定的。其呼吁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新的融合并勇敢迈出的一步是值得时代肯定的(历史也会肯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不仅要继承还要发展,糟粕亦毫不迟疑地弃之。吴冠中先生在1998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参考传统,创造传统,发展传统,今天是明天的传统。”我想这也是吴冠中先生对中国绘画自身发展的深层之认识。对于外来的新的文化资源,其用中国传统文化修身并以时代观念将有益于自身的养料移植于本民族文化之土壤中,成为其中之一部分。这种在继承中更新并将民族文化主体脉络延续在创作中,思想没有盲目地追求西方,也没有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应算是中国画家成功的创造。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其艺术价值取向是中国艺术生存的成功体现。我认为吴冠中先生的创作之成功,不完全归功于“中西结合”,更多的是其来自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积蓄。
我把吴冠中先生的“‘探索’割不断民族的传统”,看作是昭示给中国画家的经典之语。我特别欣赏吴冠中先生在创作中追求大破大立的美,其作品之美是彻底转型的新创造,避免修修补补、小打小闹、刻意求新,而是另起炉灶地树立起了自己的人格精神和艺术灵魂。新时代的中国绘画,只有对“美”有深刻的研读,才会创造出天、地、人成一体的精神境界。以修养、人格为尚必会造就出新的境界,以中国艺术绵延的审美情结,必会创造出自怡自适的理想境界。我想吴冠中先生正是以一种对民族、对人生心存大彻大悟大解大释的博大智慧,才创造出了一种混沌、勇毅并具诱惑的独特艺术语境,其创造的这种新的艺术境界也使其艺术之追求海阔天高,富有了无限性的生命价值。吴冠中先生以丰富的想象,大胆夸张的手法,给画面的结构以新的塑造,其创作形象具有生命活力,在多样变化中用生活节奏追求美的和谐感,使人相信和懂得其创作“‘叛逆’是生存的挣扎,传统的发扬”。吴冠中先生作品蕴含的一种象征意义与隐喻性广泛地反映出了其精神修养和时代成功艺术家的先锋使命,其艺术创造可供世代借鉴。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对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不但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给予认定,更应从全球性的文化观念进行一种概括性的研究,而且必须宽广深入。如果只是了解其层面,不要停留在一种现象上,要从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中,从民族的风格和特征中给予公正划定。吴冠中先生的艺术看上去有太多的新知,注重吸纳新知是为了充实、完备和有新的艺术改造,使自身创造真正成为富于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的体现。吴冠中先生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深入的见解,创作思想重视广采博纳,对西方文化从思想和认识上是“慎重考察、认真挑选”的,其清醒的艺术观念与传统文化精华之有益结合,造就了其时尚中国文化艺术的雏形,以可取的科学途径给自己的艺术注入了一种新机理新涵概。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作品是值得肯定的,他的作品绝对是自身至情至性的倾注,创作之思索是用个性审美心理之大结构捕捉到的,其作品不单单体现出时代之脉搏,也体现出了社会发展的新颖动力,其美的观念和对艺术阐释显现了与别人不同的特点,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意识和表达情绪。正是如此,吴冠中先生在创作上具有了自己的个性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吴冠中先生的创作是其厚重生活的集结,是对传统认识及艺术理解之时代精神的体现(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时代转变)。正是他不断地开拓思想,其艺术创作的时代精神进而转化成时代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接近或实现了其艺术追求的目的和艺术创造的意图,以感悟传统和理解时代达到了一种艺术精神的生成,建立了个人时代风格的特征。
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可以说是自然的真实的一种情感挥写,新的审美观念使其作品有了时代氛围和现代审美意趣,这亦是时代的共同认知。当然,吴冠中先生的有关言论笔者也有不同之看法。
吴冠中先生曾提出:“中国必将出现一批有实力的、大胆的画家,以崭新的作品来挽救古老的、日渐衰落的中国画。”我认为中国画是“古老的”,但并非“日渐衰落”。纵览中国绘画的发展史,每一次绘画高峰期的出现都是一批有了新风格新思想的画家所营造的。高峰过后,又会出现一段相对平静的间隙,亦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海派”可谓是中国绘画近代的一个高峰期,距现在不过百年,如果当代中国绘画比现代“海派”逊色,这中间只隔百年不足为奇,随着中国绘画的不断继承、吸纳新知,在不远的时间内会出现新的高峰的,这是中国绘画的历史必然过程。
吴冠中先生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文化部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1999吴冠中艺术展”,展览期间我两次参观,仔细看了展览中的每一幅作品,吴先生的笔下物象饱满凝重,笔触融柔和坚硬于一身,色调明快爽朗清丽,构思简朴庄重,其内心情感的宣泄及对艺术的真诚表白体现出了其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力量和艺术造诣。走进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展览,迎面而来的是一种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灵魂的撼动也会长时间的萦绕在脑际,其艺术形式中所注入的独特语汇,的确使观者进入了一个久违了的发自内心的震撼时代(或似进入了一个没有经历的时尚时代)。吴冠中先生在宣纸上创作的作品,线条的运用,墨的变化,可谓笔墨交响融合之绝唱。我也特别注意吴先生的油画作品,其油画的创作渗入了太多的中国绘画因素,如1996年其创作的油画《遗忘的雪》不论画法及布局形式上则完全采用的是中国绘画手法,尤其是画中树的勾勒,可以说是照搬中国传统绘画之技法。我不同意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的论点,因为我很是相信“中国画者,亦是中国国粹之一种,具有不可磨灭之精神”。(胡佩衡先生语)在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今天,中国画家应有认识、选择、再认识、再选择的坚强信念,并把这一坚定信念转化为发展动力,取精华弃糟粕,使中国绘画在世纪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笔墨”是中国绘画的本体,是中国画最基本、最重要的构成因素,有笔有墨谓之画也。如果“笔墨”真是脱离了具体的画面,不是“价值等于零”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存在绘画,只有象“皇帝的新衣”那样,才会把一张白纸演说成是一幅美丽的绘画艺术作品。这只是我表面上的一点肤识,不是评论。
我很喜欢欣赏吴冠中先生的作品,也喜欢读他的文章,虽然对其所持的个别论点有自己的理解,这并不影响我对其作品的理解。绘画的表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的学术观点也是丰富多彩的,吴冠中先生所表达所追求的只是现实中万千样式的一种。
(原载《现代书画家报》2001年第220期)
作者:罗公染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