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像、心之迹。(潘天寿语)
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等诸多种类及工写等表现形式无一不在笔墨之中,呈现出各自独有之艺术形态及审美力量。笔以墨为抒发,墨以笔为依托,相生相用,不离不弃。
唐张彦远《论画六法》有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笔者以为,此处“工画者多善书”应当为“工画者必定善书”方为稳妥。此“善书者”实为深谙用笔之法之“善书者”。纵览古今名家圣手,概莫能外。
大涤子写画,凡未落笔,先以神会,随笔一落,随意一发,自成天蒙。处处通情,处处醒透,处处脱尘而生活,自脱于天地牢笼之手,归于自然。
徐文长笔墨狼藉,颓放狂诞,却毫无劣顽粗蛮之病,盖以熟谙笔法之圣手,从心所欲而不愈规矩,天真烂漫,元气淋漓,诚可谓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是故笔中含墨,墨中见笔,枯中有血肉,湿中有筋骨,未尝不失为运用笔墨的一种崇高境界。
夫画为大家而未善书者,未闻未见之也!
笔者画界后生,见狭学浅,老套谬误之言实在贻笑大方。然胸中块垒郁结有时,不吐不快,还乞贤者教我。
作者:王砚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