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不是搞国画的,偶尔试一下都很胆怯,所以今天看到海歌的画,我还是很战栗,有些高不可攀。
我不敢说海歌的画好不好,我只能说,一直以来我认为创作是一件很严肃的、很痛苦的事,因为我们过去一直特别在意“我画什么”、“画什么好”,所以整天在那托着腮帮子苦思冥想。后来,看到一本书上说,毕加索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许多人都在寻找,而我发现了。”我当时就在想毕加索这老头真是个滑头,他言下之意就是,他不必苦苦寻觅,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画出与众不同的画作来。
但是,从去年开始,我就有些受到启发了,也深有体会了,我觉得“画什么”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有个作家引用一个农民说过的一句话,“地啊,有好有赖,关键得看谁种唻。”黄永玉曾经和聂绀弩一起散步,黄永玉说对聂绀弩说:“我最近听说了一个非常好的故事,那要是写成小说一定是太精彩了!” 聂绀弩老头头也没回,就说了一句话:“那得看谁写唻。”这些话对我有很大启发。甚至我想到吴冠中说的“笔墨等于零”那句话遭到很大误解,其实,我想他这句话前面还有一句话,如果只有笔墨,没有想法,这个笔墨是没有用的,是站不完整的。
我看了海歌的画,很难说他是在画花,不过是在借花来画什么东西。我很突出的印象是说他有自己的语言,这就是我们一直忌讳的那种所谓的“形式”。我过去就经历过,因为在你讲究“形式”,就会被戴上“形式主义”的大帽子,现在可以大胆的说,形式在绘画中非常非常重要。海歌的语言很独特,而且很自由,于是乎他就站住了,于是乎他就得胜了,这就是今天我看完展览给我的联想和启发,谢谢大家!
作者:广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