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圈里·圈外——读兰子《圈子》系列作品

  回顾中国文化艺术史,容易被大家想起来的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寥寥无几。问了身边的一些朋友,除了词宗李清照之外几乎很难再举出第二个例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原因是在整个中国文明史中,与处于“强势地位”的男性相比较,女性艺术家拥有的机会是少之又少的。而在这样已然很不公平的前提条件下,更为冷酷的是:“伟大”的评价标准完全建立在男性中心主义的话语习惯之上。中国艺术进入当代,无论在人数、影响力以及市场上,男性艺术家都占据着绝对优势,呈现出明显的“圈子”式特点。面对这种情况,理应对女性艺术家和女性主义作品给予更多关注。

  画家兰子是当代女性艺术家中兼具典型性和特质性的一位。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十三年的学院背景造就了她扎实的基本功,七年旅居国外的经历带给了她广阔的艺术视野和独到的艺术见解。在其油画近作——《圈子》系列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画家对传统学院派绘画的颠覆,呈现出了更具个人特色的女性主义气质。

  画面采用了国画山水式的构图,庄重而昏暗的背景模糊了人物所处的时空,但仍含蓄地散发出东方文化的意味。自在地悬浮于明亮色块之上的是神态各异、通体粉红的女子。平面化的环境与卡通化的人物拉开了与传统学院油画的距离。画中女子的形态和神情尤其值得玩味:深闺幽怨,心事重重,若有所思,慵懒无聊,憧憬向往,窃窃私语……她们三五成群地结成了建立在相同的社会地位、兴趣爱好或者经济水平的圈子,这种圈子以它的“进入标准”产生了一定的封闭性和排他性。而该系列的一部分作品中,画面上只有一名女子。一人何谈“圈子”?画家正是通过这种对个体关注,将“圈子”的概念扩大到整个女性群体。

  一些对女性主义艺术持批评意见的人认为“女画家缺乏对大的文化和社会的关心,只将目光锁定在生活琐事和个人感情之上”,却没有深入思考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意义。我不赞同将女性艺术家泛泛的贴上“细腻”、“感性”、“阴柔”等标签,其实男女艺术家之间根本上的差别在于个人生活经验和历史性别文化的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恰恰是男权社会对女性思想和行为的种种控制,限制了女性艺术对宏大叙事的涉足。正如同《第二性》的作者西蒙·德·波芙娃所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回过头来再看这“生活琐事和个人感情”,我们决不能否认女性艺术对其执着的关注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众多女性主义艺术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女人眼中的女人,女人理解的女人,女人笔下的女人……这些正是画家心灵的喃喃自语,绝不会凭男性艺术家的“一厢情愿”就能准确把握这“女人心思”。词宗李清照之所以伟大也正是她笔下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真实而完美地写出了女人的情怀。

  只有仔细品读《圈子》这一系列作品,男性观者才能发现一些更容易被女性关注的细节,才能体会出兰子在这些细节上投入了很大的感情。画中女子内衣上的花纹、镂空、蕾丝、发型、蝴蝶结、皮包、首饰、鞋的款式和颜色……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样的,唯一相同的是她们美丽的肤色。这种差别性正是画中的女子以及处在现实中的女性表达自己独立性诉求的“温柔武器”。当代女性主义艺术是人们(包括男性和女性)重新认识与理解女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艺术“男性圈子”的冲击。品读《圈子》系列作品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