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新·星·路》当代艺术家李新辉个展
广州·上海巡回展
开幕式活动报道
开幕合照
左至右:李新辉、张炳玲、吴亮
2013年7月6日星期六下午《新·星·路-当代艺术家李新辉个展》广州·上海巡回展的开幕式,在EMG·ART大石·馆的广州馆(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四横路的红专厂C5)举办。画家李新辉是90年代“圆明园画家村”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与西方艺术接触的当代艺术家,从他的画作可以窥见到中国当代艺术历史变迁的痕迹和独特的内涵,以及中西文化冲击下的多元思考。本次是他20年创作历程的代表作品回顾展,意义非常。因此吸引了来自羊城晚报创意周刊等联合举办展期活动,请艺术家与广州“星星儿童”绘画互动,完成的鹅卵石绘画作品将运回雅安,作为灾后儿童心灵重建的爱心环节之一。两天的开幕活动充满关爱与回顾的意义,吸引了约200人参加。取得圆满成功。
著名文学和艺术评论家吴亮、艺术家朵夫、评论人刘馨雨特邀出席开幕式。
活动还邀请到墨西哥驻广州总领事馆David Nájera 先生、荷兰驻广州总领事馆 Michael He何宏先生出席画展开幕式。并吸引了《芭莎艺术》、时尚传媒集团华南公司、中新社华南站、雅昌艺术网华南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广东电视台会展频道、《羊城晚报》、《创见·生活艺术地图》、《南都周刊》、《民营经济报》、南方英文网、《画廊杂志》等媒体的现场支持。
参展艺术家李新辉在广州开幕式现场
20年新星路
“我的星星为什么是五角的为什么会在我的生命中出现,其实我不知道。”李新辉这样说。
在策展人张炳玲看来——如果说艺术是直属心灵的话,有时不知道比知道来得有意义。她在6日下午的开幕辞中说,李新辉的星星充满无限的可能性,20年的艺术道路中,他画了无数的星星,但是始终在突破,他的这种不断探索中的超越和前行,与大石·馆用“艺术不断打开世界的可能性” 的理念是非常一致的。因此,很高兴举在广州馆和上海馆两地举办李新辉个人巡展。
本次广州首展现场,展出了李新辉从1991-2012年,20余年期间创作的主要以星星为主题的共30幅作品,包括2012年创作的《一根筋》系列,2010年创作的《水星》、《水墨星》系列,2006年-2009年的《蓝色星球》系列,2008年的《情·色》系列,2006年《矛盾》系列、《红黄紫》系列,1999年《夏星》系列,1997-2006年《乾坤》系列,1996-2001年《灰色》系列,1993年的《门》系列,1991年的《麻》系列、《光》系列等的代表作品及其他作品。
展出的30幅作品,时间跨度20年,创作风格多样,涵盖油画,水粉、水墨,拼贴甚至中国传统书画等。参展艺术家本人表示,此次巡回展基本囊括了1991年至今各阶段的重要作品,相对完整地呈现了李新辉艺术思想的蜕变。此次展览是以回顾展的形式呈现艺术形式的变化,社会文化的背景变迁及艺术家的艺术历程。
策展人张炳玲认为,李新辉的艺术过程,主要是从1991年开始,其间《方》、《光》及《麻》系列是起步,在有形中寻找着一种无形的状态;接着是《门》、《记忆》与《城市》,这个时期是“堆绣”一种过去与未来的实境,从作品中,她敏锐地感觉:当有形遇上实境,李新辉变得无助与纠结……这在《门》系列中不难找到线索。
而1996年是李新辉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仿如手中摘下了一颗星,但这颗星仍然带着“不知所措”的心情:《灰色》系列与《夜幕降临》系列浓烈带着“不安”的感觉;时间下来,作品自己为李新辉说话。
2000年李新辉终于走出了一条“新·星·路”,情感豁然开朗但不失思考的味儿。张炳玲认为,这是不断探索在路上的人,总会发现不同的风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星也总在幻变,企图或意图留在人的心里。让看似一条的线在引发光芒。
同时,现场还陈列了李新辉以往艺术展览的作品集,补充说明了李新辉的艺术创作和探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还表现在,除了现场展出的多数油画、丙烯等作品外,还有大量未展出的作品,都表达了他在绘画创作的同时还曾坚持现代水墨及书法的探索,他完成了多幅大型水墨作品,如《水世界》、《往生图》及书法长卷、书法水墨随笔等多元艺术作品。
星星总是在变
“星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共通表达,很多画家都在作品上呈现过它们。而初次看到李新辉的作品星系列,可能会以为这是些特别留恋天真与童心的表达?好像星星就只是那么单纯。然而稍微凝视,就会发现不同光线下,不同视角下,每一颗星都给你越来越丰富的视觉享受,看起来凸出的中心,好像看清的一刻却忽然凹塌陷了,沉静的蓝色好像忽然有了动感,整齐规律的线条好像渐渐波动起伏……不知不觉,画前的人陷落在了一片又一片无限的神秘空间。
“他的《星》系列所传递出来的空蒙而旋转的虚幻存在给我无限遐想,以及一种难以解释其理由的愉悦心情,还有那种持续向外扩散延伸的光波——从无到有,然后沿着一条奇幻的轨迹再回到原点,它仿佛在告诉你,这一奇幻之境的发生都在我们无法触及的世界之外,或许发生在我们自己也无法洞察到的内心。新辉的星星不仅以它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童话般的色彩勾起了我的童年回忆,也传递了另一个无限的我们无法企及的天外景观,急速的波纹喷发着无穷尽的能量,向无限之外的无限扩散,而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渺小地球不过是沧海一粟。”
刘馨雨作为朋友与评论人如此理解李新辉和他的作品。她觉得,造成李新辉心灵特征的,首先是一种忠于感觉的精神,善于捕捉微妙的色彩关系,浅与深,静与动,在与不在,有形与无形,以及悉心分辨其中细微的差别,以形态、线条、色彩、构图直到梦幻之境,总之,是通过点、线、面,经由元素与细节,逐渐推进,最后造成一个总体,内在的联系性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使得星的意象成为了活的流动物体,达到了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内在统一;其次,新辉懂得节制地运用色彩来表达简洁的主题,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为舒服更为和谐,他似乎更喜欢抽象叙事,排斥当下流行的跟风样式,没有怪异和庞大,没有杂乱无章和哗众取宠,而似乎更喜欢明确而又固定的抽象轮廓,他把自己作品的意境限制在一个较容易识别、又能激发想象力和易于被视觉所捕捉的形式之中。
作为主办的EMG·ART大石·馆的名誉馆长兼EMG集团总裁李家豪先生表达了对李新辉先生作品和巡回展览的高度认可和欣赏:“星星是我最喜欢的,在黑黑的夜晚一点光亮就会带来光明,所以星星在我心里代表希望,光明和美好。非常感谢李新辉老师分享这么美好星星的展览。我们也将分享大石·馆平台,交流文化、艺术、设计等非常好的理念,并已于今年5月在威尼斯设立艺术基金会。”
评论家吴亮先生现场评述,观察李新辉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星星不断变化,从早期锐角的五角星到现在的没有边界的星。看得出他从开始的有形愈加走向宇宙的无限。
这一点无限性的描述恰恰抓住并印照了画家李新辉的内心创作感悟:
“画布有如孤立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魔镜,古老的技艺帮我穿越有无,触摸未知的边界。
——李新辉
星星叔叔与星星儿童
本次开幕式活动主办方特别在7月7日星期日上午十点半举办了“画出星星的光亮”——艺术家李新辉与特殊小朋友(自闭症或慧灵)互动环节。自闭症儿童也被爱称为仰望星空的“星星的孩子”、“星星儿童”。当星期天上午李新辉出现在20多名特殊儿童的面前时,被带队老师和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星星叔叔”。
孩子们在雅安运来的鹅卵石上,模仿着 “星星叔叔”笔下现场绘画出的星星,创作了五颜六色的星图案,如星辰、甚至如星眸,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无限,艺术家真诚爱护并分享,现场互动温馨而美好。艺术与儿童彼此呼唤,星星的世界照亮了走不出孤寂的“星星儿童”,孩子们的到来更赋予了展览更多启发性与快乐意义。
本互动活动由羊城晚报创意周刊与辉柏嘉、少年宫等单位联合筹备。并将在展期继续在EMG·ART大石·馆(广州馆)有配合展览主题的大型爱心绘画活动。
本次巡展,广州馆首站展期7月6日-7月31日。
即将于8月17日-9月21日在EMG·ART大石·馆(上海馆)展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