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王林森:融传统与创新于一炉

  近几年,在江西画坛乃至中国国画界,有一个人正在以江西山水为主要题材的创作荡涤着人们的视觉神经,冲击着人们疲惫的审美感应,裹夹着传统与创新的交响乐气息。这个人,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王林森先生。在他的作品中,井冈之雄、匡庐之秀、三清之奇、鄱湖和赣江之浩淼等山水胜景,都以抒情的笔墨一一呈现。

  王林森先生的可贵之处主要是“三气”:一是“出身于业余,但是超越了业余”的“底气”;二是敢于画“规范之外的山外之山”的“胆气”;三是为人为画“出于本性,发自肺腑”的“大气”。这“三气”在王林森作品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云”。他的山水总是云气弥漫,呈现出一种穿越时空的动态之美。这个特色的形成源于他在古人常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基础上,别具新意提出的“高者乐云”。

  “高者乐云”大致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高难度”。云,是大自然中气势恢弘的壮观景象,也是山水画中流动的血脉,是山水画意境和技巧能否见其“高”的关键所在。另一层是“高境界”。中国画重气韵、重意境、重格调,要画好云,就要用心灵去感悟云气的魂魄情感,用笔墨把云的势、色、魂充分表现出来,给人以厚重、磅礴之感,把自己的主观思考提高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精神层面上来,将精神世界升华到与自然世界统一,从而达到艺术的高境界。

  王林森先生画云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他强调书写性,通过反复的水墨试验,多方请教有关专家,总结和提炼了一种“拖水带墨,写云见笔”的技法,进而把它归纳为“画云二十四诀”。这样画出来的云,其取势布局,浓淡有致,虚实远近,空灵飘逸。他的“乐云”画,“无常形”而有“有常理”,能把握云的变化规律,所以就能够使所画的云因时因地因心绪的不同而常常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既与大自然的创造相契合,又能满足人的意愿。

  在他的“乐云”画里,我们常常可以见到的是:春云气润融和,夏云诡秘浓郁,秋云飘渺淡薄,冬云昏暗凝重;近景之云连绵不绝,如春蚕吐丝,远景之云逶迤壮观,幽深飘逸,中景之云则常见峰峦出没其中,云雾显晦连成一片。他的《奇峰竞秀》这幅瓷板画,构图奇险,物象浑厚,且有约隐约现的云雾缭绕,整体意境荒寒疏离,充盈着险峻崇高之美。而另一幅瓷板画《山高云为峰》,则一反截断山腰来画云的常态,在前面画的是平视而富有皴擦质感的山体,在后面则画的是仰视而带有油画感觉的黄云,且让后面的云高过了前面的山峰,意境格外高远。

  王林森先生为了增强云的写意性、抒情性和变幻莫测的神秘气息,还敢于大胆用光,使云感觉更加鲜活生动。中国画中用光者极少,画云并用光者更不多见。而西方画坛在经历印象派革命之后,恰恰是光线的运用改变了绘画面貌。王林森先生深谙此道,因而自觉借鉴这一技法,在画云时特别注意捕捉光亮,令云体与光线熔为一炉,使画面不断开合,勾勒出一个充满诗意、有利于线性拓展的新空间。

  当然,他也并不是完全照搬西画技法。在形式上,他仍然是用中国画的笔墨作为基本要素,墨、白、灰为其基本的构成框架;在题材上,他仍是画心中的云——自然造化的无极变幻所产生的瑰丽、壮美与诡秘的景观;在表现上,则是以块、面为主,点、线为辅,互渗、互补,以形式的丰富性与综合性来追求美感的体现。如他近期创作的《云山缭绕》和《山不转来云在转》这两幅画,云都是就山随风取势,用墨块画云层下部的阴影(即“云影”),而光则主要是靠云层上部的留白,以白来凸显光的形态(即“天光”)。把“天光”与“云影”有机组合到一起,既不失油画般的立体感和厚重感,又能保持住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

  看多了王林森先生的山水画,我总觉得画的背后会传出一种悠扬的交响曲。这不是幻觉,而是实实在在的传统与创新的交响。这既表现在他的“乐云”画里,也表现在他所有山水画的内容和形式之中。

  王林森先生山水画的特点是题材丰富, 但又不是杂乱堆砌,而能将有关内容和谐完美地统一在单纯的艺术形象整体之中,体现“ 多样统一”这一美学基本规律。王林森发现这种“多样统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对立因素间的统一,即现实中美的事物,几乎都是由许多大小、高低、长短、曲直、粗细各异的形体,以动静交替、虚实相生、急缓相间、疏密有致的形式组成的。因而在他的山水画里,既有山的雄浑,水的壮阔,云的妖娆,光的闪烁,又有风的强劲,雨的瓢泼,雪的苍茫,还有点景人物、花鸟、走兽,以及树石、田园、舟桥、屋宇等搭配,呈现出极为丰富的内容。

  二是非对立因素间的统一。各个部分相辅相成,差异不大,且往往异中有同,一旦将其组合到一起,就可以使单项美变为综合美,使韵味更加淳厚。如王林森在去新疆、内蒙胡杨林采风写生后画的两组礼赞胡杨的作品—《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等六幅画,每幅都只画了一株胡杨,在画法上都力求让一些传统的勾、皴、点、染技法以及线条和枯墨的表现力得以集中体现,但所画的每株胡杨都是以与画题相对应的不同形态呈现出来,其丰富的内涵又有效地统一在单纯的艺术形象之中, 让人们一看就会产生“每一株胡杨就是一座山”的震撼。

  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方面,王林森先生既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又在传统中脱胎换骨。他认为,首先是要尊重传统,任凭时代如何变化,中国画一以贯之的笔墨精神及其对气韵的不懈追求总得保持;其次是要顺应时代,通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努力寻找新的艺术语言,不能“拟古不化”。从传统的视角看王林森先生的山水画作品,他尤其善于提取传统笔墨中的造型性和独立审美性的双重功能,做到运笔构形自如而准确;用创新的视角看王林森的山水画作品,则无论是画山还是画水,他那种画法与传统的技法又往往处在“似与不似之间”。

  去年,“赣鄱神韵—王林森山水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可谓观者如云、好评如潮。诸多美术界代表性人物和美术理论界的权威人士前来参加开幕式和专家座谈会。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先生说:“这次我看了他的画展,有两个非常突出的印象:一个是,业余而有专业水准,他不亚于专业画家。二是,他没有上过美术院校,纯属自学成才,但是走的路子不是民间的、老传统的那种从临摹入手的路子,是写生入手的路子;不是模仿秀的路子,是创造的路子,是以写生为纽带进行创作的路子,也画出了自己的风格、面目。”

  真诚祝愿王林森先生能这样一直在传统与创新的交响曲中不断探索前行!

(作者系《中国政协报》驻江西记者站记者)

(原载于《生活365》杂志2013年第6期)

作者:文/欧阳咏泓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