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编者:何曦,1960年出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中国画系,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创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等全国大型美展,其中作品《陌生》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
陌生(一) 何曦 198×120cm 2008年
在2012年开始的“标本”系列中,您将米友仁、渐江、石涛等的中国山水绘画作品浸泡在装有福尔马林的玻璃瓶中,这是否在隐喻过去的中国画得病了?
何曦:中国画本身没有病。如果说有病,那也是画画的人病了,才会显示出中国画的病态。我在很多作品里,其实表达的是一种对病态的焦虑和忧思。有时是我眼中看到的病态,有时则可能是我自己的病态。我用艺术来进行记录。
标本·米友仁 何曦 40×36cm 2012年
标本·渐江 何曦 40×36cm 2012年
标本·石涛 何曦 40×36cm 2012年
在近期的“大标本”系列中,您又将赵孟頫、倪瓒、王蒙等中国山水绘画经典作品作为标本置于玻璃展示柜中,这究竟是对传统的颠覆,还是对传统的缅怀?
何曦:我无意颠覆传统,传统也不可能被颠覆。颠覆不是艺术要做的事,你另起炉灶可以,你推翻重来是不可能的。“标本”是挑选出来供学习、研究的某种实物样本,我拿传统山水当作标本供我研究、创作,来表达我对待传统艺术的一贯态度。
大标本·鹊华秋色 165x350cm 2013年
大标本·鹊华秋色(局部)
大标本·鹊华秋色(局部)
大标本·鹊华秋色(局部)
您的绘画创作脱胎于中国传统的绘画图式,您不但没有被传统绘画图式所束缚,而且还以古典笔墨的趣味与形式再造了一个全新的绘画图式,您是如何做到的?
何曦:我从传统的精华里汲取营养,构建自己的绘画图式。作为当代水墨画家,当代和传统的结合是不容争辩和理所当然的,用传统笔墨同样可以再造一个全新的绘画图式。
大标本·倪瓒 何曦 175x165cm 2013
大标本·倪瓒(局部)
大标本·倪瓒(局部)
大标本·倪瓒(局部)
大标本·倪瓒(局部)
大标本·倪瓒(局部)
有评论家认为您的作品具有西方超现实主义的梦境感,那么,在您的创作构思过程中,是否与梦境有关?
何曦:我们上美院那些年,西方艺术思潮汹涌而至,可那些浪潮已是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奔腾,才拍打到我们的身上,其中那个《超现实主义宣言》所倡导的精神早已光芒不在,留下的只是超现实主义的形式外表。我们只是开了眼,原来画画可以如此自由,可以跟现实、跟我们看见的真实完全没有关系。于是大家争相模仿,超现实主义画风一度在80年代的中国大陆形成潮流,可中国从来就不曾有过超现实主义,那些看上去如梦似幻的画面,跟梦境跟潜意识跟精神分析没有一点关系。我的作品也是如此,无关梦境。
大标本·王蒙 何曦 175x165cm 2013年
大标本·王蒙(局部)
大标本·王蒙(局部)
在您笔下,传统的花鸟鱼虫生活在象征着隔膜、冷漠的玻璃缸里,来自深山的大树和象征古典审美趣味的假山被密密麻麻的绳子捆着,这些我们常见的传统题材或传统题目在您的创作中往往会产生新的语境,发人深省,为什么您的切入点如此与众不同?
何曦:看东西,心眼更重要吧,看东西不把心放进去,往往熟视无睹。很有名的一句话是,艺术不是创造,而是发现。你有独特的艺术,必定有一双能够发现独特的眼睛。
海洋世界之年年有余 何曦 200×120cm 2010年
二手植物(一) 何曦 180×145cm 2003年
二手系列(一) 何曦 180×96cm 2004年
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下,保持传统笔墨程式的中国画会不会过时?
何曦:中国画不是时尚,无所谓过时不过时,史上的经典现在读来还是能够打动人心,如果我们只是抄袭前人又超越不了前人,那么,中国画真有可能像你说的会过时。笔墨没新旧,用传统笔墨同样可以表现得很当代。其实用什么手法,对做艺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当代的生活、感受和思想。
在您看来,当代水墨画的创作是否需要借鉴西方?
何曦:由于媒材的因素当代水墨从借鉴西方的初始就不是那么直接,借鉴不在形式更多的是在观念上。当代水墨走到现阶段正逐渐摆脱对西方理论的跟随,因为水墨本身是一种其他任何地域文化都无以诠释的哲学及审美象征,水墨也是有别于西方而获得当代性的最有效的途径。
对于今后的创作,您会有怎么样的尝试?
何曦:一以贯之吧,用最单纯的笔墨语言,表达最当代的生活感受。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件作品也应该是新的,每天都想好好过,每一张画都要好好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