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应目会心”张明弘写生展(一)

  张明弘的作品可以归类为山水,具有笔墨结构和精神启蒙感。他对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最高成就期,或者说最有代表性的宋元时代,有非常高的识别和认知,由此我比较认可和欣赏他重视精神和思想的探索,以及在绘画语言、绘画结构上,乃至气象上所取得的初步成就。

  张明弘属于年轻的70后,他们这个年龄的人少有对关乎崇高、历史价值、神圣价值的事物产生兴趣,自不用提更为年轻的80、90后。这并不是他们这一代人自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的体制和教育出了问题,几十年来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和体制精神,造成了今天年轻人对精神与良知的遮蔽和轻视,只剩下功利的追求。

  我认为他的风景具有现当代的精神性、思想性,乃至历史性的表达,这个追求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现状非常有针对性。中国是一个历来重视史教和诗教的国家,所以才能产生像司马迁这样的伟大历史学家,除了史学意义,其《史记》里的语言描绘还充分彰显了中国文化诗性的文学特征。语言的基本精神还有一种反功利性,回顾中国的文化历史,诸如孔子、庄子、李白、杜甫等,都是文化的创造者,他们的身上不约而同地具有反功利特质。几十年来我们犯的错误就是通过革命的方式,在功利前面加上所谓“革命”的冠词,将之极端的合理化。反功利并不是狭隘意义上的反功利心,追求成功没有错,只是我们不能唯功唯利。

  西方大哲学家把人类价值分为四个等级,我们现在社会流行追求的价值是商业价值,它属于第四个等级,最低级的一等。这最低级的人类价值意为不得不为之、不得不接受的价值,它基本上是属于一种本能的体现。但这个价值不需要提倡,一旦提倡,整个社会就会变成急功近利的唯利主义,所以我们要用圣人的哲学和文化思想,像孔夫子一样的治国思想来平衡、甚至抗拒它,来超越眼前的功利目的。而我们现在的社会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虚无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到处充斥着唯利是图,甚至变相鼓励不择手段达到成功的目的,这在几千年中国文明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当务之急,我们势必要在艺术上、思想上和精神上提倡超越物欲,超越虚无的精神,一种体现在艺术和美学之间的精神和思想,正如蔡元培从欧洲回来以后就提出“审美再增强,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他在清末就提出这种超前的思想议题,直至现在我们都没有真正理解其用意,更没有将之运用在我们的教育中。

  历朝历代的史书鲜有对富贾商人的歌功颂德,为什么只有伟大的诗人、哲学家、政治家才能入载史册?这实为体现了一种公平机制,如果留名青史可以用财富“贿赂”,那进步的时代精神又从哪里得到体现和发扬?几千年来默默构建中国精神和灵魂的并不是财富的制造者,而恰恰是超越物质和功利的诗人、艺术家们,大凡伟大的艺术家都具备该特点。

  从张明弘身上我看到了这种追求趋势。首先他在其作品中坚持思想上超越流行的概念,很多人一画长城想到的就是爱国主义,而他笔下的长城根本看不出这些程式化情结,他超越了狭隘的爱国主义,从人类的角度去思考对祖国的情怀。

  当今中国人的思想被局限、僵化的思维模式紧紧套牢,但凡表达关于人民、祖国和爱国的概念,马上将其归类为一种宏大叙事,却疏忽了在这些集体概念当中一个人作为个体的独立人格和立场。艺术家不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剖析,却虚谈人民和国家的大概念,不切实际,且形而上。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艺术家,都应该把人的概念从人民还原到人的个体身份认同上,“人民”是抽象的概念,我们首先是人,不是人民。所以只有回到个体的人,在保障人性和个人权利得到尊重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这就是为什么西方的启蒙运动和欧洲文艺复兴倡导把人和人的关系还给每一个人的原因。鲁迅在八十年前就谈过立人之思想,而我们现在教育的落脚点是成才,而不是成人。孔夫子教育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立人。联想我们今天的教育为什么会如此失败?那就是一味地追求成才,甚至是不择手段。

  张明弘的作品表达的恰恰是人,格局完全超出了宏大叙事,但这种叙事方式又是大叙事,不是小叙事,这是他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我希望他能保持这个特征,并且向着更有深度的境界去完善和发展。

  张明弘的艺术语言并不是完全运用传统的方式,比如他画的丘壑,非传统水墨表现的山水概念,而是一种结构性的概念,类似于欧洲的塞尚。塞尚的风景就是一种结构性的概念,面对自然的时候塞尚把自然环境按照自己的方式分解,再按照自己的精神方式来重新建构一个风景。

  我很认同陶咏白先生对张明弘的作品中带有孤独感的阐释。这孤独感恰恰是艺术家的生动之处,正是孤独产生的距离感激发了他继而表现生动的欲望,对社会当前流行的价值观进行批判的欲望。他的作品完全不像传统山水画表达的温情脉脉,非简单局限于爱山水、爱祖国的浅薄层次。我希望张明弘在精神和思想上保持高度的自信;在艺术的语言结构上继续维系他强有力的结构方式和超越传统语言形态的当代性;将写生绘画发展成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大格局,摆脱小格局的束缚,让精神性与历史感融入并渗透到自然风景里去,以此才能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作者:邓平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