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笔墨艺术是以视觉感受和心灵感悟为本体的艺术。宇宙世界中所能觉察的物象形态在我们的笔墨演绎中不一定能完全得到诠释,然总会作出选择与被选择的表达。这种存我而“离形”的判断,故且称为错情,错情指物我之间的性灵沟通与观照。有时觉察到不想觉察之物,我们通常会选择善意地遗弃;有时觉察不到而又冥想觉察之物,我们通常会选择臆想地观照。所以苏门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在《跋李遵易画鱼图》中说:“然尝试遗物以观物,物常不能廋其状。……大小惟意,而不在形。巧拙系神,而不以手”。晁氏所谓“遗物以观物”的艺术精神观,意在体现物的特性和精神内在,这与黄山谷的“欲命物之意审”不谋而合,且表现得更加精密而深刻。
中国传统的笔墨艺术在传习和演绎的历程中,我以为优秀的临摹本就是创作,而真正意义上传习(存我)和演绎(丧我)只是在不断的交响中生发出的心灵火花罢了。
始终遵循笔墨的规律和笔墨的精神,探寻着普遍性的共性回归和特定范畴内的个性延伸,是我的坚守,也是我的理想。对传统笔墨的共性研究,就好比垒金字塔,塔基越宽,塔尖越高。对个性的追寻,就好比爬竹竿,爬得越高,心越发虚。长期对金文的笔墨演绎和文字信息的释读,以及对其它书体上的浸透,让我明晰了疏狂与朴鲁的理想情怀,坚定了笔墨独立的艺术自信。
因笔生形,以墨取韵;由笔而势,以形达意。忘法是心游的前提。只有具备了高度娴熟的技巧,缜密深邃的法理,跨越时空的理想,方得神形兼具,离形生韵之境。韵所在乎的是“一笔”,由一笔生万物的笔墨时序性,在时间概念的体会中,大多强调存在、生发与韵致。生发是对“韵”字的美妙注解。蓄势将待发,下笔存轻重。顺逆知去就,浓淡见枯荣……
作者:陈文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