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字以帖进、画以谱成是千秋定论、万世法程。因此,临帖是进入书法艺术程序、提高书法创作水平的必要手段和捷径,是书法家一生的日课。选帖当以拔源导流、取法乎上为原则,同时又要契合自己的性灵,这种易于事半功倍同时便于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临帖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为对临,一为背临,对临宜得形似,背临得其神会。
我于书法真、草、隶、篆普遍涉猎,于隶书用功相对多一些。隶书产生与秦,历经汉代四百余年的发展,逐渐丰富、完善、成熟,达到了顶峰,为后世确立的楷模。汉代隶书呈现出风格各异、众美毕具的繁荣局面,在数百件出土,存世的汉碑和大量的简牍、摩崖题记中,归纳起来有雄浑、朴厚、遒丽、野逸、清健、奇纵、高古、整肃、奕扬、俊朗等十美,隶宗秦汉,是学习隶书的最佳法门。各种审美趋向与性灵的书法家都能从中找到对应和“知音”。包括汉之后不同书体的书法家如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张旭等等,其作品中有明显的汉隶印记,这说明了汉碑中蕴含着丰厚的营养。
临习汉碑,应透过刀法见笔法,同时,也要透过悠悠岁月的风雨赋予汉碑的某些表象,而看其本来面目,当着重汉法与汉风两个方面,二者互为表里,互为依存,一为形而下,一为形而上。汉法是汉代法度,制度在书法作品中的反映;汉风是两汉时代风貌在书法作品中的外化。汉碑中之礼器、曹全、嘉平残石等碑在点画、用笔、结字等书法要素上,汉法体现的比较充分,学习隶书,宜从此入。汉味的获得,除临帖之外,可结合汉代的建筑、雕塑、画像石,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综合体悟,日积月累,自然浑化,接引汉风。
自汉以后,隶书创作不乏大家与名作,如三国之《曹真残碑》,晋之《辟雍碑》,北齐书家梁慕之《陇东王感孝颂》,隋之《马樨暨妻张氏墓志》,唐之韩择木、程浩、韩秀实,宋之晏袤,元之吴睿,明之文彭、宋钰等等。清代隶书创作是汉以后的又一高峰,擅隶书者有数百人之多,以郑谷口、金农、伊秉绶为代表。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龚望、沙曼翁……都在隶书创作上达到了很高水平。为后学者提供了成功的继承与出新的经验。从书法艺术创作意义上说,隶书宗汉,首先应具备汉法与汉味是学习隶书的游戏规则与评判标准,否则的话,是尚未“入帖”的票友水平,与书法艺术无关。
隶书创作,笔、墨、纸、砚的选择应当讲究一些。毛笔宜选兼毫短锋,短锋毛笔使用起来有依托,便于将全身之力传送到笔端,提按自如,万毫齐力。宣纸宜选用相对粗糙一些的为好,在笔与纸的接触中,容易产生阻力,出现迟涩与“屋漏痕”的效果。如果时间允许,尽量使用研墨,这样有深远、活脱的意趣,若使用一得阁墨汁,最好放一些时间再用,去去胶性,使墨气不至于过于新、紧、硬、板,砚台可选用发墨快、墨粒细腻的砚台。
作者:范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