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家是不是教出来的?或艺术可不可以教?古往今来一直是一个被人们所争议的话题。去年,我在朋友家见过一本名为《艺术是教不出来的》,作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艺术史博士詹姆斯•埃尔金约,我从书中记录了这样一段文字:“艺术是否真的教出来的吗?究竟是艺术学院成全了毕业的艺术家,还是已经因为艺术天分而不需要再学的毕业生成全了艺术学院的名声?有人甚至认为:正是因为那些天分甚高的艺术生对学院藩篱一以贯之的抗拒和背叛才有了艺术的真正创造,与其说是学院教出了艺术家,还不如说是艺术家的名声支撑了徒有虚名的艺术学院”。因没有时间细读整文,只是对这段文字发生兴趣而作了记录,尽管作者以其经历作了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说明,提出艺术学院什么可教,什么不可教。但核心观点仍是“真正的艺术是教不出来的”。
我认为:艺术分二种层次,即基础与艺术,基础主要是技术层面,技术多于艺术,在学院画上了几年画,基础水平基本相近,只要用功,没有画不好石膏模型的,只要没有色盲,也没有画不准颜色的,即便水平有高低,也只是技术的高低,很难以艺术划分。不可思议的是,很多人一生都把这种训练艺术的基础绘画当成一生从事的“艺术事业”,艺术观念停留在原地。有不少的画家,一辈子画画,把他习惯画的景物画得滚瓜烂熟,一辈子做重复的工作,居不知艺术为何物,实在可悲。我相信,只要下功夫,没有人画不好形体,但画好了也只是画匠或画家罢了。技术是可以提高的,任何人都能做到,而艺术观念是需要不断刷新的,只有极其少数的人才有与众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天赋乃至创作伟大的作品。如果从教育角度上讲,艺术是变动不居的观念,艺术教育也是处于变化之中。中国的艺术教育,无论学油画、国画、还是设计,千篇一律的画同一种形式的素描,当然有的也在改革,真正改革成功的有几家,根据现有的体制和浮躁的社会,最终会有多少人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我记得我们在学校作画时,前面四棵树,根本没有人想过可以少画一颗或移动之间的节奏关系,生怕比例不正确,也没有人提示可以取省和改变,完全是自然的奴隶。至今,我去一些学院参观画室,千篇一律的表现形式,学生的观念与我们那时没有什么不同,这是值得深思的。我一位老乡,出生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农村,是一个没有进过艺术学堂门的地道农民,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时,让我很振奋,且感慨万分,他没有正式工作,以画为业,十分艰难,我问及他为何没有上美院,他说他连考了三年,不是专业不上线就是文化不过关,到第三次才被一所学校录取,他去报名时因看不起老师的作品,没上几天就逃跑了。他是跑对了,如果采用美院那种方式下来,他不见得有今天的艺术成果。大学不是成材的独木桥,尤其艺术院校不但不是独木桥,说不定还是阻碍艺术发展的屏障。我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想象丰富的奇妙作品常出自3--10岁的孩童中,而这些具有艺术想象的儿童成长大了,那些灵气就消退了。尤其是不可理喻的,我见过一些幼小的美术天赋的人,到上了美院画了几年素描,见不到一点儿时的灵光。因此,很多人怀疑美院是否能真正培养出艺术家,甚至有人还武断的说美院是毁灭艺术机灵的场子。对此我无法做出判断,儿童的天赋出自本能的感悟,但我并不反对放弃专业学习的机会,而艺术生必须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事实上没有过硬的造型基础也无能深入到艺术创作中,而艺术创作的本质是应该能走进到造型技术的训练中,又能从技术中跳出来,回归到童年的想象中,把天真和灵性释放出来,这或许是做艺术的轮回吧,有了技术就该摒弃技术,悟到这一点也不易,做到这一点更难。
艺术真是教出来的吗?梵高、毕加索是哪个学院教出来的,齐白石、黄胃是哪所学院的,他们都是非常杰出的艺术大师。设计圈内的靳埭强,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可他在二十六岁前还是一位裁缝师。因此,我十分相信,艺术家真是教出来的吗?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自认为教,可以教初学阶段的方法,也可以教技术技法,而不要以为谁能教出艺术家来,好的老师面对自己的学生只有二个字,那就是“启迪”,好的学生只有一个字“悟”,齐白不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似我者愚,非我者才”。你要当一个好老师,最好不要你在教艺术,你只能以启示或发现其人其才并予以鼓励足矣。
作者:黄炯青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