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于洋:菩提下的偈语

2015-05-23 18:31

《真水无香》 33.6cm×33.6cm 纸本设色 2013年

  勤砚那些清雅别致、笔致松秀的小品,常使我想到某段禅宗的偈语。作为附缀于佛经页底的典故记录,或修行实践中所得体悟断语,偈语常常篇幅短小、形式鲜活,重质而少文,寓情于理。禅师们则以偈语或发明心要,或证悟体性,或转述禅理,或开示学人。偈语之于禅,是师父向弟子传达心要的工具,是禅师借此表达自身感受的寄托,亦是标示真如实相之落脚处的明证。

  早在几年前,她的画展在大洋彼岸的纽约、圣路易斯和芝加哥陆续展出时,很多书画作品即引起了诸多海内外艺坛人士的关注和钟爱。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与风格,很大程度上源自其早年的书学蒙养和绘画积淀,复得于多年来持之以恒的临池砚耕,使她笔下的一根一叶、一树一花,乃至一字一句,既有顿悟般醍醐灌顶的清新畅悦,亦得禅修般潜心坐忘的润物无声,以笔底造化透射出直抵内心的风物之美。

  禅宗本来主张不立文字,但却又在后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经文诗偈。不能言说其中玄旨,只能向自心求,觅得真谛。据说佛祖教化众生有八万四千法门,文字只是其中的一种,作为一种媒介和提示,只为了让根性不同的人能够找到各自适合的方法,能够对佛经教义深有所悟。故在佛学思想的表述中,常将佛经比作佛法主干之本,偈语是枝叶其末,佛经如树干与青柯,而偈语则是叶片与花朵,每首偈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美谈。根树如经,花叶如偈,以此反观勤砚的书画作品,她笔下的水墨丹青确是“禅偈体”的轻快、清澈与深邃,在温润静默中充满机趣,以一线一墨、一勾一染洞见自然万象,画者舒心,观者释然。由此,一种独特的画者哲学也随之蔓延开来,那便是,将书画日课作为一种修行纳入生活,将其浸润在凡常的、无意识的日常行为中,弥合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以追求勤砚所言“文质彬彬的浪漫”。

  以画见人。在我看来,勤砚老师的书画创作也映射出了其性情与思想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她的坚韧、精进与勤勉自持,如山的稳固不移,厚重不迁。在其作品中,可见她早年研习历代丹青翰墨、遍学诸家时下过的苦功,及其对于自身专业美术教育研究的独特理解。而在学理与画理的通融中,她亦常常将对于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史论与思想的研究心得,赋予书画创作中去。勤砚喜读墨子,她曾引墨子的话以“染丝”作比,来描述人通过外在环境与自身努力改进、增益自身的道德与智慧,以至尽智尽力、强力为学。另一方面则是她的散淡、静默与纯真之眼,如水的绵柔净澈,灵动无滞。如在其“禅的容颜”系列中,大面留白的背景中简括清婉的树形令人过目难忘,有的出自于童话般赤子之眼的清纯世界,有的则从最古老的卷轴画传统中来,将《洛神赋图》中的树木造型移植幻化于纸上;她还于书写的媒介、形式上求新求变,在菩提树叶上书写《桃花源记》《金刚经》及自创诗,字的点划与叶筋脉络构成一种奇妙、蕴藉的组合;小楷《禅语》、《版若波罗蜜多心经》、《逍遥游》、《九歌》等则取团扇形制排列字阵,《逍遥云水间》系列直接将字阵融入画的章法,《道通天地外》系列更将书法序列以轮回的形式“行进”于纸上,字以画书,书画融于一体,别具生趣。

  黄公望曾以“砚坳疑有烟云贮”来形容倪云林的画,砚边的冥思可以怡性情,可以远尘世,可以贯通万象机趣。勤砚的书画亦可作如是观,如清水,如雅乐,拈花微笑,空谷幽兰,在心向禅那的书写与叩问中,不断接近心中的桃源,才得以让我们在笔端纸上,望见那一潭碧波摇曳,听见菩提树的生长。

  策展人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评论家)

  2015年5月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于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