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白联晟(莲胜),河北深州人。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会理事。
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高级课程班创作课导师。
河北省画院中国画院研究员。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砚边呓语”
画家离不开笔墨,而笔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言说工具,单一抽出笔墨来品评,它不是作品,更不是艺术,毫无任何意义。
我觉得笔墨的运用因人而异,只要能符合这个画家的画面结构,映射出该画家的心境,能恰如其分讲述属于画家自己的内心故事,无疑这就是最优良的笔墨。笔墨由心而生,且在自己的探索中成长,它是一个变化完善的过程。而当下理论界中,对笔墨过多的讨论似乎对画家的探索不会有太多实质的意义,我理解是这样的。
朝阳遍山 69x138cm 2013年
一个画种的传承与发展,总是与滋养他的母体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对于中国山水画而言,她来自于造化之间真实的存在关系,而且经由上千年发展而来的语言符号——独具程式化特色“笔墨”而支撑。
春山响泉 69x69cm 2014年
村居映夕阳 69*69cm 2014年
南山独秀图 69x69cm 2014年
理解“笔墨”的切入点——单一语言符号的书写性及其得以相关联的排列顺序组合。
创新就是打破和再度组合上述两重关系,使之具有造化-意识-认知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达到既清晰又模糊、既凝重稳固而又运动流淌的别样感受。
正午秋山 69x138cm 2013年
幽谷香泉 69x69cm 2014年
身在云锦天章中 69x138cm 2013年
现当今,极近大师门下者,多少有大树之下乘凉之心!殊不知乘凉久矣,自己光合作用又恐有不足,进而自我吸收营养、分解毒素之功能降低!更劝诸如贴近大师借其光芒之甚者,需谨慎把持距离,太高太远,借不上光明照不见未知道路,心中底虚,彷徨犹豫不前;而太近者犹怕为大师光芒灼了磷翅;太低者更忧恐沦为灯下之黑处……,是上也忧,下也忧,远也忧,近也忧,孰不知吾以宗师为中心学习智理,以自我为中心求索为主干,以造化为中心化我为营养,三者合一乃我辈淡泊修心之真道理耶!
太行九月秋 69x138cm 2013年
作者:白联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