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美术书评 | 一部可读之书——《归燕堂笔记》杂感

  我常常把书架上的书分为两类:一为可读之书;一为可用之书。捧之在手,不分时间、地点,往往手不释卷,回味无穷,是谓可读之书。此类书没有根本的实用价值,却能使人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书到用时方很少,放在案头,作文或解惑时必翻之书,是谓可用之书。此类书用过即束之高阁,以备不时之需。两类书因功能相异而同样获得我的青睐。最近喜获崔陟老友赠送之新著《归燕堂笔记》,很自然地将其归入前者。一口气读了十数篇,如同慢慢品着一壶苦丁茶,一种淡淡的甜香缓缓涌上来,愈久而弥香。

  认识崔陟兄已有十数年的光景,拜读其馈赠的专著已不知凡几。但对于《归燕堂笔记》的阅读体验,还是第一回。本书共收入作者书画类品评短文86篇,作者将其分为两类:一为给别人写的:或为别人的书作序跋,或为品评别人诗文书画,再或者回忆先贤,有感而发;一为给自己写的,大多为自己的论著的后记,也有两篇是生活随笔。无论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都能看到一个真性情的学者坐在海棠树下,将所思所感娓娓道来,使闻者驻足,流连忘返。

  先说“为别人”。崔陟有多重身份,有书法家、诗人、民间文学家、戏剧家、编审、书法评论家……等等,惟其如此,他的朋友几乎遍天下。他自己出书、编书,因而朋友们或慕其名,或感其情,往往请其捉笔,为论著赐序。古道热肠的崔陟总是有求必应。他所作序,从不讲无关痛痒的话,更不讲客套话,而是研读论著之后将真实感想发之于笔端,情文并茂,因而让著者感念,读者心怡。笔者很荣幸有两本小书(《六朋画事》、《粤画访古》)曾经由崔陟担当责任编辑并赐序,本以为百忙中的他可能只是随便写几句隔靴搔痒的话应付应付,没想到他能将整本书精读一过,由此指出书中的亮点或得失,并以其散文的笔调条分缕析,不能不让人在感动的同时心折。

  再说“为自己”。我常常调侃崔陟早已著作等身,他总是谦虚的说,如果把每本书竖起来的话或许可以等身。实际上,无论“横竖”,著作已有30多种的崔陟早已是名不虚传了。每次得到其赠书,第一时间便翻看其后记。在其后记里,蕴涵了写作此书的来龙去脉,甚至全书的精华往往都被其浓缩进短短的数百字中。《归燕堂笔记》的“给自己写的”部分,便是这种精华的总集。因而读起来,有一种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感。

  更重要的是,在本书中,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学者的另一面。书中无数次提到作者的发妻慧龄,提到他们曾经生活的旧居,曾经留下的一步步脚印,还提到那颗颇具深意的海棠树。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往事的留恋,对生命意志的高扬。而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在喧嚣的大都市生活的很多人来说,已经渐行渐远了。而捧读崔陟的这本精致的小书,却似乎让这种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情愫又重新回到我们中间。(本文作者朱万章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山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归燕堂笔记》,崔陟著,16开,366页,文物出版社2010年出版,88元)

作者:朱万章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