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24 08:55
阮义忠(主办方供图)
阮义忠新作《想念亚美尼亚》(资料图片)
他被誉为台湾的摄影教父;他是摄影界的侯孝贤,用照片和文字的方式记录着台湾乡土的温度,传递着人性的光辉。
65岁的阮义忠,头发已稀疏,走遍世界,乡音不改,话到动情低头语塞,眼神习惯转向观众席寻找一直注视他的太太。长者的宽容和赤子的热忱在他身上和谐共处。
日前,阮义忠来到广州方所,为新书《想念亚美尼亚》签售,本报记者采访了他。
亚美尼亚的眼泪
在高加索地区的遥远国度,亚美尼亚怎样让台湾的异乡人深夜为着灵魂深处的共鸣流下老泪?阮义忠讲起了刮胡刀的故事。
从小与父亲感情疏离,待及自己年长才开始加倍渴望父子间时日不多的温情。有次,父亲罕见地在他家住下过夜,却因为家中找不到刮胡刀而次日搬离——阮义忠从不使用刮胡刀。
平凡琐碎的小事,阮义忠一直惦念在心。
有天上班,接到家人电话,告知父亲已病入膏肓。他竟然第一件想起要做的事情便是,买把刮胡刀带去看望父亲——不消言说,病重的父亲能懂其中传递的爱。
买刮胡刀的路上,他误打误撞进了一家唱片铺子,一眼就看到了“《亚美尼亚音乐第一卷:圣咏》”——他是音乐收藏癖,家中收了几万张黑胶唱片。他说,“封面上终年积雪的山麓清静修行的国度让我好奇着迷。”
白天看望父亲,晚上失眠了——为此生快要走到尽头的父子缘分忧伤不已。和父亲为数不多但记忆深刻的往事如画卷徐徐展开。
他来到寂静的书房播放白天买的亚美尼亚音乐,瞬间泪流满面。“这是亚美尼亚人的圣咏,是绝望时虔诚的祈祷,就像我为父亲而祈祷,仿佛再大的苦难也能被这样纯净的虔诚而化解。”这是他第一次为亚美尼亚流泪。当他通过为数极少的资料了解到亚美尼亚宏伟独特的建筑以后,“到那里去”于他已经势在必行。
第二天早晨,他叮嘱太太着手准备去亚美尼亚的签证——后来费尽苦心、曲折迂回地竟然一年后才在巴黎最偏远的城郊找到亚美尼亚大使馆,拿到签证。“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眼神透着一股哀气,他问我为什么想去亚美尼亚,我说为了你们的音乐和建筑。”话音落下的一刻对方笑了,几乎挥舞着手盖下签证戳。
后来踏上这片神奇的国土,无论是图书馆管理员,还是博物馆为了他的到来愿意送出唯一一张地图的看门人,始终让阮义忠感动的是亚美尼亚人挽歌式的优雅和自豪——从未停止的天灾人祸外族入侵,纵然历经深重的苦难,却从未与自己的文化和血缘断根,从未屈服,相反愈加真切相信美好就在不远处。这种力量穿越时空,让亚美尼亚人无论落地生根何处,何处就是故土,从未离开。
在当地摄影大师波夫西亚家,与阮义忠夫妇素昧平生、三个季度未有收入的主人拿出最丰盛的食物款待了他们,只因为——“我们是远道而来了解亚美尼亚的人。”饭后大家尽情跳舞,和着录音机卡带录制的亚美尼亚音乐。舞到尽兴处,激扬的音乐突然毫无征兆地转接到平静的圣咏。所有人犹如定格般停下舞蹈,低头驻足沉思,陷入对国家和灾难的沉思。“我被突如其来的寂静和庄重感动得当众大哭。”这是他第二次为亚美尼亚流泪。
即将离开波夫西亚家时,得知主人天使般可爱聪慧的儿子,其实身患不治之症不久将离开人世。阮义忠说,“主人反过来安慰惊慌错愕的我们。快乐和悲伤是一体两面,亚美尼亚人对此接受得如此坦然,似乎依着内心平静深沉的信仰,他们自有度过苦难的力量和办法。”
阮义忠说,“每次旅行,都是对家和故土的重新体味。《想念亚美尼亚》是我向亚美尼亚人致敬,他们增加了我生命的半径。”
温暖的视角看世界
在内地,阮义忠摄影师的身份为人所知。父亲是小镇的木匠,求学期的叛逆和旷课,菜园里的劳作,大量阅读的文史哲书籍,大学联考的落榜,他19岁便开始在台湾发行量最大的文学杂志《幼狮文艺》画插画。23岁开始摄影,先后出版了《人与土地》《台北谣言》《四季》及《告别二十世纪》等十本摄影集。其论著《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被视为摄影教育的启蒙书,其创办的《摄影家》杂志被誉为摄影史上最具人文精神的刊物之一。在介绍西方摄影大师和摄影思潮、推介内地青年摄影师等方面被称“功德无量”。
在阮义忠的眼里,“摄影师”是外界给他贴的一枚标签。文字、绘画、摄影,于他都是再熟悉不过的表达方式。阮义忠说,“最近几年大家才开始注意我的文字,有些人还喜欢我的文字胜于摄影。”
“我的绘画知道的人恐怕更少。那是在我拿起相机之前,19岁到22岁之间所作的插画。对我来说,画画最自由、即兴,念头一来,抓到任何纸头就开始涂鸦。我打算七十岁时将那些旧稿整理一下出画册。写文章当然麻烦多了,必须思前想后,删删减减,顺序调来调去。不过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动笔时,脑筋浮上的第一句话我不会改,让思路随着这个方向而去。摄影挑战最大,必须在最激情的时刻以最冷静的态度按下快门,否则就会拍得不够好。这种感觉是从事其他创作所没有的。以谈恋爱的心情去看眼前的人事物,才会拍到有情感的画面。”阮义忠说。
阮义忠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在拍照、论著、出版、教育方面的经验传承。“这也是为什么在内地设立工作坊的原因。内地摄影蓬勃发展,观念、艺术性表现被许多奖项偏爱,纪实摄影越来越受冷落。传统摄影的人文精神迅速流逝,暗房手艺也快消失了。”阮义忠的暗房技术十分高超。“两年前,一位内地朋友问我在台北哪所大学教书,他要考进这所大学来跟我学摄影。我赶紧发信息公开回答,我在台北艺术大学教了25年,不久便会退休,请他千万别来。若哪天有机会到内地开设工作坊再来报名也不迟。”阮义忠在内地的“暗房工作坊”就以这样的缘起成立起来。阮义忠说,“感恩各行各业的学员们学习用温暖的视角看世界,透过他们将自己对摄影坚定不移的信念传播开来。”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莹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