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3-02 12:05
在2016年2月29日16点26分,余德耀美术馆在官方公众平台发出关于“雨屋(Rain Room)”的版权声明后,一度使人们对3月1日“伦敦雨屋”席卷成都的原创性引发疑问。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余德耀美术馆的相关人士。这一话题进一步警示了艺术作品在整个新媒体时代的语境中所面临的版权及权益的维护问题。
▲ 雨屋(Rain Room)的创作团队 英国艺术团体“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
▲ 雨屋(Rain Room)现场
近日,众媒体都纷纷爆出由英国艺术团体“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创作的“雨屋(Rain Room)”在2016年3月1日席卷成都,这场迟来的“雨”曾在2012年首次登陆伦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竟瞬间风靡伦敦。当“雨屋”在2015年9月1日第一次突袭中国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时,也使得这座“魔都”引来阵阵风波。
然而就在2016年2月29日16点26分,余德耀美术馆在官方公众平台发出关于“雨屋(Rain Room)”的版权声明,这不得不让人引发疑问:这场“雨”是否是同一场“雨”? 记者于第一时间联络了余德耀美术馆相关人士,对方回应,以公开声明为准,目前不便透露更多内容。
余德耀美术馆“雨屋(Rain Room)”版权声明如下:
声 明
英国艺术团体“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创作的“雨屋(Rain Room)”(以下简称“雨屋”)为余德耀基金会(Yuz Foundation)收藏的作品。上海余德耀美术馆(Yuz Museum, Shanghai)为中国大陆地区以及港台地区唯一获得兰登国际授权展出雨屋作品的机构。截至目前为止,兰登国际和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未授权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展示雨屋作品或者使用与雨屋作品有关的图片、影像等。
所有由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举办的雨屋展览之外的以“雨屋”或者“Rain Room”为名的展览,或者抄袭“雨屋”作品创意的展览,均与兰登国际和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无关,我们保留追究相关举办方未经授权使用雨屋作品相关图片和影像的权利。
特此声明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
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 余德耀美术馆发表“雨屋(Rain Room)”的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余德耀美术馆官方公众平台)
如果“雨”只是作为“雨”,那它有太多种下的可能和权利,但作为这件“雨屋”的艺术作品如果在未经作品版权拥有者授权进行展示或借取,那存在的最大可能莫过于“山寨”。当然这种猜测对于成千上万的成都乃至全国的观众都是最不想目睹的事实。
▲ “成都雨屋”网上宣传信息
毕竟从“成都雨屋”主办方的策划阵势和宣传效果上来看:场地的宣传布置,到涉及“伦敦雨屋”视觉宣传片的投放,以及线上的售票授权、确切的时间、日期、地点,可以说做得都无可缺可点之处。然后如此精心的打造只是为了竭尽全力去模仿的话,这将是对艺术创造力的极大侮辱和权利的迫害,那么艺术的创造者也有权来捍卫这一权益。
▲ 左图为芝加哥千禧公园里雕塑“云门”,右图为新疆克拉玛依油田胖的艺术装置“大油泡”
借此来看,艺术作品的版权建立以及如何去维护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涉及艺术作品版权的问题也频频出现,像2015年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号井景区内完成的“大油泡"雕塑主体部分被英国广播公司指出,该雕塑涉嫌抄袭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于2006年在芝加哥千禧公园(Millennium Park)放置的标志性雕塑《云门》(Cloud Gate)。随后安尼施·卡普尔得知后称当地政府此举为“公然的剽窃"(blatant plagiarism),并将诉诸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过克拉玛依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否认抄袭,并强调相似之处纯属巧合。
从这一事件来看,比较容易被抄袭、模仿的雕塑作品都面临着难以维护权益的现状,更何况在进入新媒体数字技术时代后,艺术家或艺术创意的权益将何存?这都是艺术作品做面临的版权问题。
▲ 雨屋(Rain Room)现场
尽管这件占据150平米的超大新媒体艺术装置“雨屋”,其原理是通过观众共同参与到这场下雨却淋不到雨的“控制触觉”中得以完成,但从它的尺寸到“3D跟踪摄像头”随时监控与人的坐标感性系统之间互动的原理都应该是艺术创意的版权所在部分,甚至包括它所创造的形象及符号。所以在面对“雨屋”的艺术创意被进行一切的改头换面时,我们除了进一步维护权益,还将表示彻底的无奈。
来源:艺术国际业界动态 作者:Rose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