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农妇画家让“当代艺术大咖”现出了原形

2016-04-06 13:03

  前些天“农妇画作PK著名画家周春芽”的一条微信,经过不断发酵,在艺术圈引起了热议。这种话题能引人热议,本身就说明了对艺术作品的认知和判断上,不仅仅大众,包括艺术圈及评论界在内的很多专业人士的看法均存在着较大差异。

  在古典艺术或前现代时期,由于艺术赞助人审美趣味的影响,经过长时间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审美观和艺术品评左右着艺术创作及艺术家的构成,不符合主流审美或者未经所谓专业训练的艺术家就几乎不可能进入大众视野。无论是中国宋元以来的文人画趣味还是以欧洲写实主义体系横行的古典艺术,都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和专业门槛,因此在前现代型社会,以是否具备专业教育、文化积淀甚至后期的美术院校训练来界定艺术的“主流化”多少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现代主义开始后,随着艺术观念和标准的多元化,艺术家构成也开始多样化。艺术是否专业和业余当然不是都没有一定标准和要求,但是绝对不能以接受过专业训练与否为准,而是艺术作品是否有创新的能力,是否具备了反映人类情感、艺术认知和自由表达的独特张力为准绳。尤其从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艺术家专业性的出身并不是最主要因素,而是以是否具有文化积淀和反叛的勇气、艺术作品能够具备触动文化现代性和突破既往规范的能力,以及最终能否接受美术史的检验和冲刷等因素为评价标准。

  作为传教士的凡·高、证券经纪人的高更及“无业游民”的塞尚这三位现代艺术大师,均没有进入过当时代表着主流审美的美术院校及艺术机构进行过专业训练及教育,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的艺术优秀到能够改变艺术史的认知。这至少可以说明,艺术不一定是“专业”艺人的专利,素人画家(即业余画家)完全有可能创造艺术史。尤其在现代型社会中,艺术的意义完全不是按照古典形态来定义的。所以,以王珍风的农妇身份及周春芽专业画家的标签来分辨艺术的高下,没有任何比较意义。若是那样的话,终生作为海关收税员的法国画家卢梭就不可能被艺术史记载为“原始主义”(即非学院的、通过自学成才)艺术家。专业画家技法哪怕熟练,也有可能是平庸的;而业余画家哪怕生拙,也有可能是具有突破和独创性的。业余不一定就缺乏艺术创造的智识积累。

  素人画家王珍凤的作品具备了一定的表现力。她对造型的塑造和色彩的表现有一些感受力,但仅停留在描摹物象的初级阶段,不能算是很优秀的艺术作品。任何在色彩和造型上没有生理缺陷的人,都有描摹物象的本能。而艺术作品的品评仍然是有一定标准的,除了还原客观对象外,在造型、色彩、构图、创意等诸方面能否达到一定要求也是评断艺术优劣的标准之一。王珍凤由于缺乏针对性的艺术突破,仍然不能和那些美术史上有名的素人艺术家相提并论。她基本上属于依葫芦画瓢的初级阶段,然而可取之处是她的原始性即原生性——没有惯常经过训练的程式化。这种原生性的艺术感受力,有时要比经过专业训练的平庸匠人的画作更有价值。如果从市场价位上看,相比其他人动辄几百万的作品,她不要说卖200元,即使售价2000元也不能算出格。

  此次事件的关键在于,作为国内资深画家、市场卖价堪称大牌的艺术家周春芽的作品也不像吹嘘得那样好,尤其是《桃花》系列,总体上也属于应物象形的初级描绘阶段。从艺术表现力上看,除了比王珍凤画得熟练一些、用笔及用色老到一点之外,二者基本属于半斤八两。如果用国内一流艺术家的标准来衡量他的桃花,无论从造型的摄影化、色彩的媚俗化还是表现对象的客观化,其实是堪称平庸的作品。而且周春芽的绘画还不能称为当代艺术。当代艺术贵在观念性和切入社会化的思维方式,并以总体化的艺术方法来呈现。当代艺术已经不完全停留在惯常审美和形式创造的层面上,它更多的是承担着对人类文化机制质疑、破坏和重建的重任。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以客观还原自然物象为主的写实性绘画根本不能归于当代艺术的范畴之内。从他的艺术形态上讲,他的绘画最多处于现代主义的早期阶段,有一些表现主义倾向但并不很明显。但从表现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无论是“绿狗”、“太湖石”还是他引起争议的“桃花”系列油画,显示出的则是较为庸俗的艺术品位。

  周春芽这一类媚俗性的油画没有太多独创性和艺术史价值,他能不断卖出高价完全是资本持续炒作及审美趣味低俗和缺失品评标准的结果。一个未经训练的农妇能在短时间之内画出与周春芽高度相形似的作品,本身就说明周春芽的艺术容易被模仿和超越,缺乏一流艺术家观念的超前性、图式的唯一性和表现的独到性。实际上,不仅仅是周春芽,像拍出天价的曾梵志,以及现代艺术圈其他拍价甚高的艺术“大咖”,也并未有高度风格化的作品。有的即便早年博得一些声名,但之后的炒冷饭作品还是被打回了原形。

  需要说明的是,农妇王珍凤能够成为素人画家,画出近似于周春芽的作品,应当得益于林正碌主持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公益艺术培训项目。“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观念来自于博伊斯,他提出的艺术观念及其艺术实践具有社会学意义,强调大众的艺术参与性和心灵的自我解放。这个活动中培训的绝大多数艺术爱好者最多起到普及艺术、增加自身经济收入及改善生活的作用,而由于他们缺乏文化高度、艺术自觉和智识性贡献,作为个体艺术家基本都不可能具备美术史意义。但是,“人人都是艺术家”作为一个艺术项目唤醒了潜藏于很多社会底层人们心中的艺术天性,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众对艺术品创作的固有看法。

  艺术史本质上是形态创造史和观念拓展史,它与创作者的教育背景及专业来源并不完全划等号,素人艺术家和业余艺术家完全有可能创造艺术史,虽然这种概率是极小极低的。而绝大多数即便经过专业训练的创作者事实上也未能触及到被美术史记载的高度。素人农妇王珍凤和艺术大腕周春芽在艺术水准和审美趣味上并未有特别大的差距,而二者作品的不同待遇,价格的天壤之别,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这个物欲社会的荒诞和无序。

来源:艺术国际业界动态 作者:闻松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