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4-08 16:23
“天气正好,下地干活。”罗中立如此勉励青年艺术家。2016年,罗中立奖学金重启后的第十一个年头,作为中国第一个非官方奖学金,无数毕业生从罗中立奖学金中脱颖而出,该奖项成为他们进入社会的第一个敲门砖。早些年,在信息相对封闭的现实中,如果不是奖项等一些公共平台的搭建,艺术家很难得到面向公众的机会。现如今,沟通的藩篱已经被打破,此时,奖项的平台搭建作用渐渐减弱,策展人、艺术机构是否还将奖项作为选择艺术家的标准之一?
1.第一个奖项的新十年
1996年罗中立油画奖学金颁奖
2005年罗中立奖学金签字仪式
2015年12月2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的“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回顾展”,是继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美术馆的展览后,集体移师北京,展出逾25位历届获奖艺术家55件作品。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何桂彦认为,置身于当代艺术高速发展的十年中,“罗中立奖学金”之所以能赢得艺术界同行不断的支持,众多青年学子能积极、踊跃的参与,不仅源于历届评委们表现出来的公允与专业性,而且在于它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文化立场,注重学术,强调独立,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罗中立(左)与林明哲
上世纪80年代,罗中立刚刚毕业。此前,他的作品《父亲》获得了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正因为如此,他获得了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林明哲的注意。林明哲提出设立一个以罗中立命名的油画奖学金,这让罗中立很犹豫。
那时,奖学金都是由官方设立的,而更让罗中立犹豫的,还是以个人名义是否合适。在基金会的坚持下,奖学金以纯粹民间的方式开始了。
1992年至1999年,罗中立奖学金还不是四川美术学院的行为,山艺术文教基金会设立奖学金,中国台湾艺术基金出资,由罗中立等人自行运作。奖学金每年有5名获奖者,每位获奖者获得1万元奖学金,每年的运作经费在10万元左右。
1万元放在当下,可能只买得到一件青年艺术家小尺幅的作品。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1万元可以支付大学四年的所有费用,这个金额已经是国内最大额度的民间奖学金。
在这7年中,罗中立奖学金一直使用导师推荐制,中国院校里的老师推荐自己的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参与奖学金的评选。把彼时的推荐老师名单列出来,几乎可以形成一个油画界的群英谱,中国所有美术院校的知名油画老师都在名单之上。
丰厚的奖金,以及名师的举荐,让罗中立奖学金在油画界逐渐确立起自己的口碑和地位。在原本就缺少奖项的彼时,获得这个奖是无上的荣耀。
2006年罗中立奖学金展览现场
2015年罗中立奖学金展览现场
1996年,奖学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获奖作品展。由于中国台湾金融危机,1999年之后,罗中立油画奖学金停办。2005年5月27日,中国香港律师仇浩然带着敬畏的心情拜访四川美术学院时任院长罗中立,罗中立奖学金自此重启。重启后的奖学金去掉了“油画”二字,从单一的油画奖学金扩大为国、油、版、雕、影像以及新媒体在内的各个艺术领域。
罗中立希望,有个系统能够帮助年轻而有才华的艺术家。至今,从奖学金里走出来的,比如蔡磊、耿雪、郝量、冷广敏、肖旭、于瀛、袁远等,都成为颇受关注的艺术家。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作为中国第一个非官方奖学金,它不仅推动了中国奖学金制,而且实实在在为年轻人提供了平台。
2.履历上奖项的重要性
在艺术家还仅仅是属于小部分人职业的时候,艺术市场机制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奖项也是凤毛麟角。那时,艺术界的信息不够开放和透明,很多时候是以朋友圈的形式传播。每年从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万人之巨,艺术机构如何在如此大体量的艺术家群体中选择合作艺术家,每次提到这个话题,很自然想到,并且最容易得到的答案,就是选择艺术家要看学术价值,还有难以量化的天赋,当然机构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履历也是重要一环。履历上包含艺术家的求学经历、展览信息、出版信息、获奖信息等,师出名校、获得重要的展览机会等,都为艺术家未来发展之路做铺垫。如果说可以更为直观看到艺术家学术价值的,奖项则是重要体现。
几乎在所有奖项的评选标准上,都会将学术性标准列在前面。奖项为机构选择艺术家把了第一道关,随奖项而来的展览也为艺术家建立了公开展示的机会。奖项还处于凤毛麟角,艺术界信息也不足够开放和透明的时候,获奖经历往往成为衡量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标志之一。时至今日,除了罗中立奖学金、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这些“老字号”,很多奖项都是后起之秀,而国外奖项包括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奖、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也纷纷登陆中国,奖项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有时一位正在当红的艺术家一年可能拿奖拿到手软,能够写到履历里的,自然是对艺术家而言很重要的奖项。
“今格艺术中心开幕展——绘画的故事”展览现场
奖项是学术上的一种肯定,但是对于奖项的依赖度却明显在下降。2016年3月7日闭幕的“今格艺术中心开幕展——绘画的故事”,策展人朱彤邀请蔡磊、陈可、贾蔼力、李昌龙、罗荃木、马轲、马灵丽和欧阳春八位艺术家参加展览,在美术馆级别的展厅内,每位艺术家展出一两件作品,自然分隔出了艺术家之间的独立展厅以及观看空间,让观众获得极佳的观展体验。朱彤认为,今天当我们面对绘画这一古老艺术话题再度审视时,不得不重新思考关于艺术和社会、艺术与艺术家、艺术与艺术史之间的关系、边界和维度,就绘画而言,作品绝不是简单的再现历史和生活的景观抑或对现实的追究和批判,而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基础上,不断感悟和再创造,这才是艺术(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和真正意义。8个人通过作品以及个人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述,传达了不同的感受以及表达方式。
“今格艺术中心开幕展——绘画的故事”中展出的蔡磊作品
近些年来,“强势策展人”朱彤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带领中国年轻艺术家走向国际的工作上,如果单纯看此次展览的艺术家名单,很容易变成拍卖行中的明星青年艺术家的集合。在朱彤看来,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好的艺术必定有好的市场,艺术和市场的界限已经被打破。
每次策划展览的时候,朱彤是如何选择艺术家的?“画不一定要美,但是要猛,有独特的表达方式。简历也很重要,专业展览的简历是成熟艺术家的系统。”朱彤说。蔡磊于2009年获得罗中立奖学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他,现在已经成为极受关注的青年艺术家。奖项对于蔡磊来说,是艺术生涯中一个很重要的肯定,朱彤在很早就做过蔡磊的展览,虽然奖项是蔡磊艺术生涯中一个重要肯定,但是朱彤即便在最初做蔡磊展览时,也并未考虑过获奖问题。“我不看奖项,我只看创造力,最关键因素是看作品放在今天其独到的文化价值,没有这个,画得再好也只能是手艺人。艺术家要有创造力,内心要纯净、善良。”朱彤说。
相对于策展人更为倚重自身的学术判断,并且会根据不同线索选择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家,画廊、艺术机构在选择合作艺术家的时候,则考虑的综合性问题要更多。力利记艺术空间主人张永红在选择艺术家时,是否被打动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艾米李画廊主人Amy需要的是眼前一亮,并且能够让她停留10分钟以上仍有惊喜的作品。相对而言,展览履历似乎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标准,即便是策展人,有时候也会将展览履历作为一个参考。
3.奖项当下的意义
如果说奖项已经不是考量艺术家的重要标准,当下的诸多奖项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更多人认为,奖项是种鼓励和认可,是种激励机制。奖项,尤其是针对年轻人的奖项,是需要通过一个漫长的时间,才能看到艺术家的发展变化。以罗中立奖学金为例,获奖的很多艺术家都是在多年后,才被艺术界广泛关注的。奖项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在奖项背后所发生的事情,则不是很容易被人注意到,比如,获奖艺术家文献库的搭建。有意思的是,奖项本身也成为艺术家文献资料的一部分,从艺术家的个人成长,乃至艺术界的变化,都可以管中窥豹。
张永红 力利记艺术艺术总监
张永红
1.是否做过获奖艺术家的个展?
尹朝阳。
力利记“纸象-尹朝阳的纸上绘画”展览现场
2.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履历栏奖项是否是重要参考?
获奖不是最重要的参考,打动我很重要。
3.在挑选艺术家的时候都有哪些参考指标?
通过作品来看。包括:绘画技法;作品透露出的作品价值、创造性、社会性以及精神性,这些都可以得到多数人的共鸣,更看艺术家是不是可以持续做出好作品;艺术家要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储备,可以站在很高的角度做作品。
4.奖项在当下存在的意义?
奖项在很多程度上都是有正面意义的,这是一种肯定,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是辛苦的,专业上的肯定是很重要的。
Amy 艾米李画廊总监
Amy
1.是否做过获奖艺术家的个展?
叶永青、李继开、尹朝阳、沈勤、陈琦等。
2.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履历栏奖项是否是重要参考?
不太看重。
3.在挑选艺术家的时候都有哪些参考指标?
作品让我眼前一亮,停留10分钟观看后还能看到惊喜。
4.奖项在当下存在的意义?
鼓励和认可吧。
5.对现在奖项提一些建议?
对于作品的评选是“看”评,而不是“听”评,希望策展人都多一点到画廊来看展览。
吕婧 那特画廊创始人和总监
吕婧
1.是否做过获奖艺术家的个展?
徐跋骋、刘玉洁、叶甫纳(博览会个人项目)。
2.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履历栏奖项是否是重要参考?
不是首要参考因素,具体得看是什么奖项,现在奖项评选这类事情太多。
3.在挑选艺术家的时候都有哪些参考指标?
作品本身,人本身的质素。
4.奖项在当下存在的意义?
更多是种激励,是种推广,是个平台,是对关于艺术的一种态度与立场的呈现。奖项存在的意义,还要从奖项本身创立的初衷,与其中存在的机制来看它自身的意义。
5.对现在奖项提一些建议?
建立自身的特点、定位、态度与观点,但同时要开放,不要自己娱乐,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半途而废。
黄笃 博士、独立策展人
黄笃 摄影:赵乐
1.是否做过获奖艺术家的个展?
没有。
2.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履历栏奖项是否是重要参考?
仅作参考,重要的还是要看艺术家作品。
3.在挑选艺术家的时候都有哪些参考指标?
没有什么指标而言,我主要依靠个人的感觉与判断来挑选,尤其是对于超出我个人经验的作品的艺术家感兴趣。当然,这样的艺术家必然具有艺术创作的独特方法、想象和理性分析,这也就是超出一般经验的艺术家的智慧。
4.奖项在当下存在的意义?
奖项是对艺术家创选性价值的承认和鼓励,但这并非艺术之终点,因为艺术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艺术家要永远探索、发现和表现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以及未知的世界。
5.对现在奖项提一些建议?
希望更严谨和客观一点,邀请真正懂得当代艺术的批评家、策展人和学者。应将评委限于5位,而不要动不动邀请10多位评委,表面上呈现出权威性的一面,实际上这样评奖却难以集中,往往无法反映评奖的真实水准。
李振华 独立策展人
李振华
1.是否做过获奖艺术家的个展?
颜磊、胡为一、徐文恺、王郁洋等。
2.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履历栏奖项是否是重要参考?
主要看作品和工作线索,还有艺术家经历时间的方向感。
3.在挑选艺术家的时候都有哪些参考指标?
看媒介关系和文化的上下文。
4.奖项在当下存在的意义?
支持年轻人的未来,确认先行者的现在。
5.对现在奖项提一些建议?
希望投资者更慷慨,希望是一种持续而符合当代艺术语境的持续推进。
鲁明军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批评家、策展人
鲁明军
1.是否做过获奖艺术家的个展?
没有做过。
2.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履历栏奖项是否是重要参考?
会参考,但更侧重他/她目前的创作和状态。
3.在挑选艺术家的时候都有哪些参考指标?
包括几个方面(不分先后),一是自己长年和近期关心的问题;二是当下当代艺术实践的普遍性倾向和变化;三是艺术家个体自身的语言系统建构,包括与艺术史、在地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关联等;四是机构本身的要求。
4.奖项在当下存在的意义?
有意义,特别在艺术体制尚不健全的中国更需要奖项注入某种活力。
5.对现在奖项提一些建议?
我希望奖项的运作更规范、更标准。除此,更重要的是,奖项要有态度和立场,好的艺术评奖结果都是有争议的,没有争议相当于是一次失败的评选。
巢佳幸 艺术策展人、写作者,新世纪艺术基金会项目策划人
巢佳幸
1.是否做过获奖艺术家的个展?
叶甫纳。
2.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履历栏奖项是否是重要参考?
不会考虑奖项,但会适当考虑展览履历。
3.在挑选艺术家的时候都有哪些参考指标?
艺术家是否具有持续性的创作规律,是否具有明确的方法论,是否具有稳定的价值观。
4.对现在奖项提一些建议?
希望现有的奖项可以针对更多未形成价值认定的创作群体。
》》艺术链部分
罗中立奖学金往届评委点评
从这些文献资料中,不仅可以看到当时青年艺术家的集体样貌,也可以作为了解当时生态的一个档案。奖项颁发是每个一两年就会发生的事件,但是其重要作用要在多年后才会得到体现,不仅获奖艺术家日后的成就证明了奖项的高标准,其文献库的搭建,对于艺术界来说是更为意义深远的。
2006年高名潞
“本届评委一致同意,这一届罗中立奖学金的评选角度应当关注年轻艺术家如何完美地运用某种艺术语言,并能充分表达他(她)的具体的社会关怀或者某种艺术观念的,也就是说,无论他们的艺术题材侧重社会问题还是注重观念表现,表现语言和表现题材之间的匹配、和谐程度是本届评奖的核心标准。评委坚持既不偏好某种题材,也不独衷哪些形式技巧的原则。”
2007年陆蓉之
“本届评委们秉持鼓励创新的原则,以‘奖励为艺术事业执着追求并富有创造精神的优秀青年艺术学子’为标准,着重考察入围者运用娴熟的艺术技巧进行具有原创性的艺术表达的能力和潜力。这次评选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水墨的画种特别吃亏,它不像搞成装置的雕塑那样气势凌人,也不如油画色彩所展现的厚重和耀眼,而传统文人艺术的审美观,现在这一代追逐物质享受的年轻人完全无法进入状况。在油画重镇的四川美术学院进行的评选,出人意表成了雕塑、装置艺术的天下,基本上反应了一种受到西方双年展主流势力影响的现实。”
2008年田霏宇
“今年参加终评的艺术家有来自全国10所美术院校的25位艺术家,若说这25位艺术家的作品共有某种美学特征,那就是他们基本上都在探索学院培养在一个后学院时代能对自我表现带来哪些新的可能性。颇为有趣的是,今年的六位获奖者均以广义上的绘画为创作媒介,这可能是偶然的,‘罗中立奖学金’评选委员会并没有给予某种媒介任何‘特权’。最近十年,中国许多美术院校也都在大力拓展各种新媒体、实验媒体以及应用学科的学术领域。这6位未来的艺术家虽然各自的美学风格迥异,但是他们同样相信纯粹、直接而简洁的艺术表现及其所带来的力量。”
2009年田霏宇
“如果把今年的入围以及获奖作品与去年做个比较,我们会从中发现一些意味深长的趋向。去年最明显的特点是绘画的回归,6名入选者的创作都多多少少跟绘画有关。当时评审委员会本不愿表现出对某个具体媒介有特别偏好,但因为获奖名单是通过民主投票选出,所以我们决定保留最初的结果。今年的入围和获奖作品则呈现出惊人的多样性——无论是媒介、手段、语言还是思想体系。其次,今年我们还能感到,作品中开始出现对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自我指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回归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艺术创作的早期阶段。”
2010年邱志杰
“评选的结果严格来自民主程序,并不取决于各自的思虑,一定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是从最后的统计结果来看,还是微妙的倾向于实验中表现出来的关怀和品质及其可能持续展开来的宽广度。过度早熟而显得定型的套路,不管是瞄准了那个系统的成功可能,不管技巧显得多么圆熟,都受到了某种质疑。值得提出的是,这已经是连续第二次获奖名单中没有出现油画作品,尽管终审评委5人中有两个是著名油画家。”
图片/四川美术学院、今格艺术中心、力利记艺术空间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顾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