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6-06 11:58
■吴镇 筼筜清影图
■吴镇 竹石图 雅昌供图
■吴镇 墨竹谱之六
■吴镇 墨竹谱之十一
元代画家吴镇自称画竹五十年。在艺术上他首推文同,再宗苏轼,其墨竹画艺受到赵孟頫的影响;当元朝重臣高克恭在江南任职时,吴镇曾受到他的指授。吴镇一生所作墨竹十分丰富,但几经战乱,存世者不多。更可贵的是,吴镇有许多关于画竹的精论。
■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青年时代吴镇便笃定了出世的道路
解读吴镇的生命密码,不得不提到中国的隐逸文化。
隐逸是中国文人特有的出世方式与安身之本,也是中国文化中一种不可忽视的人格类型。隐士也叫“幽人”“逸士”“逸民”“高士”,在古代典籍中都有专门记载,比如《后汉书》中有《逸民列传》,《宋史》《明史》中有《隐逸传》。最早的隐士是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齐,他们本是商代贵族,商亡后不愿向周称臣,誓不食周粟,后饿死于首阳山中。这种选择为后来的隐士标注了生命的内涵:坚决捍卫独立人格与自我意志,宁愿苦寒过活,乃至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
“隐士”与“官僚”相对而言,都是社会中的知识精英。隐士的含义是说,这个人本有道德与才干,原是个做官的料,但由于某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他没有进入官场;或是本来做官做得好好的,但最终离开宦海,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起来。后者最著名的要数陶渊明了。先仕后隐的陶渊明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后,才恍然大悟,归园田居,在诗与酒中返璞归真。
而吴镇的隐逸比陶渊明更果断,更不假思索。
吴镇的远祖系汝南,今属河南,其先辈们都与宋室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且有着显赫的社会背景,其中许多是两宋的台阁重臣。然而,这却造成了他终生拒不仕元的想法。吴镇所生长的元代,元初汉族文人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青年时代的吴镇望着故国山河,便笃定了出世的人生道路,连尝试做官的欲望都没有。此类“节士”在古代并不少见,每当改朝换代,或是异族入主中原,总会出现一大批。比如明末清初的傅山,他整天穿着一套红衣服,以示对朱氏王朝的念念不忘。
吴镇年轻的时候,曾经游历杭州、吴兴等地,饱览太湖风光,大自然的真山真水陶冶了他的情感,融化了他的心志,又愈加让他坚定了不仕元朝的意愿。江南之美,美在水。而包孕吴越的太湖,正是江南美的精华所在。茫茫太湖,山环水绕,山裹湖岸,湖中有山,好似一幅悬挂天地间的泼墨山水画廊。嘉兴人吴镇一生对太湖情有独钟,把它当做隐逸的圣地,留下了许多赞美太湖景色的诗句,在其题画诗及题跋中,经常提及太湖及其各处地名。
虚心抱节,乐于质朴与散淡作风
吴镇一生安于平民生活,长期贫寒,曾做过乡村教师,一度以卖卜谋生,但情志高逸,正如他的一首题墨竹诗所说:“傍云傍石太纵横,霜节浑无用世情。若有时人问谁笔,橡林一个老书生。”在他自己眼里,他什么都不是,不是官宦,不是名流,不是富人,也从来没有有意于此,只是甘心做一个“老书生”。
他博学多识,但性情孤高,少与文士缙绅往来,当时鲜有知之者。或许,乡邻所知道的只是,村子东头的一居茅屋下,住着一位古怪的“老书生”,不爱与人打交道,整天画卖不出的画。
在绘画中,吴镇傲骨挺立,绝不臣服于市场,不轻易给人作画。据传,在他一生长居的魏塘,有一位画人盛懋与吴镇比门而居,其画颇取悦时人,画名远胜吴镇,四方求画者接踵而至。而吴门问津者寥若晨星,几至门可罗雀,得其妻讥嘲。而吴镇忿而对之:“二十年后不尔。”他对自己的艺术信心满满,不轻易媚俗。果不其然,入明后,吴画声名鹊起,而盛画则如泥沙被历史淹没。
纵使生活苦寒,但吴镇乐于质朴本性与散淡作风。他有这样一首《写菜》 题诗:“菜叶阑干长,花开黄金细。直须咬到根,方识淡中味。”平淡近似大白话的诗语,包裹的是“淡中味”的生活追求。守持恬淡的生活,保持固有的天真,这便是吴镇的生命景象。
吴镇喜爱梅花,于是,在屋前屋后都种上了百株之多的梅花,还自比北宋梅妻鹤子的林逋,自号梅道人,以标示人格的清正与孤高。晚年的吴镇,改号为“梅沙弥”,成为佛教徒,时与友人会于精严寺僧舍,心仪佛门。在他死前,还自选生圹,自书碑文:“梅花和尚之塔”。他卒于元至正十四年,终年七十五岁。
除了梅花,吴镇一生醉心的就是竹子了。吴镇通过题画诗来使墨竹人格化,强调竹子的坚韧个性。如他曾作《雪竹图》(今佚),题诗云:“董、宣之烈,严、颜之节。斫头不屈,强项风雪。”以董狐、赵盾(宣子)、严颜等人的气节比喻雪竹的坚韧不屈。
他以“虚心抱节”来赞颂竹子既虚怀若谷、又坚守气节的人格化的植物特性:抱节元无心,凌云如有意。故吴镇认为:“有竹之地人不俗。”
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
吴镇教你画竹——
吴镇画墨竹自称是“戏写”,表现了他画竹时怡然自得的心境。这必须做到“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要如同“与可(文同)画竹不见竹,东坡作诗忘此诗”那样。
吴镇画竹所提出的“心手两相忘”决非信手涂鸦,他十分注重总结画竹的各种程式,如:“墨竹位置,如画竹竿、节、枝、叶四者,若不由规矩,徒费工夫,终不能成画。濡墨有浅深,下笔有轻重。逆顺往来须知去就;浓淡粗细,便见荣枯。仍要叶叶着枝,枝枝着节。”他反对枝叶向背杂乱、叶似刀截、身如板束、粗俗狼藉,认为行笔要“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从心所欲,不逾准绳”。
吴镇不但在总体上强调画墨竹的法度,而且对细微之处的研究,也精细入微。他认为画墨竹之法,可分为竿、节、枝、叶四个方面。他说画竹须“下笔要劲,节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少迟留则必钝厚不铦利矣”。他归纳了画叶诸病:“粗似桃叶,细如柳叶,孤生并立,如又如井,太长太短,蛇形鱼腹,手指蜡蜒等状,均疏密偏重偏轻之病,使人厌观。”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