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可以预见,戚雅峰的雕塑艺术,将会在未来的世界雕塑界,拥有一席之地,因为,他用深邃的中华文化学养和手中所承载的工匠精神,敲碎了中国雕塑界被舶来艺术包裹着的外壳,其作品所呈现出的艺术气质,不装,没有学究样,没有酱缸气,没有任何大家名家的影子。因此,它活灵活现,它壮阔而坚韧,她具有高度复杂的工艺,它的许多作品民族符号异常强烈,它标志性的树立了戚雅峰独有的个人风格。其实,戚雅峰的雕塑作品,并不是存在于时间、空间的现象,它的自身即是超自然的存在,也是理性的思维,或是通过与生俱来的第六感官察觉到的究极之物。于是,他的作品是凌驾于具体物象之上的幻化呈现,是西方古代先哲亚里士多德超出自然的哲学观点与中华文化“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理论不谋而合的具体再现物,因此,在戚雅峰的雕塑作品中,很难找到人们习惯思维中的具象物质,它让人时而产生对形象思维之外某种事物或物体的想象,但随即又有可能被推翻。就是这样,具体的、冷酷的、生硬的铜或钢的材料,通过非常规的技术手段,戚雅峰不仅创造出了有关“灵与魄”的雕塑作品,而且还在当代艺术的探索中,发现和感悟到了更加震撼人心的艺术表现手法,于是,他的作品中出现了极具视觉敲挚感应,被他命名为“金刚道——无所住、如是住、无所相、如是相”的集雕塑和装置艺术于一体的大型作品,在更高的境界中,他把物质的驱壳与灵魂同时呈现出来,更自然的,下意识的获得了艺术的纯粹性,戚雅峰已然在艺术的“不装”方面走得越来越野,他说他进入了无人区。
为戚雅峰的雕塑艺术定性很难,如果将它定性为某种艺术流派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因为,在立意上,这些作品更接近于超意识的物化载体,在戚雅峰心中一定是有一种因深度的意识感应而产生的文化诉求,认真研究他的艺术作品,就会隐隐约约的触摸到,他的这些述求多么强烈而艰难地从具象的物体转化成空灵但丰满的抽象概念。
如果戚雅峰的“灵.魄”系列作品,是以流畅婉转的线性转换来实现他的艺术呈现的话,他的“金刚道”系列作品却体现着力量的块面切换和总体的重量感。但无论是哪一种艺术,他都把不锈钢与铜的材质的生硬和冰冷性,附上了有传递效应的精神本体,使这些金属材料的“魂”不再四处游荡,他作品的民族性和当代感就是将金属材质的大开大合后,成为了艺术品真实地伫立在那里。
在中国的雕塑界,能够实现从艺术理念到工艺技术完美结合并最终呈现高超艺术价值的雕塑家少之又少。因为,人们往往将艺术的意念与技术工艺分化开来,许多出类拔萃的艺术理念无法通过高超的工艺技术予以实现。而精通这些工艺的工匠们往往仅仅被视为工匠,被边缘在雕塑艺术之外。戚雅峰就是曾经被艺术界边缘化的高能工匠之一。
我们知道,许多艺术高手都是从学手艺开始并以精湛的手艺一步步走向艺术颠峰的。齐白石如此,张大千亦如此,而戚雅峰也许就是未来能走向艺术颠峰的另一位大家。因为,戚雅峰的工匠精神,已相当自觉的,非常自然的,无限自由的与艺术的精神嫁接在了一起。
戚雅峰说他有三只眼睛,他的第三只眼便是独一无二的创作灵感。在他的这只眼前,甚至一枚普通的鹅卵石都能给他的创作思维带来超乎想象的启发。他非常欣赏世界雕塑大家布朗库西和亨利摩尔,也非常欣赏杜尚的艺术观念。戚雅峰血脉中虽然流淌的是东方血液,他的艺术本体既有别于西方艺术的强势性,也不同于其他东方艺术家的理性与含蓄,他从许多雕塑大师的理念和观点中,升华出了属于自己的撼人心魄的“人性、生命、情怀”的思想意境,契合了中国道家“境界”与西方学说的不谋而合,这使戚雅峰的艺术更加充满了多元色彩。
戚雅峰知道,从“工匠”到艺术家之间的距离是多么的遥远。为此,戚雅峰用了30年的时间去行走这段距离。这几十年是戚雅峰思考和琢磨的几十年,他可以站在材料特性与材料美感的低度,去仰视艺术的高度。他又会君临于艺术的高度,用材料和工艺的力量去锤炼艺术思想的厚度,他内心会出现造型与材料的对话、创意与技术的对话,这些悄无声息的内心交流,使得他的艺术大脑不再闲置,便才似泉涌般的迸发出无尽的艺术灵感和杰出的作品。
作者:武少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