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年11月12日下午4点,由孙冬冬策划的展览“我们的绘画”在央美术馆(YAM)开幕。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20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卜镝、陈飞、陈文波、段建宇、高露迪、何翔宇、龚剑、贾蔼力 (雅昌指数18↑) 、简策、刘野、欧阳春、仇晓飞、盛天泓、王郁洋、王音、温凌、闫冰、烟囱、赵刚、周轶伦等。
\r\n\r\n我们的绘画 ——YAM 央美术馆
\r\n\r\n“我们的绘画”开幕现场
\r\n\r\n“我们的绘画”展览现场
\r\n“我们的绘画”是一个先有命题后有创作的展览,由“我们”和“绘画”两个关键词组成。从认同出发,“我们”可以指代共识、普遍性、亲密关系甚至是共享身份等。提及展览名称的命名,即为什么是“我们的绘画”,策展人孙冬冬认为,许多近几年来举办的绘画群展既没能向观众说清绘画内部的问题,也无法在现场激发绘画的魅力——原因在于,归纳性的意义话语有时阻塞了观众的感知路径,有时又以一种抽象的知识话语,抹平了我们对具体实践的价值判断。
\r\n\r\n策展人孙冬冬对话艺术家徐累
\r\n\r\n策展人孙冬冬进行作品导览
\r\n因而,在“我们的绘画”中,展览选择了一种演绎的方式,通过一种预设前提的实践,在绘画与生活之间,为观众与艺术家设定了一个必要的共同视域。此时,艺术家被还原为一个观看者,一个生活在具体条件下的人,就像所有的观看者一样,“把艺术作品当作一个自身活生生的东西来体验”,他们手中的绘画,也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抽象化的,只从实践者视点出发的媒介,而是一种在目光交叉中形成的彼此参照的,兼具时空结构的行动现场。
\r\n\r\n烟囱 《理发》170x115cm 2016
\r\n\r\n陈飞《创作》240x200cm 亚麻布、丙烯 2016
\r\n\r\n何翔宇《26个柠檬》 200x200cm 布面丙烯、铅笔 2016
\r\n\r\n何翔宇《26个柠檬》细节图
\r\n\r\n何翔宇《6个柠檬 》铅笔、布面丙烯 2016
\r\n\r\n王音 《无题》 37x54cm 2016
\r\n\r\n盛天泓 《Boys want to be Kings not Artists》200x300cm 2016
\r\n本次参展的艺术家年龄覆盖六十至九十年代。不同的年龄和成长背景造成他们关注题材与表现语言的差异性和丰富性。20位艺术家以个人实验在集合关系中重新思考绘画作为实践的意义,例如王郁洋《专栏作家》是由计算机算法创造出来的绘画,作品经计算机数据库抓取图片进而生成图像,再由手工的描绘呈现在画布上。其肌理、形状、颜色,均由电脑决定,人则成为了电脑“创作”所采用的工具,因而该作品图像生成的逻辑与艺术家在创作时的惯常的实践逻辑呈现了截然相反的态势。
\r\n\r\n王郁洋,《专栏作家》(方案草图),2106,布面油画,180 x 240 cm
\r\n\r\n
王郁洋,《专栏作家》(实际呈现效果),2106,布面油画,180 x 240 cm
\r\n仇晓飞展出的作品挑战了原本在美院养成的“小稿绘画”创作习惯,该作品采用了即兴绘画的模式,以寻求未来绘画的可能性。策展人认为,在这幅画中,仇在极力强调画面中作为人为主体的的意识感。而段建宇的作品《我们的绘画No.2》通过猴子的群像向观者传递了“复数”的概念,策展人认为这是一种艺术家自我意向的传达,画面整体看上去像是到了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但画面上端山丘的处理方式又源自于敦煌壁画中山势造型的创作方法,因而该作品具有委婉的隐喻性。
\r\n\r\n仇晓飞 《宜家姑+Fairy+He+of+IKEA+》布面丙烯、床单 2016
\r\n\r\n段建宇 《我们的绘画 No.2》 布面油画 181x217cm 2016
\r\n\r\n段建宇 《我们的绘画 No.2》(局部) 布面油画 181x217cm 2016
\r\n伴随着摄影、影像、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绘画”这个拥有较长历史的艺术表达形式,也借由个体或集体实践对自身内容、使用媒介和其边界进行拓展和挑战。本次展览的视觉部分将以画作、图像和多媒体三种形式呈现。从观看体验出发,“我们”和“绘画”两种变量交相叠加,共同呈现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绘画实验项目。
\r\n\r\n欧阳春 《绘画机器 》布、油彩、实物装配 2015
\r\n\r\n高露迪 《青年》 布面丙烯 200x150cm 2015
\r\n\r\n简策 《我们的绘画 》装置 2016
\r\n\r\n陈文波 《孪生之二》 布面丙烯 200 x 250cm 2016
\r\n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2月25日。
\r\n\r\n展览海报
\r\n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