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心无旁骛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是真正能够栖息在自己心中那一块自留地的人并不多,因为找不到在哪。“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是较为贴切的比喻。人心最难估摸测算,仿佛缥缈宇宙中永不恒定的黑洞;自己的心情最难揣摩预计,仿佛汇入了大海的那一粒水滴,找寻不到,但它的确就在海水中。每一个人都自觉能够深谙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变化,但也许并不然。创作者的绘画,以视觉传达的方式,不仅仅呈现了一幅又一幅艺术作品,也展现了一个又一个自己内心的世界和精神情感,不管是熟知的还是未知的。

  一直以来,观看蒋丽萍的画作,我都有着一个极其特殊的身份,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能够透过她的画笔、用墨直接洞察到她的绘画情感;所有大大小小的画展,倘若有母亲的画作,我总是一眼,近乎于眨眼的速度便可以找到她的画作。

  那些艺术评论家经常是辛苦的,他们看画,出席各式各样的画展,然后写下一篇篇艺术评论文。他们着重点在于画作本身的线条、颜色以及创作者的技法和用笔,颇为理性;但是往往绞尽脑汁,也不容易揣摩到画作中主观的一面,难以和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共鸣。

  因为母子这一层关系,对于蒋丽萍的画作我似乎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位适当的艺术评论家,当然我也不须那么做。我能够熟悉母亲在画画时有着怎样一种心情:开心或是郁闷;能够知道母亲画画时用了什么笔和纸;清楚母亲在什么地方哪个时间段画画;有时候倘若我在,母亲创作到一半时还会搁下笔与我交流,哪怕是询问意见等等。很多时候,通过母亲当时的穿着、语气和言行就能够在脑海中简单描绘出她将要创作一幅怎样的画;或者看看一些完稿的画作,也能够想象到绘画时母亲的穿着、打扮,甚至言行和语气,这真是一种神奇的心情。

  我认为看画不应该是一件很累很烦琐的事情;我认为看画的心态应该轻松且闲暇,多半抱着点好奇和向往;因此我一直相信艺术品属于大众,画作与看画者之间的关系应当和谐,不局限于所谓客观主观。一切汇入了情感和思想的作品,都是艺术品;一切艺术品都不应该具有好坏之分,只有成或者不成的区别。蒋丽萍把自己放入了画中,所以她的画作总给人一种深切的震撼力。

  绘画的存在忠诚地伴随着蒋丽萍从年幼至今。从小我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母亲是一个艺术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想法,总能够勾绘出形神各异的图画。母亲对绘画的热爱,倾注了整个灵魂。2005年是母亲艺术人生最大的转折,她下决心去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画院(当时是中国画研究院)追寻她内心的绘画道路,也是那个时候我才对母亲的艺术梦想有所认知和理解。也许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情世故造就了母亲那种对待绘画艺术纯粹执着的心态,她对创作的学习和探索令我感动不已!

  除了知悉母亲的心路历程,对于她的画作也是留意关注。一开始,蒋丽萍的画作更多呈现的只是一份态度,因为画里面太多的东西都脱离不开古人山水画的影子……然而母亲的成长飞速,仅一两年后便基本拿捏住了中国画的传统基础,部分大作品中开始出现自己的东西。随后几年,母亲在绘画上的表现突飞猛进,得益于惊异的天赋和真挚的态度,终于修得一身好技法。毕业后,蒋丽萍的画作,在大大小小画展中,开始赢得越来越多人的称赞和肯定——大家常说,画作的气势如此宏大,出自于一个女性艺术家之手,实在令人敬仰。

  在北京几年的研修,母亲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在了绘画上。她在北京的居室精简平常,生活的交集也简简单单。我去的时候,厨房里仅一个搪瓷碗,几个小盘子和少许餐具;然后几罐老干妈和咸菜……母亲吃得简单,经常炖个汤煮个粥,买些馒头就着咸菜便是一餐。这全然不是矫情更不是做作,只是生活的比重,智慧之人总会合理分配。

  离开北京后,蒋丽萍的绘画创作也从未中断,反而更为广阔和自在。经历过各种写生采风、出版展览、创作交流等等,终于使得母亲在绘画上完全形成了自己的气候,她的画作渐渐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既包含了中国画须有的传统技法,更融合了时代发展的新元素。数以万计的画作,纵观天地山水、川流云雨以及楼宇房厦、千草百花,一晃就过了十年。其中持续地看了母亲的画,终于在画作中找寻到了一个浅显于表象却隐藏至深于内心的迹象——“小房子”。

  几乎在蒋丽萍的所有画作中都可以找寻到小房子的影子,有时候是单独一栋,有时候是三两栋在一起。这些小房子的出现虽然并不突兀,甚至并不容易引起别人太多注意,但在整个画面中却又显得比较协调,不可或缺。纵观蒋丽萍各个时期的作品,小房子总是安静地隐藏在画面中,不同位置,显得有些孤寂。曾经和母亲交谈创作的灵感,问及她用水墨表现的山水究竟源于何方,她总是会心一笑地说道:“都来自内心,是心中的山水。”于是乎,打一开始发现小房子的存在,我就一直在猜想母亲让它们出现的原因。到后来问了母亲,她却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在创作时,不经意就会在画面中画上小房子,有时候一栋有时候两三栋。

  我和很多人讨论过母亲画中的小房子,想听听别人的想法,只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于是我联想到母亲多年来追求绘画创作的艺术人生,我想画中总出现的小房子应该是母亲绘画创作时一个可以停留的地方。有时候太多的灵感、想法与心思在内心世界中碰撞和回旋,流露出了太多的感情色彩总会使人变得敏感而又情绪化;就像是绘画创作时,整个画面就是一面镜子,映射了创作者浩瀚的内心,没有人能够看到,唯独自己……所以总是需要那么几个地方,能够稍作停留,等待内心找到理想的方向。每一幅画作,都是创作者情感的寄托和内心的写照,真正的艺术品拥有艺术家赋予的灵魂,有时候人画能够合一。

  漫长的绘画创作历程委实不易,孤寂和自我随时相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坚持走下去;但是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学习,蒋丽萍始终心无旁骛、摒弃了杂念完成了成千上万的画作。因为画作中的小房子,便是蒋丽萍内心世界的屋舍,可以让她进出停留。在她的心里,一直都有着一个可以安静栖息的地方,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自留地。

2015

作者:包理斯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