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张仃先生经常抽时间跟我们谈民间艺术,谈漫画创作,谈焦墨写生,谈黄宾虹的艺术,谈张光宇的艺术实践。他鼓励我们要好好向传统学习,向民间工艺学习。在其倡导下,我们系统地研习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夏、商、周的青铜艺术,秦汉砖画石刻,魏晋南北朝的石雕装饰壁画,敦煌及其它著名石窟造像,唐、宋、元、明、清历代陶瓷与书画,明式家具以及各地剪纸、蜡染、漆器、年画、石刻、木雕、泥人等民间工艺,深刻研究了传统艺术的器型、图案构造法则、色彩笔墨等,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
……他对装饰艺术有鲜明的阐述:“装饰风格为主的艺术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其中浪漫主义的成分则较占优势,其如果离开实用功能是不对的,现实主义的主流是‘构成的’与‘装饰的’两种因素结合与统一,如唐代的建筑、宋代的瓷器,都是这样。”同时他又提出:“构成主义如果只讲结构,不讲民族特点,不讲传统风格,这种构成主义的背后是世界主义,可以使各民族的艺术失去其民族的特点。”
……张仃先生对现代设计中如何体现民族文化早有清晰的陈述,正因为如此,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术体系有着明确的方向,教学体系框架十分严谨,他提出装饰艺术应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基本特点,并要求我们在深入研究整理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要研究西方现代优秀的艺术流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会贯通。与此同时,他鼓励开放自由的学术气氛,鼓励我们大胆创新。
……“人们提到毕加索的时候,总以为他是艺术遗产的破坏者——他的确破坏了一些东西,但主要是破坏了旧的审美观念和僵化了的艺术形式与语言,他破坏了艺术上陈腐的清规戒律,他破坏了欧洲绅士们自以为是的艺术偏见。”张先生是新中国后第一位与毕加索结识交流的艺术家,他三十年代开始关注毕加索的艺术,并深受毕加索的影响,与毕加索有着心灵上的沟通。他认为“西方艺术大师中,从古希腊、古罗马,一直到文艺复兴以后,再没有比他更加虔诚认真的学习者了”。他把毕加索作为学习的偶像,比作是大胆革新的标杆。
……自三十年代开始,张先生即被毕加索的艺术所感染,并研究学习。“1939年,我看到立体主义之后的毕加索作品,其《椅子上的黑衣少女》,使我非常兴奋和激动。我看见一个少女的正面与侧面,经过概括了的、化了妆的、明艳照人的脸,长长的睫毛,长长的黑发,黑上衣,花格裙。如用古典方法描绘这类典型法国美女,效果顶多不过是一幅时装广告而已——可毕加索用最现代的方法,画出了最现代的美女典型。他属于冷静分析,大胆概括,热情表现。”张先生一句话借助毕加索的艺术实践把“美”和“漂亮”区别开来,漂亮不等于美。张先生抱着对艺术、对真理的追求,抱着“不要怀疑一个伟大劳动者的真诚”的态度,向毕加索学习。他还临摹过毕加索的《地中海花园》,其创作的生肖邮票《鸡》也明显受毕加索艺术的影响,与毕加索的《鸡》异曲同工,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强烈,极富中国民间特色,同时表达了新中国站起来的爱国心情。智者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攀登,无论是对古代传统的继承还是对前人的学习上,张先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不守旧。我觉得他总是渴望着与鲁迅、黄宾虹、毕加索等为伍。
……毕加索在不同的时期画过很多张坐着椅子的少女,为了寻觅张先生介绍的那张《椅子上的黑衣少女》,我跑了很多美术馆,1994年,终于在巴黎毕加索美术馆找到了这张原作。张先生1939年看到的那张应该是印刷品,我想,能有一天和张先生一起欣赏这张曾经启蒙先生的画作该有多好啊,面对原作,先生也许会有更多的领悟。
……在马德里的索非王妃国家博物馆和艺术中心看到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原作和该画的部分创作草稿,这让我激动不已。虽在纽约MoMA、巴黎毕加索美术馆、奥赛美术馆和一些著名美术馆也能看到长期陈列的毕加索的其它作品,但《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张作品,是他立体主义时期以后的重要转折点。这是他于1937年受西班牙政府委托为巴黎世博会西班牙馆创作的大幅油画,题材为控诉谴责法西斯的血腥,希望借助巴黎世博会这个舞台,呼吁世界和平力量抵制法西斯。毕加索虽作为一个艺术家,《格尔尼卡》却反映出他鲜明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是捍卫和平的斗士。二战后,他描绘的“和平鸽”飞遍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了毕加索新的标志。每当看到《格尔尼卡》,我自然会想起张仃先生。他曾深刻地向我们介绍过毕加索和他的作品:“人物、牛、马、起火的房子、举灯的人、马蹄下手握匕首的死者、死去的孩子、疯狂的妇女……。”毕加索用特殊的表现手法,直接、强烈而深刻地控诉法**的暴行。画面上的一切都被撕裂、被凝固,让人喘不过气来。他的表现形式高于其它,来得更撼动人的心灵。
……张仃先生有着非凡的经历,无论在国统区,还是在延安解放区,都表现出出众的才华和活跃的艺术思想。他以手中画笔号召民众反帝反封建,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他的多种艺术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无不让人惊讶,他的革命思想注入了浪漫的艺术情怀。诗人艾青形象地夸张仃说:“张仃走到哪里,摩登就到哪里。”可见张仃给窑洞里的延安革命带来何等的浪漫主义啊!在美术界,有人评论他是“毕加索”加“城隍庙”,对他的艺术给予很高的评价。**前,他曾创作过一批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背景,色彩奔放,线条自由的作品,可惜**期间付之一炬。
……张仃先生创作的大型动画片《哪吒闹海》是一部划时代的经典,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在他带领下,众师生们完成的首都机场大型壁画,一改文*期间全国统一的“极左”艺术思想影响下的题材、形式、风格的概念化和公式化,其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挑战了僵化的思想,打破了沉闷的学术僵局。张仃的《哪吒闹海》、祝大年的《森林之歌》、吴冠中的《北国风光》、袁运甫的《巴山蜀水》、袁运生的《生命的赞歌》、肖惠祥的《科学的春天》等一系列作品,以其诗意的题材,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多样的体裁形式和材料工艺表现力,如久旱甘露一般,洒向审美饥饿的民众。首都机场壁画以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时成为了全国艺术工作者朝圣的地方,张仃先生高举学术旗帜,学院从此成为了全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风向标,他影响了全国的艺术与设计发展,在艺术形式美的探索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拨开乌云,为中国艺术界开创了“文艺的春天”新局面。
……楼上楼下到处都摆放着先生从各地收集而来的民间艺术品:蜡染、陶瓷、小泥人、剪纸、窗花、门神,以及先生近年创作的字画,床头挂着一张天真浪漫、稚趣横生的儿童画。先生是鹤发童心,永远保持一种好奇、好学、热爱生活的状态,满屋子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枕边摆满了书:《鲁迅全集》和一本木制封皮的《黄宾虹的焦墨写生真迹》,还有一个放大镜。先生每天坚持翻阅鲁迅作品和黄宾虹手迹,细细研读。理老师说:“张先生几十年来如一日,每天除了画画,写字,写文章外,大部分的时间在精读鲁迅和黄宾虹的作品,鲁迅的著作和黄宾虹的速写集子一直陪伴枕边,从不离开。”
……我经常想到与先生聊天时先生说过的话:“传统汉字蕴涵独特的美学精神,深入研究古代石鼓文和钟鼎文的字体结构和用笔气韵,可从中找到构造美的规律。”
……吴冠中先生上色彩课时我们最为兴奋,他的课最让人陶醉,有着一种把人带进他的世界里的感觉,意犹未尽。79年,每逢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总是一起去居庸关写生,体验生活,那是一段终身难忘的日子。
……每天我们一早出门,带上干粮,翻山涉水,徒步登高。我们一起坐马车,爬遍了居庸关周边的山沟,山脊,村庄,那里的一山、一石,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我们抚摸沧桑的槐树,情对田间的玉米、南瓜。吴先生教我们如何观察事物,分析对物象的感受。他一边示范,一边向我们传授学艺、从艺的心得,深入浅出,古今中外,无所不谈。白天写生,晚上一起聊天。那晚明月高挂,我们一起在长城居庸关烽火台上赏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
……我们听先生讲述他几十年的经历:从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师从林风眠、潘天寿开始到留学法国,期间结识才子熊秉明、朱德群以及与赵无极等人的来往。其中介绍最多的当数朱德群,他对朱德群的为人和艺术造诣痴情有加,朱德群是影响先生从艺最早的同学之一。他还介绍他的老师苏弗皮尔以及卫天霖、常书鸿、陈之佛、吴大羽、石鲁、李可染等人。吴先生推崇老莲、石涛、虚谷、八大、波提切利、夏凡纳、高更、莫奈、塞尚、德拉克洛瓦、梵高、罗丹、尤脱利罗、毕加索、马蒂斯,经常挂在嘴边的则有黄宾虹、王蒙、范宽等。
……先生的视野始终瞄准东西方艺术巅峰,风尚傲骨,从不被低俗所动。我们围着他,出神地聆听,他带领我们神游群星灿烂的星空,浩瀚的艺海,带我们走进卢浮宫,走到法国的南部阿尔去追寻梵高的足迹,讲述《夜间咖啡厅》诞生的地方,梵高住过的小旅店、树丛、房屋、麦田、繁花,寻找天龙蛇虎狮的骚动画面的意境,感受梵高的情感,触摸梵高灼热的心。我们跟随吴先生陶醉在夏凡纳的梦境——《文学、科学和艺术》、《文艺女神们的圣林中》、《夏》、《冬》,“夏凡纳的人物造型修长,姿态焯约,站着的亭亭玉立,躺卧的舒适自如,或横斜欠侧,或曲臂支颔,每个动作都考虑到剪影的效果,低头沉思与仰头遐想又均出自内心的流露。”吴先生讲述着夏凡纳笔下梦境般的和平、安居乐业的法兰西。
……转而,吴先生又把我们带回十七世纪的中国,叩见石涛。他认为石涛是现代表现主义艺术的鼻祖,“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石涛名理于人与自然、艺术本质与表现。石涛对大自然从感受升华进入抽象美的精神领域,强调“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个人的感受最为重要,艺术贵在创造而非重复前人。“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吴先生要我们好好研读《石涛画语录》,“一画之法,乃至我立。”吴先生以一生的艺术实践探索之心得启发着我们。
……吴先生致力油画民族化的实践,嫁接东西方文化,强调中国艺术与现代西方艺术的对话。吴先生作画时倾情投入,全神贯注,浑身激动,画笔颤颤做抖,落笔如饿虎扑食,色块迅速占据画面,时而驰骋飞舞,时而落笔小心翼翼,如呵护刚离开娘胎的婴儿般收拾画面。他用笔如行云流水,把中国绘画的用笔与油画的技巧结合,讲究用笔气韵节奏,落笔利索,笔触凌厉,画布上常留有飞白,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吴先生教会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发现美,提取美,从具体的物象中找出抽象的语汇。
……吴先生对自然中色彩的感觉十分敏锐细微,他能捕捉别人感受不到的色彩,灰色调中的每一笔就像变化微妙、犀利的音符。时而像悠扬小提琴独奏,引人入胜,时而宛如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响亮而铿锵。
……吴先生写的《梵高》一文中这样提到:“我童年看到飞蛾扑火被焚时,留下了深刻难以磨灭的影响。梵高,他扑向太阳,被太阳融化。”吴先生有一颗像梵高一般灼热的心,扑向他热爱的祖国和大地,他对艺术充满了爱,他像一头永不疲倦的耕牛,不停地耕耘,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吴先生往往描绘的是一些不起眼的村头小景,或是向日葵、玉米地、小渔村。画面中的每一棵小草,每一块石头都能感受到先生跳动的脉搏和奔腾的血液。先生教会我们认识耕织大地的线条,千变万化微妙的灰色调,变化对比中的因素充满生机和力量。在吴先生的训练下,我得以敏锐地感受自然。
……每次经过阿姆斯特丹,我必定参观梵高美术馆,每次进入这神圣的殿堂,都被展厅中每一张作品所撼动,被色彩的魔力所征服。蓝色、黄色、紫色,多么迷人,亲切感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梵高热血沸腾交织的火焰在燃烧着我的心。
……我自然会产生一种幻觉,那就是被吴先生牵拉着手,缓缓地走过梵高的每一幅画,聆听吴先生对每一张画的解读。我总想起先生的那些话“无数杰出的画家令我敬佩,如周昉、郭熙、吴镇、仇英、提香、柯罗、马奈、 塞尚……我爱他们的作品,但并无太多的要求去调查他们绘画以外的事。可是对另外一批画家,如老莲、 石涛、 八大山人、 波提切利、 德拉克洛瓦 、梵高……我总怀着强烈的欲望想了解他们的血肉生活,钻进他们的内心去,特别是梵高,我愿意听到他每天的呼吸。”吴先生强调的是梵高!看到梵高的作品我必定会想到吴先生,是吴先生教会我如何理解梵高的世界。
……吴先生也画向日葵,画追着太阳的向日葵,凋零的向日葵,生命依归中的向日葵。他和梵高在不同的人生旅程中表达了各自的际遇,梵高的画面是外向的、奔放的,吴先生的画面则是内向的、沉重的、压抑的,一个是西方的,一个是东方的。他在画自己的《向日葵》时一定会想着梵高的《向日葵》,一定在与梵高对话,“黄色何其美”啊!对于他们俩,黄色是歌颂太阳之美,是光和热的象征。我一遍又一遍地流连在梵高的作品前面,《向日葵》、《群鸽》、《广阔的麦田》、《麦田里的乌鸦》、《出名的小市政府》、《迦歇像》、《在弹钢琴的迦歇小姐》、《奥瓦士两岸》、《吃土豆的人们》,这里收藏了梵高黄金时期创作的200多幅作品。我跟随着吴先生,同他一起钻进了梵高沸腾澎湃的心,游弋在梵高的世界里。
……不管在巴黎、纽约、伦敦、阿姆斯特丹,还是在马德里、巴塞罗那,每回看到梵高的作品,都按耐不住内心激动,不由得进入那吴先生所引导的意境:“地动山摇:树丛飞龙蛇、房屋伏狮虎、麦田滚热浪、醉云奔腾、繁花喷艳……一切都被织入了梵高豪迈绚丽的急剧漩涡里。”
……2003年春天,我在香港参观吴先生的作品回顾展。开幕剪彩前,吴先生在百忙应酬当中,在接待室和我们小聚近半个小时。近二十年没有与先生相聚了,我们分享着老人为自己毕生耕耘换来的丰收之喜悦心情,并祝愿先生的画展圆满成功。不久之后,同一地点也将举办林风眠先生的画展,师生两人的作品在香港会师,这是先生多年的梦想,是新世纪难得的艺术盛会,是香港人的幸福啊!得到主办方的许可,我们提前进入了展厅。吴先生的个人简介里有一张吴先生和我们在居庸关写生时的留影,让人迅速回到二十年前和吴先生一起写生时的激情,倍感亲切。如今吴先生已是饮誉国际的著名艺术大师了。我和张小平、陈向京两位同学在先生的引领下,观赏了先生的作品并合影留念。
……进入大厅一眼便看见吴先生的《双燕》,这是我们熟悉的作品,还有《高昌遗址》、《春秋》、《红蜻蜓》等新作。每次看到吴先生的作品,都会回想起第一次见到吴先生原作的那回展览,那是一次集合众多大师作品的展览,开学典礼后不久,学校内部举办了一场**期间批判过的“黑画”展览。印象最深的是吴先生的油画《向日葵》,充满情感和跳动的色彩让我大开眼界,箩筐里的深褐金黄色的向日葵,低垂着,色彩浓郁饱满而沉重,它吸濯了老农的汗水,飘溢出秋收的芬芳。它的背景是斑驳残缺的北方土房,路面散落凌乱的麦秆,几块活泼的色块勾画出老人、小孩和啄食的小鸡,远处闪烁着紫灰的黄调子,对比中的灰色调充满情绵,深褐色的色块中跳跃着几笔翠绿的小叶,画面生机盎然,作品至今印象仍深刻感人。同时展出的还有李可染、张仃、李苦禅、庞薰琹、吴冠中、黄永玉、石鲁、吴大羽、黄胄、雷圭元、俞致贞、祝大年、阿老、陈叔亮等老师的作品。
2010年2月于温哥华
作者:林学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