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志于道 学于技 修于德 游于艺

  元旦刚过,小寒、数九、腊八、大寒——这些个冬日节气,带着它们积攒了一年的威风,不曾让人喘息地次第涌来,作为北方城市之一的沈阳,其夜间最低温度已逼近了零下30摄氏度。

  经鲁迅美术学院批准,由鲁迅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我担任主讲的“传统大写意书画高级研修班”于乙未大寒后的首日(2016年1月22日)在鲁迅美术学院如约开班了,于传统文化学习,不经意间恰好切合了谚语所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节奏。

  与窗外滴水成冰、呼气成霜的异常天气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教室里开班仪式上,受学院领导真诚鼓励的学员们无比高涨的学习热情。

  教室的门开了又关,当一切都归于平寂,我与同学们怀着对彼此的期待,开启了“传统大写意花鸟花”教学相长之路。

  清代画家范玑在其所著《过云庐画论》中有言:“学画须得鉴古之法。鉴古不明,犹如行远而不识道路之东西,鲜有不错者。”故而“从学会看懂一张好画,到画出一张好画”成为本次高研班的教学目标。

  有人说“当你努力进取,成功地找到了钥匙,并跨越了那扇门之后……你不应该砰地一声关上身后的大门……你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将机会同样给予后来的人。”习画、鉴画二十多年,尤其回校任教这三年来,教学的需要,我对以往经历、当下的脚步、未来的发展便有了更多的思考、认知、总结与体会。

  “志于道,学于技,修于德,游于艺”是我与同学们共同为本次高研班所确立的实现“从学会看懂一张好画,到画出一张好画”教学目标的方式、方法与手段。

  顺着本次高研班的名称“传统大写意花鸟画高级研修班”,首先解读一下其中所蕴含的艺术学习上三个认知问题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一、为什么要师传统?

  二、什么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三、画家是养成的,不是训练成的

  唯有干干净净舍弃,才能完完全全拥有。

  一、为什么要师传统?

  传统是每一位习中国画者的必由之路,谁都绕不开,也没有哪条道比它更快捷。那么传统到底是什么呢?传统就是立足于中国文化根基之上,由历代画家们代代传承、发展堆砌起来的融内涵、技法、材料,以及特定样式的“大山”,每一位习画者,首先要登山,然后再努力为其增添新的高度,这样的学习和成长才是有意义,有效果的,也才会被载入史册。不攀登,自己平地堆砌,人生不过百年,又如何能与五千年祖祖代代人堆砌起来的高山相提并论呢。

  以传统大写意花鸟画为例,一路陟步,你可能选择拜李苦禅、潘天寿学习,也可能需要追摹吴昌硕、齐白石的用心经营,更可能要钻研徐渭、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的写意精神,在这不断向上攀援的过程中,伴随着对哲学、文学、先贤文典等知识的学习,个人道德品行的历练与修为,你会发现自己笔下的作品逐渐有了高度,并沿着这条正确的发展文脉,努力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新的艺术高度。

  我常打这个比方,习传统的人就好似站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只要你登上去,往上一站你的高度就是4000米,不习传统的人就好似站在平原上,你自己就是立起一块巨大的石头,回头一望也不过就是个“棒槌岛”,所以说大家选择站在哪儿里很重要,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翻开“历代中国书画家大辞典”,看每位名垂青史画家的介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永远不变的是他们对前人的师法和所拥有的中国画的共性和中国画的精神,这些东西就是传统。如在介绍明代画家徐渭时写道“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影响极大。”在介绍扬州八怪之一李鱓时写道:“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受石涛影响,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画风始变,转入粗笔写意,挥洒泼辣,气势充沛,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在介绍吴昌硕绘画时又写道:“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画法,并博采徐渭、八大、石涛和扬州八怪诸家之长,兼用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等等。

  当然习传统除了要对对象有所选择外,还要讲求学习的深度,对史上某一大家作品的临摹,也绝不是习得越深越久越像就越好,完全把自己习进去了,个人作品一落笔就是别人的翻版,反倒走进了学习的死胡同,于艺术成就而言同样是失败的。大师也有缺点,也有败笔,也曾经青涩,我们要做出选择,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学习对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那么中国画就不要发展了吗?当然不是,传统是一个民族长期审美经验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共同审美范式,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说:“艺术家的创造是一个民族长期审美心理范式的校正,适当的校正等于创新。”中国画是伴随着华夏文明的进程而诞生,并随着东方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从未停歇,时时体现、代言着时代精神,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必将是,中国画要发展,是以文化为根基的,随时代传承的自然发展,不会也不应当是为创新而创新,“愈古弥新,无古不新。所谓之新者,绝非凭空可创,非推陈无以出之也。”更何况“新”只是时间概念,“美”才是艺术的本质。

  中国画发展的源动力是以经学、诗学、史学、文学、文字学等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摒弃了中国画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特有的内涵、程序、材料、技法,和对“意境”的追求与表达,用以宗教、数理科学、逻辑学等为核心的西方文明架构下形成的画理、方法、材料,或是自造锱铢,茕茕自法去改造中国画,追求超无形或超写实的个人想法,全面“创新”中国画,当然可以叫画,可能也是好画,但这不是好中国画,或者根本算不上是中国画,“文脉断矣,体之何存?”

  于文化而言,传统不是腐朽、破败,而是一种积淀,积淀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内蕴。沿时间之轴向历史回望,历代大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经典之作与艺术语言,恰似一个个闪光点,以线状排列在有一定振幅的传统文化发展区域里,形成了中国画具有强烈内在联系的和某种约束意义的“文脉”。西方的一些理念、技法可以借鉴,但不能没有界度,这个界度就是要在传统文脉的振幅范围之内,任伯年是,林凤眠是,李可染也是,他们对中国画的“西学东渐”无不如此。

  大家来这里学习,历时半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不是要拜我为师,是我要带领大家,我们一同拜古为师,取法乎上,寻绎传统,如果是师我或是师我的玩法、异想与制作,不但你的钱白交了,恐怕还要说上一句“对不起,耽误了您的时间”。

  对于师古,齐白石曾有过精辟的概述“作画先阅古人真迹过多,然后脱前人习气别造画格。乃前人所不为者,虽没齿无人知,自问无愧也。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

  二、什么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文以载道——传统大写意花鸟画发端、成长、完善于华夏五千年文明基础之上,其以自身系统发展的完备性和追求境界的深远度,成为传承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的,最能深刻反映国人思想认识、生活关系、艺术视角的国粹精华之一。它的成长始终伴随着中国先贤“儒、释、道”诸家意识形态的发展,从认知到表达,从写实到写意,从具象到抽象,从简单到深奥,切合了人的认知发展过程,包含着中国美的全部内涵。

  正因为如此,一个“写”字,一个“意”字,凝练了传统大写意花鸟画中无尽的内涵,也构成了这一画种的核心精神,成为花鸟画创作的追求目标。

  “真正的中国画用笔要有书写韵味,构图要讲究章法、布局,黑、白、灰兼顾,点、线、面配合,要有力量感、节奏感,充满辩证规律,它的顿挫、提按、快慢、干湿、浓淡都要蕴含其中,体现一种对规律的认知和文化素养。”

  今天我们学习传统大写意花鸟画,尤其对于我们“高研班”的学员而言,是要学习绘画技巧,但大家的内心要懂得,历史上所留下来的经典作品,最感动我们的既非技法,也非形式,而是作品本身所传递出的一种精神力量或一种意境、境界,就传统大写意花鸟画而言就是其作品所内含的“写意”精神。

  大家来班里学习,感悟其中的道理,由表及里,内外兼修,人体的几大感官——耳、手、眼都要接受训练,耳要听讲,手要练,眼要靠名画、好画不断熏染,更重要的是最后要归心入脑,心手合一,笔下生花,传递出画外之功,“百炼钢成绕指柔”。

  一次高研班,累计356个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老师能教会你的,你能学到的一定是道理,“技”要靠长期的训练,写意“精神”要靠你自己去悟,它是一个人几十年修养的反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到的,但大家也绝非是从零开始的,学画不在早晚,道通则畅,有识则高,“修养是画家个性能否融入艺术的关键”,石涛于《脱俗章》中有言“画如其人,人品高雅,绘画才会高雅”,传统技法学会了,但写意精神没有融会到作品中去,这样的作品是不能打动人的,也不会是一幅好的作品。

  面对这半年的学程,我们是不是就无技可施了呢,不是,技法学习是有方法的,师者完全可以为同学们做出智慧的讲解与选择,选择那些于传统文脉上镌刻下的,未来有发展的“技”去学,让大家未来的习画之路越走越宽。时刻以写意精神为追求目标,取法乎上。学习传统大写意花鸟画,课程中会选取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往古代一些的会选取陈淳、徐渭、郑板桥、李鱓、金农等大师的作品去学习、研究、临摹,直取写意精神集大成者之精华,而后通过大家自身长期游历、经年、读书、读史、修为、与笔下功夫化合。

  作为初学者大家也不用惧怕技法上的生涩,文化到位,修养厚积,画面经营处理得当,稚拙反倒是一种难得。

  对于“养眼”,本次传统大写意花鸟画教学中首次以较大比重开设“名家书画鉴定”课程,贯穿始终,入木三分,务求实现大家认识上的“眼高”。我们大家都知道书画创作上的“手低”容易解决,只要其“眼高”,则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但习画者若“眼低”,天天看自己拙劣的作品全是大师级的,你让它今后如何进步,如何成长。

  三、画家是养成的,不是训练成的

  一壶美酒靠的是陈年的缔合与平衡才得以香醇绵甜,一饼普洱要的是时间的流逝与发酵方得以茶气香陈,一把老壶美的是岁月的摩挲与浸泡而得以包浆出现,同理一位画家看的是文化的沉淀与岁月的凝练,方可得厚积薄发,笔底流华。故而画家不是训练出来的,训练出来的只能是画匠,画家是“养”成的。

  怎么“养”?养酒、养茶靠时间,养壶、养石靠把玩,画家的培养靠的是文化。画在画外,功夫在功夫外,“君子不器”,方成才。

  一幅作品感动我们并非是外在的画面形式,真正触动我们心弦的是作品所传递出来的思想与精神,是一种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力量,这个力量是画家文化、学识、修养的于画面的呈现。

  人心浮躁,文化缺失,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形式大于内容,重表象轻内涵是当下艺术创作上的一种普遍表现。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不是穿个长衫,拿把扇子就有文化了,更不是头发留长了就是画家了(开个玩笑,绝无所指,如有朋友“中枪”纯属偶然)。

  看古代文人生活状态,饱读诗书,提笔落墨,品格高洁,携琴访友,归隐山林,于是便有了徐渭的疯癫“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和八大山人的“个相如吃”“莫定老天闻,风吹蕙花立”,也就有了“竹林七贤”的肆意酣畅和刘禹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更有了谢安“东山携妓”出行的潇洒。皆文人大家,诗书画无所不能。

  再看今人,生活节奏变快了,网络信息迎面而来,知识获取的途径多了,书看杂了,人耐不住寂寞了……生活过程、状态与古人完全不同,心不安稳了,话不会说了,礼不用讲了,字不用写了,师古可以省略了,但一辈子也就稀里胡涂地这么没了。

  “文道合一”“技道合一”如石涛所言“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艺术家首先应是一个有文化的人,高尚的人,画如其人,人如其画,古人云“人品不高,用墨无法”,单纯对技法的训练与培养是成不了画家的,艺术作品尤其是中国画这种追求意境,饱含写意精神的情感化合产物,是画家自身修养的再现。

  宋代著名画家杨补之曾说“美术家欲养成美术之技能,其于学业之修养,道德之修养,不可不特别努力。若专以技能为尚,而乏学业道德之研求,其结果必造成机械之画匠,不足称为美术之专家”。

  “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唐代吕岩《忆江南》中最早提出修养一词。道家讲修身养性,修养是一个人经过学习、认识、感悟,又经自身消化、吸收、融汇后的综合素质外在呈现。它不是技法的迭加、堆砌式地展现,更不是利用照相、幻灯、计算机合成、喷绘等手段的现代制作。

  “道”是说不清的,也是讲不透的,或者说讲还不如不讲,禅家云“一落唇吻,便是死门”,“道”要靠自身去悟,你悟懂了,笔下的写意品性,画中的画外之音就会自然流淌出来。我们研究史上大家不同时期作品的画风发展变化,不难发现,其作品水平往往是忽然间转年一个飞跃,感觉一下子悟通了,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无不如此;当然也有一些史上小名家,你感觉其画中技法越来越熟练,但其中的“道”却始终没有悟懂,终成不了一代大师。“文以载道”为我们指明了悟“道”的方法,它需要时间的沉淀,“求速往往是阻碍我们前行的最大障碍。”

  当下中国画的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两个发展方向比较明显:一个是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精华,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人生的体悟,表现时代的精神内涵,提炼新的笔墨技巧,推动新的题材与内容的传承,受众群体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而另一个方向是符合当下求新、求变的审美需求,沿着这个方向,重个人想法,作品让人看得懂或看不懂,极美或极怪,难定评判标准,令人身心感受的一种方式。

  时代价值取向是决定画家走什么路、往哪个方向发展的分水岭,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在此我们为大家选择的是前者,师古传统大写意花鸟画学习之路“志于道,学于技,修于德,游于艺。”它需要一种定力,一份坚守。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画家有品,而后笔下作品有品,同时观画者也要有品,要有一定的文化学养和艺术审美,否则对好的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也是难以体会得到的。当下不相匹配的社会环境、艺术市场与艺术评判标准,无不对选择师古传统,走创新发展之路的传统大写意花鸟画者提出严峻的考验。澄心定志,博习专研,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永远是沿传统文脉走行的。

  思考定有所悟,辛勤必有所得。传统大写意花鸟画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的一种感悟、修为和知识沉淀后的一种化合,所以大家要勤于读书,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用名画浸淫自己,勤于不断塑造自己高尚的道德品格,在此基础上勤于书画的辛勤耕耘。就我而言,也始终还在学习过程中,渐行渐悟,教学相长,生活于我每一天都有新的感受,绘画之路上我愿与大家共同努力,以共勉。

乙未腊月于鲁迅美术学院

(此文发表于《艺术工作》2016年03期)

作者:冯朝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