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3-10 11:53
主讲嘉宾/ Guest Speaker: 姜吉安 Jiang Ji'an
时间/ Date: 2017.3.9 (Thu)
地点/ Venue: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Asia Art Center (Beijing)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
798 Art Dist., No.2, Jiuxianqiao Rd., Chaoyang Dist., Beijing
茶席赞助/ Tea Sponsor: 诚斋 CHENG ZHAI
引言:
“应物会影 - 姜吉安个展”,于2016年10月在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举办。此展呈现艺术家三个“现成品绘画”模式——两居室、茶系列、丝绢系列。茶系列与丝绢系列的作品组织结构相同。“应物会影”是艺术家姜吉安继2009年“两居室 - 绘画装置”之后的首次个展。
藉由展览引发有关“现成品绘画”的话题,2017年3月9日,亚洲艺术中心举办关于“现成品绘画”的艺术分享会。我们有幸邀请到艺术家姜吉安为本次讲堂主讲嘉宾,向来宾介绍他的“现成品绘画”模式,交流“现成品绘画”概念形成原因和背后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其中涉及:中西方美术史的双向观点;新媒体时代的图像绘画危机;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性制度建构与实践;后现代状况下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性等。
“现成品绘画”把重点落在绘画上,自然就关涉了绘画史的相关问题。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惊叹西方工业革命后抛弃了试图永恒的古典主义艺术,从浪漫主义开始进入了快速迭代,到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穷尽了平面绘画的可能性。在所谓后现代时期,无论我们是否用线性逻辑和进步论批评它,它就存在在那里,我们无法躲避和视而不见。所以说想在绘画上刷存在感是最难的,这种难度在于你可能有自己的画面内容,但很难有自己的语言系统,这也使当代绘画呈现出普遍的残缺状态。
“现成品绘画”重构了绘画的惯性结构关系,比如,绘画与内容的关系、绘画与媒介的关系、绘画与颜料的关系,这些先验的分裂状态被弥合。在“现成品绘画”这里,所有的这些关系都指向了同一物。“现成品绘画”包含的物理性和触感,也是对新媒体时代图像制造普遍化的背离,新技术已使写实、超现实到抽象极简图像唾手可得,绘画在图像层面的存在意义几乎消失了。
文 | 姜吉安
关于主讲嘉宾
摄影:李毓琪
姜吉安1967年生于山东烟台。姜吉安既是工笔的传承者,也是“新工笔”画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不仅仅局限在传统中,新颖且独到的艺术探索方向使其十分不同于过去的工笔画家。姜吉安的艺术可以概述为在再现中思辨再现系统本身,把再现的方式作为再现的内容再现出来。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他的艺术实践不断延展至今,但在每一个阶段都是把“再现”问题举隅于特定的例子中,在直观体验中生成出思辨维度。
姜吉安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界首先提出“现成品绘画”概念的艺术家,遵循中国古典的“以物观物”的“无我”方式进行创作。艺术家早年对民间美术的研究影响了他对日常细腻且敏锐的体悟,“现成品绘画”的材料皆来源于姜吉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在传承绘画的过程中既保留了绘画的方式但又重新探讨了数码科技时代下绘画的问题。在艺术家“丝绢”系列与“茶”系列中就是将日常性的现成品重新解构并以绘画形式重现。这种东方美学的“应物”体现在姜吉安近十年的创作中,意在重启中国传统“日常性艺术制度”。姜吉安更趋于艺术与观众产生互动。在“两居室”装置作品中,艺术家将绘画的问题放置于现成品物体及空间中以视错觉形式反向思维探讨。虚与实之间的虚拟光影变化成为艺术家对现实提出的质疑。姜吉安的绘画在当代艺术环境下进行了更多可能性的探讨。因此,他的艺术是一种感官内省的、思想自指的艺术,是把“现实”理解为一种既定秩序,因而只是一种待定状态的艺术。
作品被美国纽瓦克博物馆、韩国釜山文化会馆、澳门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